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實質(zhì)在于在教學活動中要變重教為重學,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了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法是什么
一、課前重視語文預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有“預習要求”,基礎訓練中也有預習檢測題,這是學生自學的最好依據(jù),教師應據(jù)此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盲目性,進而提高學生自學的效果。
教師一定要注重“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并逐漸教給學生讀書、預習的方法,具體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分步驟做的:一是課前讓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和不理解的字詞,自己去尋求字典或其他工具書的幫忙,獨立完成基礎訓練中的預習指導題。教師要及時督促檢查,這樣可促使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培養(yǎng)獨立識字和讀文的自學能力。二是通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思考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可在讀后運用啟發(fā)提問等方式,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三是默讀全文后,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也可摘抄下精彩語句,這樣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四是讓學生試著問為什么,自己提出一兩個問題,如發(fā)現(xiàn)某些問題無法解答,可留待求教同學或聽老師上課時講解。
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措施,當然,教師應重視檢查預習的效果,發(fā)現(xiàn)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要使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并獲得一定的自學經(jīng)驗。久而久之,學生便能主動地學習知識,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二、課堂中加強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注意收集學生自學中出現(xiàn)的各類信息,根據(jù)學生的質(zhì)疑,調(diào)整教學設計,要注意使學生的自學成果在課堂中及時得到驗證,從而增強學生的自學信心和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如教學《琴聲叮咚》一課時,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標記出描寫琴聲和寫作者感受的語句,在課中便可組織學生交流朗讀,接著展開討論,為什么在每個季節(jié)作者對琴聲的感受不一樣?這樣一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樂于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發(fā)言踴躍,并真正體會到小姑娘的勤學苦練、琴技高超和作者的欽佩、羨慕、感謝之情,文章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此外,教師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練習作業(yè)的時間,把各項語文基本功訓練落在實處。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切實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三、課外指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我積累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興趣。如在教學《三借芭蕉扇》,《孔明借箭》等課文時,便可讓學生找《西游記》《三國演義》等與之相應的課外書籍閱讀;在教學《劉鄧大軍渡黃河》一課時,可讓學生自行在地圖中找出黃河的位置及經(jīng)過的省市。這樣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其養(yǎng)成積累知識的習慣。
語文教師應做個學生自學路上頗為知心的向?qū)?,讓他們通過自學自悟獲取知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生一旦有了自學能力,便等于有了一筆終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這才是真正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精髓,實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培養(yǎng)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曾反復強調(diào)“習慣在學習中的作用,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主張“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即“自主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步與成長的重要因素,而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與培養(yǎng)起來的,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工作到忘我,時間過得飛快而愉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從小就體會過為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并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因此,如果能讓孩子從愛好出發(fā),如讓喜歡解數(shù)學題的孩子多做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喜歡寫作的孩子在學習之余積極投稿。這樣能激發(fā)他們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們便會主動去體味這種感覺了。又如將一些公式、知識等與生活中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覺得熟悉、有親切感;避免浮躁,引導他們透過知識之皮毛看到其真正的內(nèi)涵,當他們真正去思考了,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當心里有了成就感,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所在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贊賞。另外,不要太注重學習成績,只要他努力了,即使成績不理想也不要責怪,不妨和藹的對他說:“老師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現(xiàn)。” 他們的自我成長就是在這樣的鼓勵和期望中完成的。培養(yǎng)興趣就是要在參與中培養(yǎng),在成功中提高。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個性,投其所好,鼓勵其每一次的成功和與眾不同。如果"心中喜悅",勢必會引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充分全面地進行自主學習。
二、創(chuàng)設寬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態(tài)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尊重每一位學生,注意傾聽他們提出的每一個要求和問題,并及時幫助和指導。我覺得尊重才會平等,和諧才能輕松,只有在寬松、自主、愉悅、合作的氛圍中,才能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樂意去思考、探究問題,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充分張揚個性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運用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運用關愛的眼神、親切的話語、幽默的語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敢說、敢想、敢做、敢問,為學生提供敢于自主學習的空間,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另外,我覺得教師不應該只做教給學生1+1=2的教書匠,而要做有思想的教師,不僅要明白教什么,還要懂得怎樣教,更要清楚為什么教。教師不應只是“講演者”,“一貫正確的指導者”,教師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而是學生的學習朋友和引路人,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學生的學習朋友和引路人,要求老師必須真正把握學科教學和學習的特點、重點、難點,把握學生的學情,將知識融會貫通,然后和學生一起來探索學習。同時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角色,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始終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操作者,實現(xiàn)了教師角色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根本轉(zhuǎn)變。切實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準確把握教師在數(shù)學活動中的“角色”作用,擺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
例如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里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局,而是啟發(fā)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鑒的。如果在講課時只是單純地將現(xiàn)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聰明的老師在向?qū)W生教授新課的時候,往往從提問或做游戲開始,那樣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它是一種主動的、獨立的、元認知監(jiān)控的學習,這正好符合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采取自主學習的教育新理念。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該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他們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長。
三、運用多邊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現(xiàn)代教學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我覺得以下方法不妨一試:
1.讓孩子自訂學習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法。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米歇爾·惠特尼在《孩子,你開竅了》中建議,讓孩子想想長期和短期目標,試著讓他們自己訂計劃。不過,惠特尼建議,孩子可決定什么時候執(zhí)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添加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計劃本身不是一定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惠特尼說,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成目標,會激發(fā)出自發(fā)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孩子的強項和弱項
如果孩子數(shù)學成績不好,但語文成績優(yōu)秀,教師不要強求他們把兩門功課都學好,而應該抱著“優(yōu)勢更優(yōu),弱勢成績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師為了鼓勵那些有美術特長的孩子,讓他們正面感受到被喜愛、被信賴,于是就在家中掛滿了這些孩子的圖畫,讓他們產(chǎn)生成就感。同時,這位老師還經(jīng)常贊賞這些孩子將來一定會在繪畫上取得成功。這樣就會讓孩子們更主動地去發(fā)揮優(yōu)勢,此外,他們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弱項太差,同樣會努力學習其他的學科。
3.讓自主學習成為孩子學習的驅(qū)動力,這樣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我覺得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越俎代庖的行為,讓孩子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家長對孩子的呵護固然令人理解,但切莫過了頭。建議家長做到三點:第一,讓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作業(yè),啟發(fā)其領悟?qū)W習的真正快樂;第二,端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應該向老師、書本學習,父母不可替代;第三,鼓勵孩子學會吃苦,無論作業(yè)做得多晚,都鼓勵他自己鉆研,如反復思考后依然不懂,家長不妨給孩子一些啟發(fā)或鼓勵孩子和同學討論。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正確、適時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再只是學生單方面的事情,而是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橋梁與紐帶。只要教師能夠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點成功,用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設計每一個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自覺主動學習就會慢慢實現(xiàn)。
猜您感興趣:
5.加強學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