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歲的小孩子不愛學習怎么回事
四周歲的小孩子不愛學習怎么回事
很多家長都讓孩子早早的學習,偏偏孩子不愛學習,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1、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shù)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shù)落式。總是數(shù)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樣啊?總是在那兒數(shù)落。數(shù)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shù)落常常有譴責性質(zhì)。數(shù)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其結(jié)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父母因為幾次考試失敗,反復(fù)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嚴厲點訓斥,就能改變結(jié)果。結(jié)果卻是孩子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guān)閉,也把房門關(guān)閉了。
4、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shù),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學不好。
6、包辦、陪讀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并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大。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yè)了,你該復(fù)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復(fù)地對孩子強調(diào),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大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回到家里時,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shù)落自己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孩子也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引導孩子愛學習的建議
1.重新定義“學習”及“愛學習”
重新認識“學習”到底是什么。學習是艱苦而漫長的過程,學習是付出了努力卻不一定能得到回報的過程,學習是寄托了大量情感和期待,卻不知道結(jié)果是什么的過程。既然學習是這樣一件事,那誰又能真的愛學習呢?
我們眼中愛學習的學生,就真的喜歡學習么?
筆者作為有數(shù)年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深入接觸過很多所謂學霸,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各位家長,沒有一個學霸是真的喜歡學習的。
他們只是形成了一種看起來“愛學習”的行為方式。
簡單來說,只是他們很用功,很能吃苦,也很有方法而已。如果非說他們“愛學習”,那也僅僅意味著,他們愛學習的結(jié)果,而不是學習的過程。他們?yōu)榱藢W習的回報,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愿意等待更久。
2. 改變期待
既然學習是這樣一個既漫長又痛苦的過程,那么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對學習的期待就不應(yīng)該是愛上學習,就像喜歡玩耍一樣喜歡學習。因為這個期待本身不合理,它不符合人性。
那么對于學習,我們應(yīng)該持有怎樣的期待才算合理呢?
不想學習是合理的、不想做作業(yè)是合理的、不想去補課是合理的、不想考試是合理的、不想拿自己的成績跟別人比較是合理的。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里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把“學習”換成“工作”,家長們就明白筆者的意思了。
不想工作是合理的,因為工作辛苦;不想回家還要加班是合理的,因為我想要有自己的私人時間;不想出差是合理的;不想被績效考評是合理的;不想拿自己的業(yè)績跟別人比是合理的。
改變期待,不是不對學習做出要求,而是真正理解在學習過程中艱難前行的孩子。理解他們的苦悶,理解他們的訴求,理解他們所有正當和看似不正當?shù)脑竿?。因為,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既然自己都不愿意加班,不愿意無休止的工作,那為什么非要求孩子不停的上補習班,去每天把作業(yè)寫到12點?
改變期待,不是不對學習做出要求,而是做出合理的要求。
因為我們要的,是成績的進步,而不是學生愛上他根本不愛的學習。
3.改變問題
看到這里,問題就不應(yīng)該再是“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而是“應(yīng)該如何促進孩子的學習”。而關(guān)于這個問題,筆者所創(chuàng)建的君度英杰已經(jīng)實實在在地幫助在學習中掙扎的學生和感到無力的家長。
在筆者毫無保留的教給家長如何促進孩子的學習前,我們要先談?wù)劥蠹夜餐睦Щ螅?/p>
4.為什么補課有時候是無效的?
補課對于相當多的學生來說,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有效的。
因為如果孩子只是數(shù)學學不明白,就該去補數(shù)學;只是英語學不明白,就該補英語;只是語文作文差,就該補作文。如果孩子只是某科目學不明白,確實就該去補課。
引導孩子愛學習的注意事項
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shè)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2:承認差異,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chǎn)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chǔ)。孩子現(xiàn)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長要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yōu)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3: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fā)孩子的優(yōu)勢項目,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yǎng)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yǎng)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fā)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么。
4: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fā)展起來了,再學數(shù)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shù),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齡要做什么事。
5: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我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么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作范文讀出來。
我為什么會喜歡數(shù)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后就喜歡上了數(shù)學,認為自己數(shù)學行啊。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w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