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年的榮耀有感
讀少年的榮耀有感
《少年的榮耀》是一本抗日題材的書。 本書描寫了因為日本壞蛋的入侵,給當時的中國小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少年的榮耀有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讀少年的榮耀有感1
暑假期間,我把六年級上冊的共讀書目都讀了個遍,其中,我最喜歡看的那就是《少年的榮耀》這本書了。
在這本書中,塑造了許多人物:恩將仇報的潘子厚不忘殺母之仇的沙在,勤勞而又堅強的潘阿在……這些故事人物或善良,或惡毒,書中的那些人物,共同演出了一部驚魂歲月。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最關注的人物還是潘阿在了,雖然她不是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但是她也同樣感動著我。因為她剛出生時,她的親生父親——潘子厚,親手打死了她的母親,并把未出月子的阿在扔給了她的爺爺。即使是一個女孩子,她也不比男孩兒遜色,上山砍柴,下水摸魚,割馬蘭,捉小蟹……幾乎沒有一樣她沒做過的事。我敬佩她,因為阿在十分堅強,十分勇敢,即使生活在墓地的旁邊,她也毫不害怕,與爺爺度過了許多個春夏秋冬,一起相依為命。由這個人物,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發(fā)生的一件事。
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可即使這樣,我還是不敢起到馬路上去,因為我騎的不穩(wěn)呀!于是,爸爸決定讓我每天的早上和晚上下樓在小區(qū)里練習騎自行車,好讓我熟練一點兒,敢在馬路上騎。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雖然沒在炎炎烈日下練習騎自行車,但是每次我都在小區(qū)里一圈一圈地騎著,而且小區(qū)很大,我總是騎得滿頭大汗。有一次,我從一個較窄的、彎彎曲曲的坡度上將自行車騎了下來,誰知,我在轉彎時,沒能控制好速度,摔了一跤,右腳跟擦破了一塊皮,但是十分疼。我咬咬牙,又騎著自行車去那個坡度,再一次騎了下去。這一次,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在下坡時,開始減速。并小心轉彎。耶!我成功了!我戰(zhàn)勝了它!幾天下來,我在騎行車的時候能夠比較熟練地避開行人,嘗到了騎自行車的甜頭。我開始在幾個連續(xù)轉彎口練習騎自行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堅持努力下,我的自行車水平大有提高,我興奮得不得了。
書中的故事人物:潘阿在的經歷讓我感動,同時,她也教會了我:遇到困難,要勇敢,遇到挫折,要堅強。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要像這本書中的所有少年一樣堅強勇敢,做一個自信,陽光的少年!
讀少年的榮耀有感2
李東華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少年的榮耀》是一部有魔力的書。因為,抗日戰(zhàn)爭對于70后而言,過于遙遠與陌生,可那場涉及民族存亡的血火搏殺,確是中國人的心結,不可忘卻。近年間,不少青年作家紛紛介入這一歷史領域,用不同的藝術形式,書寫自己心中的這場戰(zhàn)爭,有的用詩表現冀中平原的地道戰(zhàn),有的借助穿越再現新四軍,還有的把抗聯故事重新詮釋,譬如遼寧作家薛濤的《滿山打鬼子》。
李東華的《少年的榮耀》一書創(chuàng)作動因,起源于家族史。一是兩個伯父當過小八路,二是母親童年的恐怖記憶,所以她在《父親的河流·代序》中承認道:“隔著如此漫長的歲月,還想穿越歷史的塵埃,用文字輕輕撫慰那些幼小的心靈被戰(zhàn)爭劃開的無法愈合的傷口,雖然幾近癡人說夢,然而我仍然感到這是自己特別愿意去做的事情。”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家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本事穿越歷史的時空,借助想象力與文字,以及平時積累的生活細節(jié),把遙遠變?yōu)橛H近,把歷史變?yōu)楝F實,讓讀者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作家營造的故事里。
讀完《少年的榮耀》,縈繞在頭腦中的是少年沙良與小弟弟沙吉的兄弟情深,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奪走童年的無奈與悲傷。作者緊扣“鬼子來了”的時代背景,讓小主人公在大時代的風浪中浮沉,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茫然走向清醒,從稚嫩走向成熟,這個過程是那樣地驚心動魄而又自然而然,顯示出李東華日漸成熟的功力,敘述故事的老練,還有情景交融營造氛圍的才華。
少年與榮耀何關?仔細讀畢全書,方才悟出作者的主旨:她借自己書寫的成長故事,希望當今的男孩子們更具有陽剛之氣,在回顧父輩的坎坷征途時多幾分抗擊打能力,讓血脈中的血性基因盡可能發(fā)揚光大,這實在是關系到民族性的一個大問題。追尋少年的榮耀,實則也是追尋一個民族成長的根脈,少年強則民族強,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的榮耀即一個民族整體的榮耀。
少年沙良,是近年間比較少見的一個文學形象,他有孩子的稚氣,又有特殊年代的成熟。他在大雪紛飛中出場,只為潛回大木吉鎮(zhèn)的學校找回自己的小錫槍,這把小錫槍成為全書貫穿始終的道具,也成為更小的兒童沙吉成功復仇的象征,國仇家恨民族血淚史,凝聚在小錫槍的出場與退場上。槍的意象,是男孩子的玩具,又是戰(zhàn)爭的象征與縮寫,作者讓哥哥沙良在尋槍中出場,引發(fā)整個故事,又讓弟弟沙吉在虛擬的射擊中完成兒童式的復仇,從而收尾——這是標準的長篇小說的結構,錫槍史即童心的成長史,也是故事的發(fā)展史,小錫槍與男孩子的關系,不僅僅是作者設計的一個玩具或道具,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兄弟情分,也凸顯了戰(zhàn)爭意蘊,錫槍的設計我認為是李東華潛入男孩內心世界的一把萬能鑰匙。
《少年的榮耀》讓我嘆服的還有鄉(xiāng)間景物與兒童嬉戲場景的描寫,作者讓小主人公置身于大木吉鎮(zhèn)與汪子洼兩個空間,一個被日本鬼子占領,壓抑沉重;一個尚未被敵人馬蹄踐踏,明媚快樂。在這兩個場景交叉描寫中,讓我們看到童心的張揚與和平時光的彌足珍貴。小主人公經歷了一個少年兒童本不該經歷的屠殺與抗爭,然后徹底告別溫馨詩意的童年,走向廣闊與深刻,同時也走向榮耀。
抗日戰(zhàn)爭中的齊魯大地,本來就是英雄輩出、可歌可泣的殺敵戰(zhàn)場,李東華借助家族史的敘事方式,又用典型的兒童視角,為我們再現了那場遠去的戰(zhàn)爭,盡管她沒有刻意描寫戰(zhàn)斗廝殺的宏大場面,可是仍然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帶給孩子的心理陰影,正像都德的《最后一課》所表現的戰(zhàn)爭主題一樣,意味綿長,這也許就是70后一代作家心目中理想的戰(zhàn)爭題材創(chuàng)作。
長于校園生活與少女心理描寫的內向型作家李東華,勇于挑戰(zhàn)自我,把少年家國情鋪陳得張弛有度,患難兄弟情讓人感念不已,戰(zhàn)爭突發(fā)性及平常百姓(尤其是孩子)的無辜無助無奈表現得絲絲入扣,合情合理;在厚重感、寫實性及兒童本位的藝術化和兒童戰(zhàn)爭題材上均有大的突破,《少年的榮耀》值得當代少年一讀。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讀少年的榮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