高三歷史怎么學才能學好
高三歷史怎么學才能學好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史論結合,因此歷史復習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繁榮(指具體表現(xiàn))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大綱列好之后,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jù)每個章節(jié)內容,添加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么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fā)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huán)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tài)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tài)分析。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fā)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發(fā)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fā)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主要目的:實現(xiàn)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高三歷史解題技巧
(1)對于選擇題,我不再過多講述,只說一點,就是排除法。
有些同學做題時也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個別選項超出教材范圍,或者自己從未注意過,于是就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在此情況下,大家一定冷靜下來,再仔細看看其他選項,很有可能的是其他選項我們都能準確的判斷出正誤,于是答案就出來了。
(2)非選擇題:
一是從內容上看,要注意依據(jù)所給材料根據(jù)題目要求作答,切不可偏離材料。有些答案就直接取自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概括提煉,只要讀懂材料,將其中的一些文字適當加工一下,最好不要摘抄原文。有些答案取自于材料和教材知識的結合,要能夠把問題和教材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二是從形式上看,一定要注意行文的規(guī)范,盡量做到“三化”,即要點化:審清題意,看清楚要求答什么,然后寫清要點,如要求回答“原因”,就先標明“原因”二字,依次類推;序號化:在每個要點前標出序號,有幾個要點就標出幾個序號,一目了然;段落化:一個要點答完自然就分出一個段落,盡量使答題思路清晰地呈現(xiàn)在閱卷老師面前,方能得到高分。
猜你感興趣:
4.高三怎么學好歷史
5.學習歷史的好方法
7.怎樣學好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