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雪讀后感的感想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就是這本書太像《源氏物語》了,人物設定也好,感情基調也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拇貉?a href='http://www.rzpgrj.com/yc/duhougan_1.html' target='_blank'>讀后感,希望你們喜歡。
春雪讀后感篇1
小說很美,講述兩個出身高貴的青年人的愛戀,青春戀情本就自帶著美好的霞彩,更何況,故事里叫做“清顯”和“聰子”的年輕男女,在三島筆下美得驚人,純潔地驚人。清顯家松枝氏,是明治維新后發(fā)跡的武將之家,新式華族。清顯的父親,是位極樂天又伶俐的侯爵,母親雖然生了張含憂帶悲的長相,卻同父親一般,情感極為粗糙。清顯的父親,羨慕舊式貴族的優(yōu)雅,將兒子清顯送去綾倉家教育。因而,和自己“暴發(fā)戶”般追求表面浮華和新式的家庭相比,清顯顯得格格不入了些,他美麗,纖弱,敏感,是為感情而活,連他自己都覺察到自己同這個家族是多么地不和,他稱自己是“扎在家族手指上的一根美麗的荊棘”。
和“還是個孩子”的清顯不同,聰子雖然一樣年輕,卻成熟智慧地多。從年幼起,聰子就比清顯要聰慧和沉穩(wěn)。她美麗、聰慧又可愛,可是在這場愛戀中,清顯作為掌握戀愛權力的人,是主導所有的。而讓還是個孩子的清顯,掌握兩個人的命運,故事的悲歡早已寫定。而這種權力,一是男權社會給予,能讓一個少年握了那么多人命運的軌跡,而這個懦弱又情緒化的少年是根本不自知的,清顯從來也不曾懂得何為責任,不曾想過承擔,在他少年般清朗的澤園里,他永遠能做到只憑感情去選擇,去拒絕,去生活;那么聰子呢?難道她不明白,清顯致命的弱點,會如何注定這是一場聲勢浩大卻不得不徒然結束的鬧劇?我想,她是知道的。當清顯還不曾想,兩人在天皇敕許賜婚下偷情意味著什么,聰子卻已經(jīng)明白了前路是何種模樣,她對本多說,自己沒有遺憾了,哪怕下一刻死去。這個少女,冰雪聰明,如果她愛的不是這樣一個任性又驕矜的少年,應該會很幸福。
清顯,明白自己有多美,這讓他成為一個驕矜又驕傲的美少年。他超乎想象地敏感。水晶般的心,脆弱又堅硬。清顯與聰子的愛情悲劇,透著種純粹的悲傷。和楊家女將或者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不同,三島筆下的愛情悲劇,簡單得多,它激不起除了純粹傷感外的情感,無關乎憤慨,無關乎悲壯,只有傷感。在清顯難以言說又捉摸不定的情緒下,聰子的愛情和兩人的命運,也就在這樣模糊中曲折起伏著。保持著驕傲和不明白來源的驕傲,清顯決意失去聰子,比起戀愛的責任,婚姻的責任,他好像只想享受純粹的戀愛感情。他是什么時候明確自己其實的確是深愛著聰子的呢?在天皇的敕許下達之后,在“決不可能”中,他明確了,原來自己是深愛著聰子的。他是任性的。在明確了之后,他仿佛忘記了自己長達半個月對聰子的不理不睬,對聰子“請清少爺想想辦法”絕望呼救的漠然,他帶著因為明確情感而感到的清明愉悅和厚顏,又一次裹挾了聰子。清顯的美和細膩,像極了賈寶玉。
春雪讀后感篇2
清顯與聰子的愛情悲劇,透著種純粹的悲傷。和楊家女將或者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不同,三島筆下的愛情悲劇,簡單得多,它激不起除了純粹傷感外的情感,無關乎憤慨,無關乎悲壯,只有傷感。在清顯難以言說又捉摸不定的情緒下,聰子的愛情和兩人的命運,也就在這樣模糊中曲折起伏著。保持著驕傲和不明白來源的驕傲,清顯決意失去聰子,比起戀愛的責任,婚姻的責任,他好像只想享受純粹的戀愛感情。他是什么時候明確自己其實的確是深愛著聰子的呢?在天皇的敕許下達之后,在“決不可能”中,他明確了,原來自己是深愛著聰子的。他是任性的。在明確了之后,他仿佛忘記了自己長達半個月對聰子的不理不睬,對聰子“請清少爺想想辦法”絕望呼救的漠然,他帶著因為明確情感而感到的清明愉悅和厚顏,又一次裹挾了聰子。清顯的美和細膩,像極了賈寶玉。
清顯這般的愛戀,只在一個純凈的小小世界里,包納了聰子和自己??墒?,這樣小而美的純粹情感的世界又能維系多久呢?這場聲勢浩大的企圖,終究,像海水一般,不遠千萬里野心勃勃地奔襲而來,卻只能臣服在陸地的征服下。
有人看完小說,很是不能理解。是清顯自己,一步步地埋下了命運的地雷,將自己的愛情和肉體炸得粉粹,的確難以怪罪他人。但是看完小說,倒也能理解清顯。年少時的愛戀,恰如夏日晴空,渴望雷霆的暴雨,奮不顧身地想燃燒想噴涌想毀滅。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說,人的一生中是由幾次成長危機作為節(jié)點而連續(xù)起來的。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危機,是致命而危險的。度過了這一時期的成長危機,就能平順地朝向下一個人生節(jié)點前進,但若是沒有,就只能夭折在這里。清顯的愛戀太噴涌,他又一心只為感情而活,難免那么早就耗盡了生命力。理智而規(guī)矩的本多在看清顯的那些夢日記時,不知道是否會贊同或者羨慕這樣熱烈而短暫的愛與生命。
看完小說,除了故事之外,我還接的三島文字中流淌的無形之物。迷夢中,似乎感到,那些文字一個個在香煙裊裊中也氣化蒸騰了。它們掙脫墨色的形體,幻化成一片霧狀,成為形而上的、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意”。三島描繪月修寺冷寂的山林,湖心島次第漸染的紅葉,冬日里凍的僵硬的土地,還有日俄戰(zhàn)爭畫面里蕭瑟的荒原....它們疏朗冷漠,給人平靜的寂滅感。這種寂滅的傷感,一點也不激烈,不會引起你內心的波動,不會惹來淚水,只是讓你會忍不住地嘆息出來。日本文學中的這種涼意,就如橫濱的冬日吧,不徹骨卻浸心。
春雪讀后感篇3
書非借不能讀也,在首圖借來的書,在臨近歸還之日前趕在返程回家前啃了三天,終于看完了。這本書是陳德文譯作的,沒讀過其他譯者的作品,也不曉得原文是否就是這么細膩優(yōu)美的文字,單單看中文版,慚愧的說,里面有不少中字我都不認識。
初識三島由紀夫是因為去年要去日本看金閣寺想做些功課,然而匆忙出發(fā)沒有實現(xiàn),后來看黃磊黃小廚的美食節(jié)目里面撒雞湯又提到了這本金閣寺,一直就留了個念想。辭職后一直感覺在虛度光陰無所事事,那天在首圖本想借金閣寺,明明看到在庫找了半天書架就是找不到,無緣,看到其他三島的書擺在那里,嶄新的像是沒有被人開封過一樣,而且封皮清爽極簡,于是就拿著這部厚書回來了,中間由于出去玩了一圈一直沒開始,前幾天終于迫于還書壓力讀完了,趕在回家前把讀后感記錄一下。
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寫所謂的評論,這些都是自己像日記一樣的感想記錄而已。這類作家已經(jīng)離開多年,作品早有后人評斷分析,我酷愛這類,因為一定不會浪費時間在一些所謂的暢銷而只是包裝出來的書,畢竟對于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判斷力一點沒有自信。讀春雪中,每每有很多感觸卻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該如何表達時,就打開豆瓣或者知乎搜搜看書評,喲,豁然開朗,于是讀這本書的一些想法也是像裁縫一樣取了好多優(yōu)秀思考者的布料。
為什么要讀書呢?說實話很多時候只是很虛榮的讓自我感覺沒那么膚淺。因為淚點低、想得多、容易沉浸在書中或者電影中更別提現(xiàn)實中那些無能為力的人性陰暗面,總是努力拒絕深度,就想看個喜劇,最好穿插著一點點的哲理啟示,小說呢不僅要有劇情還要有升華,就像小時候語文課跟作文寫作一樣。當然,世界那么大,有好多想做的事想看的風景想穿越的歷史,然而現(xiàn)實就是既窮又懶,所以書籍跟電影電視劇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讓我們去體驗,去體驗向往的生活,跟主角一樣去想去看去做,所以,我要讀書、讀好書、好好讀書。
春雪讀后感篇4
之前就謝過自己讀故事有一個很簡單的分辨優(yōu)劣的方法就是畫面感,讀著讀著自己好像就搭建了一場戲,畫面清晰準確,上一次有此感覺是《一個人的朝圣》。春雪描繪的場景,描寫的每個角色的心理,都太準確細致,沒有遺忘任何邊邊角角,不給你留一絲空間去補充,知乎有個答主說三島就像洗腦一樣,把每個片段每個想法都掰碎揉捏成文字,全面移植到你的腦中,如果說有的作家是稍稍留白給你填滿你自己的想象力,而三島就是任由他的無邊想象力帶著你浸入。不得不說因為越來越浮躁的自己,讀個十分鐘可能就拿起手機刷個八卦的我,并沒有很認真的去沉浸在三島設下的場景中,不過即便這樣,他對于人心的描繪,常使我太有代入感,呀,這不就是我么,這不就是我想的么。
三島在我們看來略顯悲劇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性格,細膩敏感擰巴但充滿想象力,完全的體現(xiàn)在了他的文字中,他描寫的主人公清顯羸弱敏感又作,他對聰子的愛直至有了阻礙才迸發(fā)出來,還因為自己的自尊幼稚自以為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自己跟愛人(當然,人家畢竟才19歲,你我十九歲時不也幼稚笨拙么),最后的結局也是情理之中。經(jīng)常會把三島的豐饒之海四部曲比作日本的紅樓夢,規(guī)模宏大,在特定的歷史下,以小見大,描寫人性,也同樣是在一個富庶階層,貴族生活,清顯和聰子也如寶玉和黛玉一樣。
雖然很多地方?jīng)]有細讀,也讀不懂,但三島在這部作品中借由主角們討論了一些諸如佛、生死、因果輪回、意識意志、西方哲學等等方面,很是佩服三島在那個年代會有如此多的思考,也可見他內心的糾結。有足夠多的見解卻找不到答案,是叫人思考后更加矛盾掙扎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偶爾會害怕自己思考或者深究的原因,沒有足夠大的胸懷跟聰明的才智,卻見不得世間不平不公之事,卻想深究未解之謎,試圖找到方法卻因資質平庸跟自私懶惰更加矛盾掙扎,唉。書里面說到了“一個想象力貧乏的主兒,往往直接從現(xiàn)實的景象中獲得自己判斷的食糧,而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會立即筑起想象的城堡,并把自己封閉與其中,關緊所有的門窗”,沒錯,想得太多反倒拘謹了自己,活的更累,清顯受此害,三島更是,但三島更是一個理想主義行動派,畢竟是想用自己悲壯的死亡來警醒世人的主兒。
春雪讀后感篇5
“世事皆幻象,人生皆虛無?!边@是譯者的后記里面提到的,在封底的扉頁上跟春雪的大結局一起出現(xiàn),于是還沒讀之前就被劇透,讀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這個總結在腦中提醒我去尋找各種證據(jù)去證明主題,有了條條框框仿佛更難在圈外找到其他什么隱藏的蛛絲馬跡的主題,更別提我這種讀的稀里糊涂的人。今天還書前覺得讀后感內容太單薄,于是用印象筆記挑了幾段來做記錄。比如說清顯跟聰子相約看雪的那段,細膩的感情跟場景描述,仿佛我們就是清顯一樣,心靈相通,一起去體驗愛情,一起去品味初吻。比如說接下來本多的思考,他提到了個性,也許我們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然而時代中、時間洗禮下,我們會跟眾多我們認為平庸不堪的同齡人一樣,化為一個模式,最終后人看到的唯一的一個模式,也許跟我們不同,然而不重要。比如說王子們跟清顯本多在海邊的討論,時間與空間,感情與實體,歷史,轉生等等,我看的有些迷茫,也許再聰明點,才能讀懂哲學。比如說聰子對于死亡的理解,“我已經(jīng)嘗到了活著的幸福,也就不會永遠貪婪下去。如果把這看作自己的特權,那不就是愚蠢的人么?……”確實,如果已經(jīng)覺得不枉此生,在面對那些艱難的困境下,離開也許就沒那么悲痛了。比如說清顯好多次的內心剖析,自怨自艾,認為一切都不能改變,甚至也不愿過多去解讀自己的夢,自怨自艾,而最終,他終于認清內心想法想要拼死一搏,去改變現(xiàn)狀的時候,也是他最后一次,賭注是自己的性命,諷刺的是清顯變了而現(xiàn)實沒有改變,也許是這就是門跡提到的因果,但更多的好像就是人的渺小跟無力,終究也改變不了什么,畢竟人生皆虛無。
里面的角色們貌似都是聽天由命的主兒,極少反抗極少斗爭,仿佛一切都是宿命,生來就是為了死去而已,有點像迷茫的自己,只想當下,未來不愿多做分析,把不如意歸結于命或者贖罪,不想去反駁,聽之任之,某些經(jīng)歷造就了我這樣的性格,性格造就了我遇到這些經(jīng)歷時會產(chǎn)生這樣的影響,明知道不好,明知道年輕人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卻真的缺少了好多活力跟憧憬,所以在讀這本書時好像也有了很多共鳴,“世事皆幻象,人生皆虛無“”,好像是給自己找了個特別好的結果,因為我畢竟改變不了什么,即使有所改變然而歷史也只會記錄那大多數(shù)的模式而已。
春雪讀后感篇6
守望一冬的春雪,在二月末又一次飄然而至,用飄邊的舞姿,飄飄灑灑,化作春天寄給大地的請柬,在向大地發(fā)出誠摯邀請之時,安一曲“白雪卻矮春色晚,故作庭樹作飛花”的激情詠嘆。我站在五樓上,隔畝遠眺.欣賞著春雷詩情畫意般的韻致。
天地蒼范。風已絕無冬日的凜例,涼涼的,災災的。如夢似幻的雪花如萬千朗朗飛舞的白蝴蝶,似致以億計飄飛的柳絮,紛紛揚揚,飄舞在天地之間,俏無聲息地一邊飄蕩,一邊融化,在“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花叢都不見”的優(yōu)美意境里,軟了春泥,醉了春風,讓這蕭條的`初春乎添了浪漫和靈動,讓春天的絮語踏著這片片雪花的天藏之音悠然飄來,在天地問裝扮出一個員純潔、最優(yōu)美的童話世界。走進春雪沮天飛揚的天地間,靜聽著落雪的私語和腳下積雪“咯吱咯吱”的聲音,仰面悠然伸開雙手,棒手接住那飄舞的雪花,任憑雪花親吻著手和臉,繼而在我的體溫里俏然融化,感受著雪的涼爽,春的浸涓,孩提的溫馨……此情此景,讓我覺得紅塵里的世俗和污穢.仿拂都在這春雪飄舞的純潔中藥然無存,頓感侶意與輕松。任憑雪花把天、地、人、樹木、房屋和城市都變得銀裝家裹,令我陶醉在這幅無形的巨幅水墨畫里,感嘆這場春雪絕俗之極的情核和超然物外的韻致。當春雪塑造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協(xié)美世界時,置身于“梨花”盛開的花海,望著一顆顆樹木如同梨花盛開,恰似雪白的珊瑚叢在空中格曳,讓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鐘工。枝扭間的積雪在陽光的輝映下,如一報報晶亮的絨條。一陣春風吹來,積雪隨風而舞,枝條抖動搖曳.碰撞時發(fā)出環(huán)佩擊的清脆聲。那最先融化的一滴春水,懸墜著力抱枝頭,搖搖欲墜,像是春天最初的音符。貼著地面的積雪在大地的情懷里悄然化作春水,浸潤干旱龜裂的土地,孕育著春天的生機。哦,春雪,是你用美妙的舞姿裝點了人們的視線,是你用自身的純潔凈化了初春的塵埃,是你用自身的消融孕育著生命的美麗。
春雪讀后感篇7
今年的月亮據(jù)說是最近六年來最明亮的一次,因為住在遠離西湖的錢塘__東面,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樣,穿街走巷為月亮釀造一份都市朦朧。不錯的是可以清清爽爽地觀看月__,如何逐漸地明亮、圓潤起來。原先想將月牙兒經(jīng)過窗欞的旅途一并拍攝下來,以為可以做出月兒逐漸膨脹的中秋的記錄??上煊衉_晴,月有顯隱,人有懈怠,終究還是不能做到完整的影錄。正遺憾,說今年就不俗了吧,別寫中秋月了。
卻不料至半夜,十五的月忽然赤堂堂地落到了陽臺,輝煌的火焰從圓心成十字狀漫出,欣喜十分,以為可以觸摸到它的余光,沐浴到它的溫柔。月亮周圍浮云們裊裊頻過,月亮逼拓的光亮,將這些過客無情驅散,那些匆匆飄散的云朵,在趕往月球的途中,被月光敲碎四濺,流向黑__的宇宙,第一次感到月亮不再溫柔的一面。月亮趕著浮云走,浮云縹緲上月頭,糾糾纏纏、生生死死,好一份緣像啊。
想到最近手里翻看著的三島由紀夫的《春雪》,第一次看他的長篇小說,用相當?shù)?quot;驚艷"來描述我的感覺真不為過。作者的悲劇情懷和對哀婉凄美的環(huán)境氣氛的營造,對人物心理細膩入微的刻畫又不失浪漫豐富的聯(lián)想力,在書中的任何一頁都可以讀到:"吉丁蟲披著綠__和閃閃金光的橢圓形__胄,伸出兩道紫紅__的鮮艷觸角,緩緩地一步步向前蠕動著鋸齒般的細腿,讀后感《獨上高樓攬明月及《春雪》讀后感》。它把凝聚在全身的沉靜的光__,放在流動不息的時間里,顯得多么沉重,多么滑稽??粗粗屣@的心被吉丁蟲深深地吸引住了。就這樣,吉丁蟲把它閃光的姿影一點點地向清顯移動過來。它這種毫無意義的移動,仿佛教給清顯如何做才能美妙而光輝地度過時光,這種時光在每一瞬間都會無情地改變現(xiàn)實的局面。"
與其他日本作家相比,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更有一種悲劇成分,更優(yōu)美,更空靈,更奇異、絢麗。死亡和復生是他的作品主題。站在月夜里,看著月亮也恰如凝聚的沉靜的光__放在流動不息的時間里,顯得多么華麗、典雅而又沉重、玄妙。古人不見今日月,今月也曾照古人;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時明月照今人。這樣的纏纏綿綿、若即若離,都是月亮串成的時間和空間的關系。
"時間的流逝,把你我也包括在內,我們在不覺之中,殘酷地把時代的共__拽了出來…"如果伸手可以抓到的光明你以為就是現(xiàn)實,那么等到真正的白天,光明終究要墜落,剩下的流云如果不散去,就會將陽光擋住,所謂時代,總是被包括在一種愚神信仰之中的。中秋月,一個團圓的符號,結合最近人類所遭受的磨難、死亡、患病、失蹤…誠如三島由紀夫所說"一切事物都具有神圣__,可是我們的手指觸摸了它,它就變成污濁的了。我們人類是個不可思議的存在。只要用手指去觸摸,就會把東西污損…"于是,我們的幸福感就是隨著那些陌生的浮云,在八月的明月中溜達一回。
我把天空的明月和云朵,帶進了眼睛…
登高看明月,明月也看我。我看月羞怯,隱在云紗旁。
月看我猶憐,獨坐透骨涼。秋月已澄澈,還趨團圓光。
春雪讀后感篇8
我個人并不認為清顯真的愛過聰子。三島三島由紀夫對男女之情懷著非常復雜的動機,在他始終自我代入感非常強烈的男主人公身上,怯懦的自我保護是阻止他們獲得幸福的宿命性的特質。清顯一直對聰子沒有什么很積極的愛意,直到聰子要嫁人了,他才突然認為自己愛著聰子;在他們本可以在一起的時候,清顯并不能夠從聰子那里得到戀愛的快意,卻在她已經(jīng)訂婚后與她的偷情中才能感到幸福。實際上,三島在他的作品中傳達著一個想法,那就是只有“違背道德”的事物才是值得去愛的,他筆下的主人公永遠不會愛上任何人,不論是異性還是同性,他們唯一愛著的是有可能達成自我毀滅的背德感、是為世人所不容的、獨有的、危險的美麗。清顯在與聰子的交往中,從一開始,他對這段感情的預見就不是圓滿,而是如何使其殘缺不堪。他比誰都明白怎樣得到聰子,讓她更迷戀更愛自己,在享受被迷戀中的過程中又得到灌溉自戀的養(yǎng)分,再依仗這自戀去摧毀聰子對他的愛。和聰子私會發(fā)生關系到墮胎,這些違背道德倫理的事都成為了擴大殘缺的籌碼,包括最后他在身體極度虛弱時去見聰子,被拒絕后依然堅持,這怎么能說是愛呢?
清顯最后一次見到聰子,是在火車站送她去大阪。因為被隔離,他們都被各自的母親帶領著而不能暢說心扉,只是互相看著。尤為感動的一句話,“他一看見聰子在母親的陪同下緩慢地走過來,剎那間就感到仿佛在迎接自己的新娘子?!币怯有履镒?,他才不會這樣地愛。對他來說,愛到絕望才是愛,要么就是不愛。以后的篇章,清顯被他自己的愛情徹底懲罰,雖然聰子一直到剃度,都沒表現(xiàn)出心里有什么波折,仿佛自然而然要走的路,就不說她家里父母、清顯家的父母如何折騰,反正對她無一點觸動,就是清顯多次來求,她也是一面未現(xiàn)。仿佛宗教的力量比一切更決絕,對于她一貫的“優(yōu)雅”的姿態(tài),以及果決的性格,她確是這樣的人,她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清顯完全的愛,于是清顯奮不顧身。清顯一次次求見,無果,在凄清冷酷的環(huán)境里,感染風寒,不治去世,年僅二十歲。
最初的那場雪,年幼的清顯和聰子坐在大大的日式拉門前,屋外有一株白色的櫻花樹,無語間一場鵝毛般輕盈的春雪悄然飄下?!凹ち鞯暮铀龅綆r石一分為二,然而他們相信總有一天終會相逢?!睒O平凡的愛情中都會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無奈,而幼稚、過度的驕傲及自尊帶給這份愛的苦澀更是無邊。一次次處心積慮的試探、刁難、忽冷忽熱的態(tài)度,清顯用這樣的方式掩飾自己對聰子的迷戀,卻在憂郁間愛的更深,聰子始終用成熟與寬容接受著清顯,等待他成熟并結束這種傷害兩個人的做法,可是清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心,用傷害換取聰子的注意。最終的那場雪,這份禁忌的愛,無法再掩蓋。聰子在家人的安排下打掉了孩子,在歸途寄宿的寺廟里出家為尼,清顯每日在寺門哀求,仍無法使心已死的聰子回心轉意,自己也患上了重病。又是一場毫無征兆默然而至的雪,飄落在扶倒于寺門口的清顯的臉上,在返回東京的車上,清顯帶著永遠幸福的微笑永遠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