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為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篇一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被認為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為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學者曾將此書作為當時立達學園的重點讀物。1986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歐洲系列叢書》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國際安徒生獎《青少年必讀書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課外閱讀書目。《愛的教育》超越了時代和國界的限制,被譯成數(shù)百種文字,至今銷量已超過15,000,000冊,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jié)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xiàn)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說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意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親的巨大影響,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誠摯友善,是一個優(yōu)秀的中產(chǎn)階級少年。在書中,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覺角度、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整整一個學年中,他的生活中發(fā)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雖然校園是書中絕大部分的故事演繹的舞臺,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樣的一個小小的窗口看到當時整個意大利的一個縮影。品學兼優(yōu)的德羅西和驕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樣出生在富裕的中產(chǎn)階級階層,前者真誠質(zhì)樸、平易近人,后者卻驕奢橫溢,目中無人;而作為平民學生的代表者加羅內(nèi)和克羅西,一個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惡抗爭,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個活潑可愛,小小的年紀就幫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如果說加羅菲的生意經(jīng)和小聰明讓人忍俊不禁,那么弗蘭蒂的冷漠的內(nèi)心和丑惡的面目則會令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不齒。雖然作者用簡單而平實的筆觸勾勒出這一個個孩子形象的時候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jīng)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們卻仿佛真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幾十年來都沒有被人們忘卻的真實原因吧。
除了安利柯的日記,《愛的教育》一書中還穿插了安利柯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爾維亞給他寫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師讓孩子們聽寫下來的每月故事。如果說這些信帶著深深的時代烙痕,讓崇尚人文的現(xiàn)代人多少覺得有些教條,有點空洞,并不是那么有說服力的話,那么那九個故事的存在卻包含著作者的許多匠心。聰明的讀者,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這九個故事中的九個英勇的少年他們來自意大利九個不同的大區(qū)(意大利的一個大區(qū)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份。),他們站在一起代表了整個新生的意大利和它的未來。故事中的九個小主人公們是九個小英雄,為了他們心目中崇高的目標,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犧牲,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祖國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在他們的事跡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忘我和克己的精神,在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xiàn)代人眼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有些難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們卻體現(xiàn)了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加富爾(1810-1861)當時的治國理念,是年輕的、剛剛統(tǒng)一的意大利所需要的奉獻精神。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局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里,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于他們分屬于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的教育》對于意大利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已經(jīng)不像它剛出版時那么重大,近幾年來,在意大利本國的媒體上不斷有文章抨擊這本書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有人批評它“田園式的、牧歌般的”情懷與烏托邦社會一樣缺乏現(xiàn)實意義;有人抨擊說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離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是后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小資產(chǎn)階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人說書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爾博尼老師采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經(jīng)不合時宜,對待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把他們當做朋友,坦誠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意大利的統(tǒng)一大業(yè)中產(chǎn)生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大家都知道語言的統(tǒng)一是一個國家實現(xiàn)政治上的統(tǒng)一的必要條件。在很長的時間里,“意大利” 這個名詞一直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如果說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開山鼻祖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用他的經(jīng)典著作《約婚夫婦》使現(xiàn)代意大利語實現(xiàn)了初步的統(tǒng)一,為意大利政治上的統(tǒng)一打下了一個基礎,那么在《約婚夫婦》面市五十年之際到新生的意大利統(tǒng)一政權產(chǎn)生后的二十五年里,我們說是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進一步鞏固了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成就,為意大利的統(tǒng)一大業(yè)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德·亞米契斯敘述故事時采用的樸素、平實的語言使《愛的教育》成為了一部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都能參與閱讀。它對文字統(tǒng)一、文化推廣的作用幾乎可以和二戰(zhàn)后進入人們生活的新型媒體——電視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并沒有阻礙《愛的教育》在廣大民眾中獲得偉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獻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甚至還對當時整個意大利社會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就在今天,《愛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們學習寫作、表達時的“模范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意大利晚郵報的文化版上就有這么一篇文章,介紹意大利詩人帕斯科利給一個孩子的一封信。詩人在信中說: “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范。”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篇二
一、書名: 《愛的教育》 作者: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
二、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意大利小學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nèi)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共有10卷,由100篇文章構成,包括發(fā)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親人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10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三、摘抄:
1、面對身有殘障的孩子,我們不能用自己健全的身體去對他們顯示任何優(yōu)越感,我們只能不聲不響的為他們做些事情,同時,對于我們身體健全的人來說,應該感到自己是是世界上幸運的人,我們看到那些殘疾的人都積極的生活,我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2、聽說家里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危機,姐弟兩人都能主動為父母分憂解愁,主動減少自己的開支,同舟共濟的使家里渡過難關,這樣的孩子多懂事啊!當父母的為何不欣慰呢?
3、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學習消防英雄,給消防英雄握手,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孩子形成良好的教育,如果所有的父母都想作者的父母那樣,對孩子進行即時的教育,青少年的教育就形成了多元和立體。
4、能把什么也聽不見和不能說的啞巴教育成能會說話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而聾啞學校的教師卻克服了種種困難,是一個個原本不能表達的啞巴,會說,會算,會寫等技能的人,在這里教書的人都是圣人,他們的勞動,得到人的尊重。
5、父親是一個很懂教育的人,他經(jīng)常領著孩子到社會上去參加一些活動,或參觀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或訪問一些有人生教育意義的人物,增加孩子的知識面,經(jīng)歷一些社會實踐增加孩子的閱歷。
6、炎熱的夏天,讓人困倦難耐,許多同學都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只有對自己要求嚴格,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克制住這襲人的困頓,班上的學生,帶羅西,斯帶地,克萊蒂等人是一群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們?yōu)榱瞬坏⒄`自己的學業(y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能夠克服掉睡眠的侵襲,一個人的素質(zhì)就是這樣形成的,他們是不平凡的同學,他們一定有一個不凡的未來。
7、母親在教育作者安利卡,對安利卡說了為了家庭的生計,父親經(jīng)常晚上12點以后還在伏案工作,用辛勤的汗水來完成一篇一篇的文字工作,作為兒子應該體諒父親的辛苦,不能用不忠的態(tài)度對待父親,要想一想父親的不易,要珍惜對父親的愛,如果當自己的父親離開了人世,你會對自己的作為追悔莫及的,因此珍惜現(xiàn)在吧,做事說話一定要三思,決不能做對不起父親的事情,絕不說對不起傷害自己父親的話語。
8、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在周末出去郊游,純真的在山地和田野上跑來跑去,他們毫無拘束的在山地和田野上滾著鬧著,他們喜歡大自然,欣賞著大自然給人么帶來的一切,他們在草地上談自己的理想,談他們共同的友誼,帶羅西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少年,自己不但在各方面表現(xiàn)的優(yōu)秀,而且總在各方面給別人以幫助。他們現(xiàn)在是朋友,將來就是誰發(fā)達了,也不會玩了兒時的伙伴。
9、丘林市是一個鼓勵人上進的城市,也可能整個意大利,或許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這樣,很多勞動者,在自己學齡的時候,由于家里的經(jīng)濟不景氣,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但是市政方面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帶職的就學機會,開設了夜校,使那些失去學習機會的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人員能夠在勞動之余進行學習,他們對學習成績好的職工給于獎勵和鼓勵,政府在這方面很重視,市長和其他的政府要員親自為獲獎者頒獎,讓他們的妻兒也一起分享他們的榮譽,讓其他的市民和在校學生也一起參加授獎儀式,一個是對授獎者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對全體市民尤其是學生能從中受到教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享受教育帶來的幸福。
10、安利卡二年級的班主任由于長期的積勞成疾,們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的和休息,終于不幸逝世,學校的所有師生,學生家長,老師教過的所有的學生都參加了老師的葬禮,他們感謝老師在世時給他們的教育,一群群的家長為老師送上了鮮花。
11、七月一日,這個學期就要結(jié)束了,安利卡會想起這一年的學習,心中感覺到自己進步了不少,一年道中,自己在功課上,在寫作,算術等各方面的知識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對自己取得的的成績,安利卡十分感謝一年來對它進行幫助的人。感謝老師對他辛勤的教育,教師用自己的智慧,交給學生做人和各方面的知識;感謝同學們一年來對自己的幫助,感謝帶羅西對自己學習上的幫助,感謝卡隆對他和所有值得同情的人的呵護,感謝小鐵匠,感謝小石匠,感謝柴店老板的兒子,他們給了安利卡克服困難的意志;更要感謝的使自己的父親,父親使自己的老師,是自己一生的老師,在教育方面父親做的很好,對安利卡世界觀的形成,對安利卡素質(zhì)的養(yǎng)成,起到了學校不能起的所用。也要感謝自己的母親,她與安利卡,同呼吸,共命運,享受著安利卡的成功,悲痛著安利卡的悲痛,善良的母親,也不時的對安利卡進行這各方面人格的教育,之所以有所成就,離不開以上各種人對自己的幫助和培養(yǎng)。
12、期末考試完,很多同學都要到新的年級和新的學校去讀書了,班主任又要迎接新的班級,學生將要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里讀書學習和生活了,在這告別的最后一天,老師給學生告別,對過去曾經(jīng)發(fā)脾氣傷害了那些同學,先生在這里給這些學生道歉,家長和學生都感謝一年來對學生的辛勤校閱,都爭著和老師握手或吻別,安利卡也要和其他同學分別了,他和幾個小朋友話別以后,來到了父親身邊,父親特地交代他,在過去的一年里是否有對不起那位同學的事情,在今天要向他謝罪,對于非別的一幕,作為讀者,都感到難分難解尤其是和老師的分別,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教師一年中常常為了學生的學業(yè),不辭勞苦的輔導每一位學生,有的學生生病在家,老師還要到家里輔導學生,這是何等的善良和責任心呢,這在現(xiàn)在的老師都很難做到。對同學的告別也很感動人,同學們之間純真的友誼,一旦分開就非常難過,優(yōu)秀的帶羅西,正值高尚,一直保護同學們的卡隆,靠勤奮努力,不聲不響的斯帶地等等,都給人以難忘的印象,非別了,原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期待著多少年后的再相逢。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篇三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么閃亮,多么令人鐘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chuàng)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后,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jié)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后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并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后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xiàn)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jīng)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jīng)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