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在孩子及家長的需要。因而對于教師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蘊是必然。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里不對,哪里需要改進,哪里要做得更好。作為第一期的班主任團體心理訓練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從中得到了意志與品質(zhì)的鍛煉,也讓我們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質(zhì)。上期培訓中陳主任還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貋砗笪揖驮诰W(wǎng)絡中找到了它,并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起來。
打開網(wǎng)頁便不想關閉?!兜?6號教室的奇跡》給作為教師和媽媽的我很多啟發(fā)。與我的教學生活中有太多的情節(jié)相契合。有些問題下是我們思考并想付諸與行動的。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跡。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溫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qū)⒋藘?nèi)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zhèn)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后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著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zhèn)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后,這種感覺就更為強
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guī)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xiàn)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zhàn)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guī)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jīng)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心得:做一位讓學生不“害怕”的老師 ]
在暑假,我買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系列叢書,一共四本,其中一本封面上寫的“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一行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讓我忍不住先翻開了這本書,
在書中,處處體現(xiàn)了雷夫?qū)⒆觽兊男湃闻c關愛。在本書第一部分,雷夫就提到,他要把第56號教室打造成一座孩子們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就像是一位心靈導師,教導學生許多一生受用的技巧,培養(yǎng)他們學會自律,擁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質(zhì)。他提醒我們“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tài)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他重視“身教”,竭盡所能說到做到,面對孩子的錯誤,在年輕時,他也曾發(fā)怒、沮喪,我現(xiàn)在也處于這種狀態(tài),但雷夫不斷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進而有所提高。在孩子犯錯時,他抓住教育契機,做到公正而又通情達理——“對不當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參加發(fā)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讀到這,我相當慚愧,在教學中,我也遇到過忘帶作業(yè)或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而那時的我,卻大發(fā)雷霆,采取了一些和這件事情無關的懲罰方法,錯失了使事情向好處發(fā)展的機會。我敬佩雷夫在書中坦率地承認自己曾經(jīng)的過失,并且一直秉持著“成功沒有捷徑,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態(tài)度,一路向前,不斷進取。
第56號教室里,擁有著許許多多的奇跡——孩子懂得忠于自己的原則,知道“品格”的重要性;讓從第56號教室離開的孩子,個個熱愛閱讀,且終身為自己的人生而讀;他們管理金錢的技巧,甚至比他們的父母還強;孩子知道考試不是最重要的,怎么讀比讀得多更重要;第56號的孩子擅長于戲劇、繪畫、樂隊演奏等,用藝術當課余愛好……我覺得,讓孩子免于恐懼,是56號教室這些奇跡的根源!
正如雷夫所說:“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反思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為了課堂紀律,為了考試成績,學生在害怕——不守紀律會被老師懲罰,考試成績不好,會被老師批評、家長責罵、同學嘲笑:老師也在害怕——怕不被學生喜歡,怕管不住學生,怕領導責備,但在雷夫的教室里,沒有“害怕”兩個字。其實,信任才最寶貴,有了信任,才可以談教育。是師生間的信任,為教室建起一座堅固的橋梁,使學生熱愛學習,為他人著想,最終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我被書中所貫穿的一種精神打動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教育,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學到真正的東西。第56號教室的孩子知道“考試”只是理解得溫度計,怎么讀比讀多少更重要。孩子們知道,一次沒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這只代表著一件事:他還不了解這個技巧。而雷夫老師很愿意再為他講解一次。我想,如果教師讓孩子擁有了這種意識,并且在對待孩子時也這般有耐心,孩子在學習上將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這本書教會我要抓住每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鍛煉自己的處事機智和應變能力;教會我要最和氣的態(tài)度待人,用最認真勤勉的心態(tài),去工作。家長和社會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里,我們就應該擔當起責任,用包容的心去感化學生,用公平公正的愛去教育學生,不要再因為無知的沖動和缺乏耐心的做法,影響了與學生溝通和引導的機會,應該經(jīng)常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去想問題,用寬容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處理事情。這樣,才能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賴,這樣,才能把班級營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風港。盡管教育工作中,我們沒有像雷夫那樣的舞臺,但是我們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律能力,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孩子們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是我們教師的目標和方向。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么?是一時的分數(shù)還是一生的人格?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我所教的班級,是孩子們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也希望他們成為充滿自信又快樂的人,而我,將在這路上陪伴著他們,快樂前行。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jīng)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fā)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nèi)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征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后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zhí)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并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qū),……。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xiàn)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后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xiàn)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xiàn)象,心里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zhì)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為什么?”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說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系,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nèi)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系。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回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獲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