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
一年級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
上小學了,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挑戰(zhàn),我們如何有效的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方法1
1、確立我們的目標。
在小學剛入學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孩子認識到小學階段與幼兒園階段是有些差別的,至少每天回來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這點。
2、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在大多數的想法里,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的確,學習的確是有一點枯燥,過程有點辛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仔細體察一下你的內心,你覺得學習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就趕快調整這樣的想法。因為如果我們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我們的孩子很可能也會這樣認為。學習是一件辛苦同時快樂的事情,我們父母對學習的看法,很重要,至少這會影響我們在陪伴孩子寫作業(yè)時的心情。
3、學習輔導。
在入學初期,完成家庭作業(yè)時,必要的學習輔導還是需要的。幫助孩子看懂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內容,幫助孩子了解如何完成作業(yè),這些都是需要的。
4、學習陪伴。
我這里提到的學習陪伴,是指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比如在看課外書的時候他是不需要輔導的,但是這時我們如果能夠坐下來,也看一本我們自己喜歡的書,這對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很有幫助。總之在孩子不需要輔導的時候,但是只要他在學習,我們也和他一起學習,只是我們學習的內容那個不同而已。我們最好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心情很愉快,而不是為了陪孩子而學習。不要期待著我們在看電視或者看手機的時候,孩子卻在那里愉快的努力學習。
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方法2
1、生活嚴謹。督促孩子按時上學,要按時回家,按時作息。家長要做好后勤保障,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時間。
2、專心致志。孩子由于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并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氐郊視r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孩子養(yǎng)成放學及時做作業(yè),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作業(yè)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3、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采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4、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yè)一定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為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要求孩子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
5、培養(yǎng)孩子活躍的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于培養(yǎng)孩子勤思的優(yōu)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并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fā)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6、背記詞匯和課文。小學生記憶力好,有些東西會背了,可以終生不忘。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引導孩子盡量地多背記一些詞匯和課文。
7、養(yǎng)成看書讀報的習慣。多鼓勵孩子學兒歌、聽廣播、看課外書和新聞節(jié)目等,特別是家長需要為孩子購買、訂閱適合的的圖書報刊,創(chuàng)設一個閱讀環(huán)境,但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每天督促他定量閱讀,為以后寫作文打基礎,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并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
8、培養(yǎng)周期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周期,培養(yǎng)孩子按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這樣的周期學習的習慣。
9、生活不要包辦。養(yǎng)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習用品。
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方法3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準備的習慣。
一年級小朋友大多只有七、八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全班開展“自己準備學習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要求學生根據每天的課表來準備好上課所要用的東西。開始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準備好明天所需的學習用品、每節(jié)課所需的學習用品,課間也可以由上節(jié)課的老師提醒學生準備。慢慢地,學生逐漸能獨立準備好每節(jié)課所需的學習用品,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準備情況進行評價獎勵。一個月下來,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養(yǎng)成了做好課前準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語文課對于他們來說一時不能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這群只有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注意持久性較差,要他們象高年級學生那樣認真聽講40分鐘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引導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提問,認真思考,作出積極的反應,對于參與得特別認真、積極的小朋友要及時鼓勵,并建立個人紅星榜,開展“誰得的紅星多”等活動,通過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其次是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fā)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跟同學交頭接耳。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fā)言的同學停一下,并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準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樣通過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fā)言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隨意性強,他們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認真觀察,而一些在他們看來乏味的東西則不免會心不在焉。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我們就應該細心地指導他們參與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我在課中常這樣對學生說:“比比誰發(fā)現得多。”“誰能有順序地把你發(fā)現的告訴大家?”“你知道他現在講的在哪里,比比誰找得快。”……特別是當一個小朋友在交流時,就讓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講的在哪里,你找到了嗎?并經常開展小組比賽、個人比賽,在多次的競賽、對比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觀察、有序觀察、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從一年級起就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乃至一生的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我總是讓學生“先自己動動腦筋,等會兒交流時聽聽別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樣?”“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見?”“比比誰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評價。在獨立思考、認真傾聽和相互補充、共同評價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對比,學會發(fā)現優(yōu)點、彌補缺點,在一次次的訓練與培養(yǎng)中,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慢慢養(yǎng)成的,當然要注意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易造成學生心靈的創(chuàng)傷和懼怕學習的心理。
5、培養(yǎng)學生認真作業(yè)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尚未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從拼音開始,一直到漢字,我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yè),在評分時也采用“雙軌制”評分,即有正確率等級和態(tài)度等級,如果做得全對、態(tài)度又好,就可得“優(yōu)+”;有的錯了一點,但態(tài)度很好,則可得“優(yōu)-”,這種“雙軌制”評分法學生很喜歡,只要態(tài)度端正,肯定會得一個優(yōu)的,特別優(yōu)秀的在旁邊再加在★。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
每個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悉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低年級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吾將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