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記讀后感3篇
登岳陽樓記讀后感3篇
岳陽樓記》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僅是因為純粹藝術(shù)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作者本人文學(xué)修養(yǎng)和政治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大家讀了之后會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學(xué)習(xí)啦小編來看看登岳陽樓記讀后感吧!
登岳陽樓記讀后感篇一: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和當時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為寫景,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為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為議論,其中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和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鑒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xué)生是否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tài)。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局限。但是現(xiàn)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yīng)該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去看待國家,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yīng)心系天下,關(guān)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為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為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縣集賢二中初二:邱泰瑞
登岳陽樓記讀后感篇二:
同志關(guān)于學(xué)習(xí)讀書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在讀書學(xué)習(xí)過程中要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要堅持讀書與運用相結(jié)合,聯(lián)系實際,做到知行合一。這番話深刻地闡述了讀書的目的、方法,對于我們?nèi)粘W(xué)習(xí)和工作有很強的指導(dǎo)意義。近日我重讀了經(jīng)典名篇《岳陽樓記》,感慨良多。
學(xué)生時代,我們都曾拜讀研習(xí)過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的不朽名著《岳陽樓記》,那時青春年少,大多被那短短的300余字描繪的波瀾所感染,使人未見洞庭湖,已感其萬頃波濤,千里浩月,未登岳陽樓,其樓已在心中,大家風(fēng)范躍然紙上,內(nèi)心欽佩不已;近日,重新溫讀《岳陽樓記》,時過境遷,心境不同,更是被作者文章中所深深流露的風(fēng)骨精神所震撼,文章集中表現(xiàn)出了那種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而正是這種人類永恒的人文精神,才是《岳陽樓記》流芳百世的真正原因,對于自己為人做事深有裨益。
文章是思想的載體,《岳陽樓記》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僅是因為純粹藝術(shù)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作者本人文學(xué)修養(yǎng)和政治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以說,它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范仲淹全部知識和閱歷的結(jié)晶,是他個人風(fēng)骨的最高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对狸枠怯洝分阅軌虺蔀橐环莳毺氐臍v史遺產(chǎn),乃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偉大的人格思想和令人欽佩的政治思想??梢哉f,范仲淹將自己奮斗一生的做人標準和政治理想都濃縮到了這一篇文章當中,提煉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后世鑄造了一面史鏡,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學(xué)財富和政治財富。
重讀《岳陽樓記》,我不僅為其文采折服,更為作者本人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政治思想所傾倒。范仲淹作為北宋時期名臣,一生四起四落,前后四次被貶出京城,他從27歲中進士,到64歲去世,一生為官37年,在京城工作不到4年,套用現(xiàn)代話講,他的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遠離了領(lǐng)導(dǎo)核心階層,主要精力放在了基層工作上。但無論是興修水利,搞地方經(jīng)濟建設(shè),還是戍守邊陲,主持西北防務(wù),范仲淹無不“求民疾于一方,分國憂于千里”,兢兢業(yè)業(yè),絕不沽名釣譽,換句話說,從不搞政績工程,實心實意為民解難、為國分憂,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境界實際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儒家傳統(tǒng)的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只要有一點機會,他都會盡自己之所能,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只有百姓安康,國家才能穩(wěn)定,道理雖然簡單,但能真正看清楚,并努力實踐的在那個時代能有幾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范仲淹能夠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實屬不易啊!
由此我想到了偉人鄧小平。二人跨越千年,但經(jīng)歷、立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鄧小平和家人說過:我這個人沒什么大志,就是希望中國的老百姓都富裕起來,我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鄧小平一生起起落落,但窮其一生都在憂國憂民,正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只是偉人的“君”不是某個人,而是黨的事業(yè)和國家發(fā)展大計。但從憂國憂民的大局觀來看,范仲淹和鄧小平絕對是一類人,永遠是胸懷天下,心憂社稷,鞠躬盡瘁。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或功成名就之后還能后樂,這才是更加難能可貴。這種憂患在先、吃苦在先,先憂后樂,潔身自好,勤政愛民的品質(zhì),正是現(xiàn)今我們?nèi)匀环Q之為“偉大”和“崇高”的“人民好公仆”精神!讀《岳陽樓記》,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一位古典文學(xué)大師運用和駕馭文字的才氣,同時更感受到一位國家重臣為官廉政、勤政之正氣。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僅是文章的魂,同時也是岳陽樓的魂,說岳陽樓“樓以文存”,其經(jīng)典之處就在于此。
污水處理與其他社會行業(yè)絢爛的光環(huán)相比,也許略顯平凡、單調(diào),雖然不能建立與偉人相比耀眼的豐功偉績,但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秦皇島市城管局也同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為民做好事、做實事的機會,提供了一個有效地實現(xiàn)自己社會價值的工作平臺。目前秦皇島市社會事業(yè)正處于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更新觀念,靈活應(yīng)對,在日常工作中去不斷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機制,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履行自身職責(zé),為秦皇島市的和諧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登岳陽樓記讀后感篇三:
我十歲左右的時候,就看過父親書寫的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條幅,那時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含意,但也非常欣賞作者的氣度。今天我們學(xué)到《岳陽樓記》這篇課文,是我真正理解了《岳陽樓記》這篇作品的深刻含義。我為作品的氣勢恢宏,語言凝練優(yōu)美而心曠神怡。更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能流傳千古而感慨萬千。我想,立一言而能傳百代是很不容易的。寫的人必定人格崇高,品德高尚,胸懷博大,若如蔡京、童貫以及秦檜等奸妄之臣,絕寫不出千古生輝的作品。文如其人啊!
如果你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事績,你就會知道為什么一篇368字的短文,能流傳千古而不朽。
據(jù)宋史記載,范仲淹,字希文,生活在公元989----1052年之間,蘇州吳縣人,是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他五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帶他改嫁,等他年紀少長,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乃感泣辭母”,去依靠親戚生活。他求學(xué)異??炭?,晝夜不息,疲乏過度了,就用涼水沖沖臉,“食不備”常常喝稀粥,別人為他嘆息,但他自己并不覺得苦。當他還是秀才的時候,就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和民間疾苦,曾立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在他“進士及第”做了官以后,“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他的日常生活極為儉樸,“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皆自充”。盡管后來官至副宰相,也不擺架子,市民百姓,仍然直呼其名。他見義勇為,惜老憐貧,自己節(jié)衣縮食,常常拿財務(wù)救助別人。在他六十四歲逝世的時候,“四方聞?wù)?,皆為嘆息”,就連邊遠的羌族人民,也“哭之如父”。范仲淹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宗旨從政,其政績是卓著的。為國家計,從不顧及個人得失。例如,宋仁宗時,仍是太后參決軍國事,他就“上疏請?zhí)筮€政”;見到修建寺觀大興土木,就說“侈土木破民產(chǎn),非所以順民心合民意也”;他要求賑濟災(zāi)民,奏章沒有及時批下,就質(zhì)問式的說:“宮掖中半日不食當如何?”他“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知蘇州的時候,見到水災(zāi)為害,地不能耕,就“疏五河,導(dǎo)太湖注之海”,還興辦了一所“郡學(xué)”請教師,立學(xué)規(guī)。因見到三百多個學(xué)生亂哄哄的不守規(guī)矩,他就讓自己的兒子入學(xué),去帶頭“盡行其規(guī)”,作遵守紀律的模范 。他做地方官,關(guān)心下層人民的疾苦,曾有一首寫漁民的詩:“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fēng)波里”。后來,入朝作了禮部員外郎,見到執(zhí)政的呂夷簡私營吳國,“進用著多出其門”,就予以揭發(fā),結(jié)果,被誣為朋黨,由是罷知饒州“。
其武功也是顯赫的??刀ㄔ?1040年),西夏國王元昊興兵犯境,范仲淹被派做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去抗敵守邊。他守邊數(shù)年,號令嚴明,愛撫士卒,功勛累建,皇帝“賜他黃金百兩,悉分遺邊將”。西夏人怕,說他“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邊疆的人民則擁護他,稱他做“龍圖孝子”。他讓兒子范純祐和士卒一同生活,一同戰(zhàn)斗,幫助他了解許多真實的情況,而且,越是艱險的任務(wù),越是派他的兒子去完成。他守邊四年之久,在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當時人們用“西賊聞之驚破膽”,來贊美他。他的詞章《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一零四三年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副宰相)以后,針對當時宋朝統(tǒng)治的種種危機,不管個人的烏紗帽保得住還是保不住,尖銳地抨擊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即所謂上書“十事”歷史上稱作范仲淹“新政”。其實他這些新政,不過是整頓政權(quán)機構(gòu),改革用人制度,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修整軍事,推行法制,減輕人民負擔(dān),等等,并沒有什么根本的改革,就這樣稍稍對國家和人民有點益處的事情,也因侵犯了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反對,到了第二年,他再次出兵抵御西夏時,那些官僚們,趁他一時離開朝廷,便加緊攻擊。終于在一零四五年初,仁宗皇帝下詔,罷新政,同時也罷了范仲淹的官,還株連了一批人。一零四五年,范仲淹再次被貶,到他臨死以前,先后知鄧州(河南),杭州(浙江),青州(山東)?!对狸枠怯洝愤@篇散文,就是這一時期,他的好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他寫的。這位滕子京從書上看,也是正直有抱負的人,遭朝廷大官僚們的攻擊,被貶到岳陽的,他上任以后,興利除弊,面貌一新,他能請范仲淹為文記其事,而范仲淹也欣然給他寫了一篇,可見這個人是不壞的。
岳陽樓,就是湖南省岳陽市的西城門樓子,面對著洞庭湖。唐代始建,宋代重修,為歷代名勝。正好這里是湖水入江之處,俯瞰湖水,氣象萬千。君山就在湖中,據(jù)說湘夫人的神靈住在那里。古代文人對岳陽樓吟詠頗多,但其水平超過范仲淹這篇散文的卻少見,例如杜甫《登岳陽樓》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洞庭樓。
吳楚東南坼(che),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位“詩圣”竟觸景傷情哭起來了。宋代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每被評家稱為絕唱,所畫山色湖水,也確實別致: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wan)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也不過湖光山水而矣!能引起讀者多少共鳴呢!
讓我們展開《岳陽樓記》這幅多彩的畫卷吧!
他言簡意賅,繪聲繪色,大筆淋漓,文采逼人,他即景抒情,匯情于景。自然景觀本是死的,就在那里擺著,但一和人的情感關(guān)聯(lián)起來,就成了有生命的東西,活了起來。這篇散文之所以能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是因為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魅力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思想內(nèi)容是一篇文藝作品的靈魂,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一個人沒有靈魂或靈魂污濁,服飾再好也沒有用。一篇作品也是這樣,思想起點低,再好的技巧也立不起來,人為的立了,群眾不買賬,歷史也不傳。《岳陽樓記》是為朋友記事的,但他根本沒寫岳陽樓的沿革,對重修岳陽樓的功業(yè)及其作記的緣由,也只用了 五十一個字,全篇集中抒發(fā)作者生平“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寫景用了整整三段文字,好像是在描繪山川勝景,其實是在點評不同心情的人物對對山川勝景的不同感慨。同是“登斯樓也”,有的就引起“憂讒畏譏”,“感激而悲”有的則“寵辱皆忘”,“其喜洋洋”。那么,什么樣的襟懷才是作者所崇尚的呢?作者寫道,那些“以物喜”或“以己悲”的人,只不是只顧個人的事的可憐蟲而已都是不足取,都不和“仁人之心”;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僅在朝做官時,“憂其民”就是流落江湖了,也憂其國,才符合“仁人之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話,重千鈞;字字爍金,擲地有聲,寫出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宏闊的胸懷,讀至此,誰能不為之拍案叫絕呢!當時滕子京和范仲淹一樣被貶斥,大概有點耿耿于懷牢騷不滿吧,不知他讀后思想通了沒有?對我一個中學(xué)生來說,這兩句話將成為我今后人生的一面鏡子,他會使我終生受益。范仲淹真不愧一代名臣,他的一番話,會影響到一代又一代人。想一想我們今天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xué)發(fā)展觀,實現(xiàn)中國夢的指引下。共產(chǎn)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為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我們是共青團員,是黨的后備力量和先進分子。我們的理想、道德、情操應(yīng)當是最崇高的,是前無古人的,我們的思想境界當然應(yīng)比死了九百多年的這位老爺爺更高和更寬一些。回想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著共產(chǎn)主義理想,前赴后繼,現(xiàn)出了一切,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無愧于中華民族的前賢后后生的。他們的生死觀、憂樂觀,豈止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天,二十一世紀科技現(xiàn)代化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發(fā)生著奇特的變化。有的人認為“金錢至上,金錢萬能”,有的人在官位以權(quán)謀私,貪污受賄,腐化墮落,背叛黨,背叛人民的又大有人在,君不見陳希同,王葆森之流,官做得可謂大,貪污的也驚人。他們揮霍的是人民的血汗;有的人做事不講誠信,做生意的坑蒙拐騙。人與人之間連起碼的信任都沒有,還談何憂國憂民啊!可喜的是國家已關(guān)注道德和法制建設(shè),中華民族還是有希望的,不會因少數(shù)人的敗壞而滅亡。
《岳陽樓記》立意新,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技巧達到了完美和統(tǒng)一。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語言生動優(yōu)美,真真是清詞麗句,你看洞庭湖,張開大口,“銜遠山,吞長江”,何等氣勢!“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把水連天,天連水,水天一氣的景象畫的多么美啊!不同凡響,不落俗套,一字一句,都經(jīng)錘煉,其語言形式,音色,節(jié)奏,都像詩一樣的美好。讓我們一起來重讀《岳陽樓記》吧,那真是一種享受啊!
看過“登岳陽樓記讀后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