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選修5乙醇教案
人教版選修5乙醇教案
乙醇是人教版化學選修五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什么樣的教案才能讓學生聽懂理解明白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給你分享人教版選修5乙醇教案,歡迎閱讀。
人教版選修5乙醇教案
1、確定本周課程教學內容
內容和進度:完成3-1醇 酚的教學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醇;
第二課時:醇習題講解
第三課時:酚
第四課時:酚習題講解
2、教學目標:
能夠通過典型代表物,認識各類物質的性質;強化結構決定性質;
教學重點:乙醇、苯酚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醇和酚結構的差別及其對化學性質的影響。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
4、新課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
1.乙醇的結構和性質
學生已經了解了乙醇的結構和性質,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在復習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羥基官能團的結構特點,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并將乙醇的結構和性質遷移到醇類化合物。
【方案Ⅰ】復習再現(xiàn),探究、接受、遷移學習
復習再現(xiàn)(情景創(chuàng)設):復習乙醇的結構和性質,通過計算機課件、立體模型展示乙醇的結構,深入認識羥基官能團。
探究學習:根據(jù)“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觀點,首先討論乙醇和水結構的相似點,進而根據(jù)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推測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規(guī)律。然后開展討論,對比乙醇、水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書寫乙醇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探究乙醇的還原性──乙醇被重鉻酸鉀酸性溶液,或高錳酸鉀酸性溶液氧化的反應,討論小結實驗現(xiàn)象。
接受學習:演示乙醇的消去反應實驗,講解乙醇的消去反應規(guī)律;講解乙醇的取代反應規(guī)律;講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應規(guī)律。
遷移學習:根據(jù)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規(guī)律,推測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與金屬鈉反應的產物;根據(jù)乙醇與濃硫酸加熱反應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應規(guī)律,推測2?丙醇可能的反應產物;根據(jù)乙醇與氫溴酸反應的規(guī)律,推測1-丙醇與氫溴酸反應的產物;根據(j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的規(guī)律,推測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的產物。
小結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中,變化的基團和不變的基團,歸納反應中“官能團轉化”的規(guī)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變化的是—CH2OH→ —CHO,不變的是CH3—,規(guī)律小結:醇→醛,即R—CH2OH→R—CHO。
【方案Ⅱ】資料呈現(xiàn),探究學習,交流提高
資料呈現(xiàn)(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展示有關乙醇的各種學習資料,如乙醇的樣品,乙醇的結構模型,乙醇的燃燒、與重鉻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的實驗錄像,乙醇消去反應制乙烯的實驗錄像,探究實驗用的實驗儀器、藥品(如高錳酸鉀酸性溶液、銅絲、硫酸銅溶液、NaOH溶液、錐形瓶、試管、酒精燈等)。
提示研究問題:觀察記錄乙醇的物理性質;為什么乙醇能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的產物是什么?如何檢驗乙醇催化氧化產物?人喝酒后,臉紅、發(fā)熱的原因?(注:這是因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體表面毛細血管引起血管擴張)
探究學習:學生分組研究有關學習資料,討論上述提示問題,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歸納總結有關結論。
交流提高:各組同學選派代表交流探究結論,教師進行評價和點撥,并進一步要求學生書寫乙醇與鈉的反應、 消去反應、與氫溴酸的取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苯酚的結構和性質
【方案Ⅲ】實驗探究,對比思考,總結提高
情景創(chuàng)設:用計算機課件展示苯酚的分子結構模型。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開展實驗探究,了解苯酚的性質。
對比思考、討論提高:
(1)苯酚、乙醇均有羥基,為什么苯酚能與NaOH溶液反應,而乙醇不能反應?
(原因:苯酚中苯環(huán)使羥基O—H鍵極性變大,可以部分解離出氫離子而表現(xiàn)出酸性)
(2)苯酚能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反應,而甲苯不能反應,為什么?
(原因:羥基使苯環(huán)變得活潑,易在鄰、對位發(fā)生取代反應)
小結:有機物分子中基團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學習遷移:認識其他酚類,如甲酚的三種結構,推測甲酚可能的性質。
交流提高:了解酚類物質在生活中的應用(如藥皂中加入苯酚消毒,醫(yī)院消毒用來蘇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酚肥皂溶液等)。
二、活動建議
【實驗3-1】
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會出現(xiàn)炭化現(xiàn)象,因此反應生成的乙烯 中含有CO2、SO2等雜質氣體。SO2也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將反應生成的氣體通過NaOH溶液洗氣,以除去CO2和SO2。為降低炭化程度,減少副反應,反應溫度要控制在170 ℃左右,不能過高。
將反應生成的乙烯氣體通入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觀察到褪色現(xiàn)象后,可更換尖嘴導管,將乙烯點燃,觀察乙烯燃燒現(xiàn)象。
【實驗3-2】
重鉻酸鉀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體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實驗時建議做空白對比實驗,以便更好地觀察其顏色的變化。
【實驗3-3】
苯酚溶于水形成的渾濁液,實際上是乳濁液,苯酚呈油狀,不是沉淀。因此苯酚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生成的苯酚后不寫“↓”。實驗時,為了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建議使用較大的試管,苯酚用量稍多一些,開始時加入水的量不要太多。
【實驗3-4】
苯酚溶液一定要較稀,可將配制好的苯酚溶液稀釋后使用,否則不易出現(xiàn)沉淀。溴水量較少時,可能生成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不沉淀。因此,溴水濃度一定要大,應選用橙紅色的飽和溴水,如果加入少量溴水后不出現(xiàn)沉淀,可繼續(xù)加入溴水直至出現(xiàn)沉淀。
【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查閱有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了解含酚工業(yè)廢水的危害及含酚工業(yè)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含苯酚的工業(yè)廢水處理的參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設備①進行的是操作____________(填寫操作名稱),實驗室這一步操作所用的儀器是:____________;
(2)由設備②進入設備③的物質A是____________,由設備③進入設備④的物質B是____________;
(3)在設備③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設 備④中, 物質B的水溶液和CaO反應,產物是______、______和水,可通過________操作(填寫操作名稱)分離產物;
(5)上圖中,能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C6H6、CaO、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萃取; 分液漏斗(2)C6H5ONa;NaHCO3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4) CaCO3、NaOH;過濾 (5)NaOH水溶液、CO2
三、問題交流
【思考與交流1】
某些分子(如HF、H2O、NH3等)之間,存在一種較強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稱為“氫鍵”。以水分子間的氫鍵為例,由于氧吸引電子能力較強且原子半徑較小,因此氧原子上有很大的電子云密度,而由于H—O鍵的共用電子對偏向于氧原子,氫原子接近“裸露”的質子,這種氫核由于體積很小,又不帶內層電子,不易被其他原子的電子云所排斥,所以它還與另一個分子中的氧原子中的孤對電子產生相互吸引力。這種分子間的作用力就是氫鍵,如圖3-1所示。
圖3-1 水分子中的氫鍵示意圖
形成氫鍵的條件是:要有一個與電負性很強的元素(如F、O、N)以共價鍵結合的氫原子,同時與氫原子相結合的電負性很強的原子必須具有孤對電子。在常見無機分子中,氫鍵存在于HF、H2O、NH3之間,其特征是F、O、N均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徑較小,同時原子吸引電子能力較強(電負性強)。因此電子云密度大,具有較強的給電子能力,是較強的電子給體。
在有機化合物中,具有羥基(—OH)、氨基(—NH2)、醛基(—CHO)、羧基(—COOH)等官能團的分子之間,也能形成氫鍵。因此,與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烷烴相比,醇具有較高的沸點;同時,這些有機分子與水分子之間也可以形成氫鍵,因此含有這些官能團的低碳原子數(shù)的有機分子,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思考與交流2】
處理反應釜中金屬鈉的最安全合理的方法是第(3)種方案,向反應釜中慢慢加入乙醇,由于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比水與鈉的反應緩和,熱效應小,因此是比較安全可行的處理方法。
【學與問1】
乙二醇的沸點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點高于1,2-丙二醇,1,2-丙二醇的沸點高于1-丙醇,其原因是:由于羥基數(shù)目增多,使得分子間形成的氫鍵增多增強。
【學與問2】
乙醇在銅催化下,可被氧氣氧化成乙醛。實驗方法如下:
(1)將銅絲卷成螺旋狀,在酒精燈氧化焰中灼燒至紅熱,將銅絲移出酒精燈焰,可觀察到銅絲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將表面有黑色氧化銅的銅絲再次灼燒至紅熱,迅速插入盛有無水乙醇的錐形瓶中,可觀察到銅絲迅速恢復紅色,說明氧化銅被還原成銅,反應是放熱的。如此反復操作幾次,可聞到錐形瓶中的液體有不同于乙醇氣味的刺激性氣味。如取少量錐形瓶中的液體,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加熱,可觀察到有紅色沉淀生成,說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上述兩個反應合并起來就是
可以看出,反應前后銅沒有變化,因此銅是催化劑。
人教版選修5乙醇教學反思
(一)教學的成功之處
1、在情境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苯酚軟膏說明書中提煉出苯酚可能的化學性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降低了基本原理知識學習的枯燥性;寫苯酚與溴的反應方程式時,在給出產物2,4,6-三溴苯酚的情況下,讓學生判斷這個反應是取代反應還是加成反應,并且判斷其它產物等。
2、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物理性質探究過程中,首先苯酚在室溫下水中溶解度小,那么加熱時會怎樣呢?室溫下在有機溶劑中又會怎樣呢?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還是混濁的么?這些承上啟下的過渡問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化學性質教學中,既然苯環(huán)對羥基的影響使苯酚顯弱酸性而不同于乙醇的性質,那么羥基會不會對苯基有影響使苯酚的性質不同于苯呢?這樣引出苯酚的取代反應。
3、學生體會到科研的一般方法和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
通過對生活中苯酚軟膏說明書的分析,引導學生大膽猜測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可能被空氣中的物質氧化,具有酸性),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來印證學生的猜測,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實驗驗證化學假想的良好科研習慣,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也力求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實際情況,沒有讓學生完全放開探究,而是我設定了一些模塊和框架,同時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多種多樣,受實驗室條件的限制,無法一一滿足學生,使學生的探究受到限制。本來最佳的方式就是提供藥品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本人認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其中的一個切入口,是一種嘗試,要真正落實還必須結合傳統(tǒng)教學中好的方面,相輔相成地進行教學。
3、由于上課時間室內溫度較高,關于苯酚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實驗沒有作成功,只好作為學生課后實驗進行嘗試,本人個人認為事情都有兩面性,本次小魔術的失敗對于同學認識到化學實驗需要嚴謹?shù)膽B(tài)度、認真細致的操作提供一個很好的“反面”范例,對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化學科研態(tài)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