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故事3篇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主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教學故事,歡迎閱讀!
初中數學教學故事篇一
我認為數學教學工作主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因為從中考試卷來看,考察的大多是基礎知識,再就是基礎知識的拓展,而偏難的題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學生真正掌握了基礎知識,那么基礎知識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初中代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
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fā)現有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指導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tài),而且我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學好數學,我對學生的信心通過上課及課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學生,使他們樹立起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自然地培養(yǎng)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我們的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表面積后,我和學生們正在學習“體積與表面積的對比”這一知識,通過討論,得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面積不但計算方法不同,而且計量的單位也不同??磳W生們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一個正方體,棱長6分米,問它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列式做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6×6×6=216立方分米,表面積=棱長×棱長×6=6×6×6=216平方米。題目同學們都做對了,但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不同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比比看,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大還是表面積大?”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肯定會踴躍發(fā)言,達成共識,不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 我的問話剛落,孩子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一樣大。”也有的說:“表面積大。”還有少數說:“體積大”。此時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咕噥著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講出你的理由來。”“你看,都是6×6×6=216,當然一樣大了。”“不對不對,立方米要比平方米大得多,當然是體積大。”兩派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我暗暗搖頭:“唉!這幫孩子,概念教學時那么強調,還是沒有明白體積與表面積的含義。難道我還要再泛泛地跟他們重復強調嗎?我耐心的等待著,期待著。
正在這時,我看到任俊偉皺著眉頭,按耐不住,突然從座位上跳起來激動地說:“不對,它們不能比,它們根本就不能比!”我的嘴角躍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是嗎?同學們,任俊偉有不同意見,請他說一下,好嗎?”我握著任俊偉的手,給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勵下,大聲說:“體積和表面積根本不能比,就像周長和面積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表面積是一個物體表面的大小,而體積是這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所以它們不能比!雖然結果看起來都是216,可是一個是體積,一個是表面積。就像人和狗一樣。”好一個人和狗的比喻!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不約鼓起掌來,同時個個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樣子,更有甚者錘足頓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想到。我說:“任俊偉同學不但能夠認真思考問題,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我握著任俊偉的手,真誠地說:“任老師,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大聲喊:“吳老師,我們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時,一陣歡快的笑聲回蕩在教室里... ...
初中數學教學故事篇二
從事數學教學工作14年了,我認為數學教學工作主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一、 在實際教學中,在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fā)現有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思路不正,因此首先要指導學生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訓練,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 “聽得懂,做得來”,這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培養(yǎng)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在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后,我和學生們正在學習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知識,通過用配方法對一般形式的推導,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看學生們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用公式法解方程2x2+x+1=0學生列式做出:b2-4ac=1-4×2×1=1-8=-7時不知該如何去解,我想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求根公式成立的條件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看我們計算出了b2-4ac<0的情況,是不是求根公式不對呢?”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肯定會踴躍發(fā)言,達成共識,不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 我的問話剛落,孩子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是不對。”也有的說:“這是一種特殊情況。”還有少數說:“要讓求根公式成立,必須加條件b2-4ac≥0”。此時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咕噥著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講出你的理由來。”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我暗暗搖頭:“唉!這幫孩子,推理公式時那么強調,難道我還要再泛泛地跟他們重復強調嗎?我耐心的等待著,期待著。
正在這時,我看到劉暢同學皺著眉頭,按耐不住,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激動地說:“老師,要使求根公式成立必須加條件b2-4ac≥0,但b2-4ac可以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當b2-4ac≥0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根,當b2-4ac=0時 有一個根,當b2-4ac<0時求根公式不成立方程就沒有根。”我聽后說“劉暢同學講的很好,他不僅明白了求根公式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還給大家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所以我們這個方程應該在實數范圍內無根。”同學們聽了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想到。我說:“劉暢同學不但能夠認真思考問題,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我真誠地說:“劉暢同學,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大聲喊:“老師,我們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時,一陣歡快的笑聲回蕩在教室里... ...
事后,我深刻地反思著……
初中數學教學故事篇三
一次數學課上,我留了幾道數學題,其中有一道是找規(guī)律題,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這道題做得相當差,有些學習不錯的同學也沒有做出來。課下我進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問題做了全面調查,發(fā)現有些同學遇到此類問題覺得束手無策,有的同學靜下心來能解較易發(fā)現規(guī)律的題目,但在考試中一旦緊張有時會覺得發(fā)懵。因此,有的同學向我提出,解這類題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
其實,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他們想知道這類問題中所隱藏的某種秘密。但我不想就這么直接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為了抓住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讓同學們搜集曾做過的,或沒有做過的相關習題,因為有些同學想難為一下老師或其他同學,所以刻意查詢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他們認為的難題,我也調整了我的教學計劃,打算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并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開始上課了,一組同學首先提問,其他組同學不甘示弱,絞盡腦汁,相互爭論著,最終解答出來,他們臉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悅。并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雖然我是有備而來,但還是故弄玄虛,作出努力探索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為我著急了。其實我想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怎樣入手,為什么這樣想。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問題,并對同學的幫助表示感謝,而他們此時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準確點兒應該說是非常得意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幫助老師了。
接下來,我來個順水推舟,讓同學觀察數字規(guī)律題與圖形規(guī)律題,得到的規(guī)律式有什么特點,很快他們得出了結論:有的是一次函數關系,有的是二次函數關系。這個結論非常準確,這是我所沒有料到的。此時,我從心里佩服他們,給了他們最真切的鼓勵:你們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判斷這個規(guī)律式是一次函數關系呢?帶著這一問題,同學們又積極探索起來。從幾道一次函數規(guī)律式問題中找到了真確答案:當因變量的差除以相應自變量是常數時,就是一次函數關系。那么,其他情況一般就是二次函數關系了。帶著同學自己得出的結論 ,我們展開了應用大練兵活動,通過一番實戰(zhàn),有些對結論持有懷疑態(tài)度的學生也打消了疑慮。
通過這次教學經歷,我真正意識到學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看過" 初中數學教學故事"的還看了:
2.初中數學教育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