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筆記3篇
半生緣筆記3篇
半生緣筆記1
一直很想看張愛玲的<半生緣>今天終于看完拉,也許是自己過于投入了吧,不知不覺已淚流滿面,看了顧漫楨的一生,才為她與沈世均的半生緣而不禁感慨,為什么命運偏要和有情的兩個人開了這樣大的玩笑呢,難道真的情深緣淺嗎?
還世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碰見了對的人呢?故事里的餓每個人都世如此的懦弱,如果漫楨的媽媽再堅持或是世均再堅持,就不會有后來漫楨那不堪回首的傷心的往事了,再命運面前就應(yīng)該一味的妥協(xié)嗎?在漫楨的遭遇中才真正的意識到一個女人的不易,一個弱示群體最脆弱的一面,從中也看出了一個女人最堅強(qiáng)的一面,真的,在最無能為力的時候她還有強(qiáng)烈的求生的勇氣,真的很感動,有時一份緣分真的會因為誤會而錯過,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痛苦,人不要總是一味的怕這怕那的懦弱無助,該時自己的就要努力去爭去搶去面對,要有自己的逐漸,就不會在錯過多年后徒增傷感了,經(jīng)歷的人難以釋懷,旁觀的人獨自惋惜,時間也許真的是一劑良藥吧,僅有的記憶也會蒼白,是啊,一個人要是能跟自己真正愛的人每天朝夕相處那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也許只能是一種奢望吧,畢竟有些事情的定數(shù)太多了,并不是每件事情都盡隨人意,愛情是脆弱的有時只是瞬間便將愛情化為泡沫,也許半生緣早已是久遠(yuǎn)年代里一個久遠(yuǎn)的悲劇了,但是愛情的糾葛卻與現(xiàn)實都不盡相同,不能否認(rèn)漫楨與世均的真愛,但也不能否認(rèn)世均對愛人的不信任,種種誤會才會使"有心人"有可乘之機(jī),其實心理很是贊同漫楨的,善良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強(qiáng)的理智的心,誰沒有過小女子時對愛情的憧憬呢?只怪命運捉弄善良的人罷了,始終想著自己要獨立大膽的餓性格決不會像小女子那樣扭捏做作,性格活潑開朗,有著年輕人該有的朝氣.
半生緣筆記2
提起筆,又放下;思緒許久,居然有種無從下筆的感覺。因為太喜歡張愛玲了,她的作品也看了不止一部,有的甚至是反復(fù)地看,可卻是頭一回有勇氣來記自己讀她作品之后的感覺,好想寫好它——至少還能安慰自己尚能理解偶像的思想;但說實話,寫她的作品的讀后感真的挺難——盡管,這是我反復(fù)地看、最為鐘意的一部《半生緣》。
曾經(jīng)不止一次向周圍的好友訴說自己的“閱讀心得”。閱讀,是一種享受,我在享受美好事物的同時,是十分注重情調(diào)的,特別是在讀張愛玲作品的時候。在一個陰陰的雨天,拉上窗簾,打開昏黃的臺燈,獨自依靠在大沙發(fā)上,一邊享受濃濃的咖啡,一邊捧讀《半生緣》。感覺真不錯,會讓我更快地融入這本小說,心都慢慢地跟著墜入、下沉,有時合上書居然無法很快恢復(fù)。因為,書的整個底色是:荒涼——一種悲觀的感嘆,一種女性化的敏銳細(xì)膩的感嘆。但,這確是我喜歡的味道!
《半生緣》是典型的張愛玲式的小說:基調(diào)是建立于對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而且是對日常細(xì)節(jié)的不厭其煩的描述上。所有的大題目都被濃縮在了生活的一幕或一角,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歡,其間的曲折、跌宕成了生命的底蘊(yùn)。
并不大喜大悲的文字承載著大喜大悲的感情。驀然回首,18年間所有的愛恨喜悲都悄悄地溜走了,曾經(jīng)愛過的人都只是站在記憶里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你。18年前是如此的相愛,都已是逝去的云煙,所有的曲折遺憾就像玻璃盒里的鮮花,變得不再真實了。生命,一點點磨蝕;靈魂,一天天萎縮。——“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tǒng)觀察都指向虛無。”
能將男女之間的“愛”還原的如此透徹明白,恐怕也只有張愛玲了。
外柔內(nèi)剛的曼楨,優(yōu)雅含蓄的世鈞,滄桑、自私卻又凄涼的曼璐,“既像老鼠又像貓的”的祝鴻才。不論曼楨的遭遇究竟是誰造成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人物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更沒有“愛”——或者說,曾經(jīng)有過但終又逝去。
人的本質(zhì)始終是自私的,這也許是張愛玲的觀點。因為一個個人物總是那么寒冷、荒涼。一顆一顆的心是迷失的,是孤單的......
當(dāng)我合上《半生緣》最后的那一頁,久久地陷入憂郁,綿長而不絕,銘心而無法自已。我明白,它是籠罩著作品的揮之不去的霧靄,也是重重劃過作家心靈的刀鋒。
荒涼劃過心靈時是痛苦,變成文字后就是唯美!
半生緣筆記3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有人說,她的長篇不及她的短篇小說???,我卻很喜歡《半生緣》,只聽得名字就喜歡上書了。她筆下的人物命運總是如此不堪。不是壯志豪情,不是愛國主義,就是萬千世界里再平凡不過,再世俗不過的小市民的真實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在她的筆下,都有了生命力。
我曾以為只要兩個人相愛,便可以排除萬難,走到一起。誰知,我卻低估了命運的力量。歲月的無情。現(xiàn)實生活里,能走到最后的人,大多數(shù)都不是自己最愛的。大部分的人就像小說中的曼楨和世鈞的愛情。來不及綻放就已枯萎。我想不明白,到底要怎樣去愛,才能不輸給時間和世俗觀念?
真不明白!
真不明白!
我很喜歡曼楨,堅強(qiáng),獨立,既感性又理性的知性女人。而往往上天對這樣的女人總是殘忍的。終其一生,她都不能與愛的人相守。
在她被鴻才囚禁的日子里,日日夜夜的思念啃噬著她破碎的心。日日夜夜的等待被淹沒在昏暗的房間里。她麻木地抗?fàn)帲瑓s還是懷著一絲絲希望。就像黎明前黑夜里的人,恐懼又欣喜地守候著黎明的曙光。她是熬過了黎明前,但黑暗的時刻,可等她的人早已失散在天涯。她寫的信,一封一封全部退回來。歲月拉長后,僅剩下一張張泛黃的信箋,思念也在點點泛黃。她說:“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yuǎn)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間,不管是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一個人。”
她苦苦等候的人遲遲不來。她也要過日子啊。女人的一生能等多少個十四年。屬于她的花期一到,所有的燦爛都支付給了歲月。那種被時光摧殘的凋零讓人不忍目睹。
她嫁給的人,是一輩子毀了她的人。他們之間只不過是財迷油鹽,沒有言語,沒有愛情。只不過,他是她的夫,她是他的妻。她是孩子的母親,僅此而已。
多年后,曼楨和世鈞相遇。走過那么多的路,看過那么多的風(fēng)景,彼此已不再年輕,各自有了家庭,再怎么彼此靠攏,也只能遙遙相望。這些年堆積而成河流,怎么泅渡呢?
曼楨哽咽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是啊,回不去了!我想,如若是我,一定會覺得此生足矣,愛國這樣一個男人,夫復(fù)何求?
她和他,張愛玲和胡蘭成,人世間不也是這樣緣淺?
這些愛,無法重來,可以放在回憶里。自己品味。但不能拿出來,再次穿上。只有這樣,也只能這樣。那樣的戀愛大概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回吧?也許一輩子有一回也夠了。
好吧,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