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的方法與誤區(qū)
背誦的方法與誤區(qū)
善于學習的人,利用各種技巧,讓背誦變得更輕松。不善于學習的人,背誦時又不講究技巧,學習當然是又苦又累,效果也不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背誦的方法和誤區(q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背誦的方法以及誤區(qū)
無論你想背什么,只要有可能,都不要在對內容完全陌生情況下,拿過來就背。在背誦之前,提前幾天時間,將要背內容瀏覽幾遍,對內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之后,再來背誦,難度會降低很多。
如果必須當場背陌生的文章,比如說,你和其他人比賽背一篇課文。此時,可先將課文朗讀兩三遍(用幾乎聽不清的聲音朗讀也可),然后嘗試背誦,背不著時,讓同學給一兩字作提示,還不能背,就繼續(xù)給提示,直到能繼續(xù)背下去。這樣提示著背完之后,重新背,提示次數(shù)會顯著減少。一般通過兩三次這樣的提示背誦后,就能自己獨立背下來了。
如果沒有同學來提示,可自我提示。兩眼望天,嘗試背誦,背不著,就飛快地瞄一眼書,然后繼續(xù)背。背誦時,可先全文朗誦兩三遍,然后再分段背,能把一段獨立背下來后,再背下一段,最后再統(tǒng)一背誦整篇文章。
但如果是背誦整本書,背熟一章再背下一章,則是效率較低的方法。一章內容背得再滾瓜爛熟,過上幾天也會因遺忘而變得半生不熟,但本來就半生不熟的,再過上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一樣是半生不熟。雖然也有遺忘,但其遺忘程度并不很高,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背誦整本書,應先瀏覽兩三篇。對所有內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對所有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之后,再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對知識要點進行編號,對關鍵詞作標記??偨Y歸納之后,再進行背誦。背誦時,先嘗試在大腦中重構書中的意義(即嘗試去背誦),回想不出來或拿不準時,就翻到那一章節(jié)去瞄一眼,進行對照,然后繼續(xù)回想。也可利用目錄、事先標注的關鍵字和編號作提示來背誦。這樣通過偷窺和提示背完一遍后,對內容仍不是完全很熟,但再這樣背一遍就會更容易,費時也少得多。多背幾遍后,用此方法將整本書背一遍也就幾分鐘時間,此時,所有內容都已爛熟于胸了。
如果要考的內容不只一本書,而是五六本書,即便你曾分階段地對每本書內容都比較爛熟,但要同時對所有這些書的內容,都能達到一閉上眼睛,每本書內容皆歷歷在目,可一五一十,如數(shù)家珍般地一一列舉的程度,則是很難的。事實上,也是不必要的。
知識過多時,雖然可以為所有的知識建立一個框架,但這個框架是松散的,通過框架在知識間建立的聯(lián)系也是松散的。若你試圖通過框架和聯(lián)系去列舉所有知識,去回想所有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遺漏很多。不過,就算有遺漏,并不表示就已經(jīng)忘記這些知識,只是無法主動回想起,無法根據(jù)某些概略聯(lián)系來恢復具體細節(jié)而已。實際做題中,因為題目與知識的聯(lián)系更緊密,這些知識可能自然就想起來了。另外,很多想不起來的原本爛熟的細節(jié)知識,其實已經(jīng)內化在自動思維模式中了,如定式思維、解題套路等。
所以,當知識過多,當你曾經(jīng)對所有知識極熟,你不必為遺忘而驚慌,也不必艱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背誦。此時的平常復習中,既可以對書籍無目的地輕松地瀏覽,也可選擇自覺較難部分進行細致總結,也可閱讀些相關課外讀物以觸類旁通,還可以和同學玩些互考互助的游戲。要相信自己到了考試之時,看到題目,一定可以想起相關知識,并答上題。
很多人羨慕別人記憶力好,可過目不忘。事實上,如果你把教材看一遍或朗讀一遍,盡管過后你幾乎回憶不起什么內容。但看第二遍時,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內容都似曾相識,有些內容已經(jīng)記得。每個人都能不同程度地過目不忘!
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記憶材料,過目不忘的程度可能會高一些。我們每個人,閱讀自己喜歡的故事書時,對內容過目不忘的程度都相當高。有些人對數(shù)字特敏感,看一遍就記下了,另一些人則感覺自己是數(shù)字盲。同樣,有些人背古文很利害,有些人背英語很利害。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也沒有必要去比過別人,更沒必要去跟隨別人的背誦之路。了解自己的特點和局限,了解一些背誦和學習的技巧,一樣可以在可承受的時間內把知識背下來,或者就算不去背誦,一樣可以高效率地把知識學好。
比如說很多人都喜歡去死記單詞,但事實上,英語單詞完全沒必要去死記,也不用太刻意去記。通過閱讀各種由易到難的教材或其他材料,慢慢地單詞量就會提高很多。閱讀時,可定個計劃,比如:第一天,讀1-4課,第二天,讀3-6課,這樣每次讀4課,每課讀2遍(計劃可自己靈活調整)。每次先朗讀課后單詞,再閱讀課文,不認識單詞作記號,文章看不懂時,也不用太深究。閱讀完一本書后,可再翻到每課,將作記號的單詞朗讀和抄寫一遍。這樣學習,每個生單詞,先后用不同的方式,朗讀、閱讀、抄寫,學習了三四遍,大半已在無意中記住。如果生詞又在后面的文章中遇到,就會記得更牢了。
要背的內容比較少時,比如古詩、古文段落等,多朗讀幾遍,大半內容都在無意識中記牢。對于古文,可有口無心地朗讀,朗讀中會越讀越順口,通過抑揚頓挫自然形成斷句,之后無論是理解句子意義還是背誦,都不在話下。
化學習中,元素性質的周期性以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排列,是化學知識的靈魂,是可以把所有化學知識串連起來的提綱,最好能把它記牢。此時,也可通過朗讀來背誦:每周或每天抽一分鐘時間,將周期表前35個元素,每5個一組,朗讀一遍,再把8個主族的元素從上到下朗讀一遍。一般朗讀七八遍后,自然就記牢了。同時記牢的還有周期表的圖形結構,以后推算原子離子核外電子排列時,會經(jīng)常有急智閃現(xiàn)。
對于公式來說,盡管內容少,但很難被大聲朗讀出來,此時可通過抄寫來記牢公式。在學數(shù)學物理之前,就先搜集教材上的公式,每天抄寫一遍。通過抄寫,可熟悉書中的符號體系,學習自然會更輕松。抄寫四五遍后,閱讀教材了解公式的推導。以后抄寫時,就可以一邊抄寫,一邊在腦中進行公式推導和證明,或者抄寫公式的變式和結論,或者改變抄寫順序,先抄難再抄易,由較難公式反向推導容易公式。一般抄寫七八遍后,會在大腦中形成公式圖形記憶和公式網(wǎng)。這樣記住公式之后,根本不會擔心遺忘。到了考試前,提前七八天,每天再抄寫一遍,對公式自然變得極其熟悉。
化學上的比較難的方程式,也可搜集起來抄寫。
知識用框架組織起來之后,再背就要容易很多。那么,如何在大腦中形成知識的整體框架呢?一般把全部知識快速瀏覽兩三遍,會自然在大腦中形成對知識的總體認識。這樣的總體認識也算是知識的框架,但它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有可能不完全或不合理,并且與個人的認識理解能力有很大關系。此時,可根據(jù)目錄結構,發(fā)現(xiàn)各章節(jié)間的邏輯關系,并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就能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框架。對于數(shù)學物理來說,公式及其推導關系,是把知識組織成框架的要點。化學中的方程式和周期表亦然。
要點記憶和關鍵詞記憶法:一般來說,在要背誦的一段論述中,常包含5、6個要點,其中兩三個要點,僅憑常識也可猜出,其余幾個才是要背的重點。在一個要點中,常有一關鍵詞,記住關鍵詞,就能把要點的整句恢復(關鍵詞相當于提示詞)。將書閱讀兩三遍后,在對書上知識時行總結時,可在書上找出關鍵詞,標注并編上號。下一次看書時,目光就可以迅速定位到關鍵詞,然后在大腦中瞬間把內容恢復,并和書上對照。這樣多瀏覽幾遍,就能把書上內容背住了。
如何作標記也是很關鍵的!標記是為了方便下一次復習或背誦時,目光迅速定位到重點和關鍵詞。因此,不要滿篇都是標記,弄得晃眼,目光反而找不到焦點,適得其反。
加工深度理論:新知識之所以被理解,被掌握,是因為新知識和大腦中已有知識建立起了聯(lián)系。對知識進行提問、歸類等深導次分析,加工得越深,建立的聯(lián)系越多,大腦對其理解就越透徹,對知識的識記效果就越好。通過機械復述來死記硬背,被加強的是單類聯(lián)系的聯(lián)接強度,并沒有建立多樣性的聯(lián)系,所以并沒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短時間內記憶效果不錯,但長期來看,很容易遺忘。
如何抵抗遺忘?①改集中學習為分散學習,不斷重復六七次而背,不如六七天,每天讀一遍而背;②在進一步學習中不斷使用已背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不是反復過度背誦已背過的知識。例:不要在意快忘的已背單詞,通過閱讀繼續(xù)學習新單詞,這樣老單詞也可能在后續(xù)的閱讀中,不經(jīng)意地遇到,不經(jīng)意間強化;③對知識進行深加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建立多樣化的聯(lián)系來抵抗遺忘。
集中在一個時間內,將所要學習的材料連續(xù)反復學習多次,直到熟記為止,這種方式稱為集中學習;把所要學習的材料分散在幾段有一定間隔的時間內進行學習,這叫分散學習。實驗表明,分散學習是優(yōu)于集中學習的。背一遍文章,如果連續(xù)誦讀可能要十遍才能熟記,如果每天誦讀一遍,可能只要六七遍就能熟記。
背誦的誤區(qū):①即時背誦和記憶:對未提前接觸過的知識要求盡快記住。②害怕遺忘:認為忘記意味努力白費,隔幾小時或一兩天就把記過東西重記憶。③不通覽全書,直接逐章逐節(jié)進行記憶。④對整句或大段文字作下劃線標記,標記晃眼或損污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