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圍城的讀后感900字
《圍城》這部小說承載了多方面的社會批判和文化諷刺,它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達到了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巔峰。那么你們知道《圍城》的讀后感是怎樣寫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圍城》讀后感吧。
《圍城》讀后感900字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秶恰凡⒉粌H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征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征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jié)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nèi)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jié)而離,離而結(jié),沒有了局。”
小說里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tài)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jù)."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fā)揚光大吧 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tài)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zhuǎn)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zhí)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nèi)松非蟮慕Y(jié)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里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鐘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yè)、學習與娛樂、發(fā)展與落后、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后感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一生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是部經(jīng)典之作,是部讀起來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的語言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更事者悵然若失的內(nèi)容,《圍城》,用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一詞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書中的各種人物,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的婚姻、事業(yè)、乃至整個人生都活在一個”圍城“中,他們永遠也逃不出這”圍城“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圍城》主要描寫了抗戰(zhàn)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作為諷刺小說,它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方鴻漸“這一人物形象。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點不容置疑。可就像如今世上的很多年青人一樣,他是一個帶著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處世,又有點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線的知識分子。然而正是這種奇特的性格造成了他的第一圈”圍城“,事實上,這圈”圍城“也是在包裹著方鴻漸的所有”圍城“中最大最緊的一個。后來不論方鴻漸怎樣試圖沖破其它”圍城“,這最外圈的”性格“卻始終緊緊圍困著他。
性格決定命運,方鴻漸的這種性格使他買了個假學位,一個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搞笑的是,方鴻漸到底還裝成了個知識分子,在買之前居然還問了問自己的良心。他向自己的良心辯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jù)“。用他自己的話講:”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問心無愧。“說謊就說謊嘛,欺騙就是欺騙唄,說完了還要講良心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要講良心,干脆不買學位了;既然不講良心,干嘛把學位藏著?方鴻漸,買文憑時,希望自己的學位能光宗耀祖;買了文憑,又覺有損道德,對不起自己。
方鴻漸陷入了煩惱中,他不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亦或是今天的時代,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一種是真正大寫的人,他們有獨特的才能,有高尚的情操,他們因他們的才能與品德而受人尊敬。另一種人,也就是小人,毫無做人底線,利用各種伎倆,走旁門左道,坑蒙拐騙時,讓自己對假象都深信不疑,他們是真沒有一點良心。
但從古至今,社會上更多的人,正像是方鴻漸的翻版,有那么一點良知,又有那么一點點虛榮。他們處處想做小人,又不得不處處提防小人。他們對世道的艱險心知肚明,可既沒有好好接納它,又沒有去努力改變它。正如余秋雨先生寫的那樣:”有不少人,就整體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在特定的情勢與境遇下,靈魂深處也悄然滲透出一點小人情緒。“好比方鴻漸在三閭大學任教時,千方百計去打聽韓學愈文憑的真?zhèn)?,以此討回自己的公道一樣?/p>
我當然不想讓大家變成小人,也不想讓大家繼續(xù)如方鴻漸一樣繼續(xù)混混噩噩地活著。為什么我們不從現(xiàn)在起改變自己,擺脫小人的陰影,走出身旁的圍城,做個真正大寫的人呢?
圍城讀后感 陳霞
這個假期去書店特意買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這本書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已經(jīng)看過一次,當時教當代文學史的袁老師說這本書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當時讀完覺得真的是很有趣,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墻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huán)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chuàng)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里,作者寫的是現(xiàn)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類人,只是“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的人類?!秶恰返闹鹘?mdash;—方鴻漸,買了假文憑的他由乘船回國,到與蘇文紈、唐曉芙、沒見過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遠,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閭大學,再到方鴻漸與孫柔嘉這間為家庭和事業(yè)而發(fā)生種種爭吵最后分開,不經(jīng)意的使人對方鴻漸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他與蘇小姐、唐小姐這間的糾葛,是他身陷愛情的圍城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最終他與孫柔嘉結(jié)婚可又鬧得不歡而散,方鴻漸面對的愛情的圍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閭大學的經(jīng)歷可謂是方鴻漸事業(yè)上的圍城了。在這一“城”里,充滿了勾心斗角,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最后還是離開了三閭大學,可見,方鴻漸面對的事業(yè)上的圍城也是失敗的。在整個故事中,方鴻漸先是在周經(jīng)理銀行工作,而后在三閭大學任教,接著在報館資料室上班,每次都沒有混得出人頭地,也與他帶著點玩世的態(tài)度處世有關吧。確實,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yè),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著。“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錢鐘書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惡、虛榮。如:“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nèi)褙炞?,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于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作者把人性的虛榮諷刺得淋漓盡致。對于大學教授,他們借著兵災來吹噓:汪處厚得意地宣揚他南京的房子;陸子瀟流露出戰(zhàn)前有兩三個女人搶著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補筑洋房;方鴻漸也把故鄉(xiāng)老宅放大了好幾倍…… “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占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chǎn)業(yè),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對于方鴻漸的兩個弟媳,則是開了自己嫁裝的虛賬,調(diào)查孫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鮮明。當我讀完全文后,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jié)束”了嗎?對于主人公的故事,對于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鑒賞。全文最后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xiàn)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
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