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傳讀后感
《米開朗基羅傳》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米開朗基羅傳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米開朗基羅傳讀后感篇一
羅曼·羅蘭先生所著的巨人三傳之一《米開朗基羅傳》,是傅雷先生所譯。書中除了傳記原文以外,還附有米氏相關作品彩色插圖一百五十余幅。讀罷此書,心中感慨萬千。
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的生命,一個真實的米開朗琪羅。他平易,但又超凡脫俗。他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之表現(xiàn)力的執(zhí)著與忠誠更是感人。米開朗琪羅是無愧于那個時代,無愧于巨人的稱號的。
米開朗琪羅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fā),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
在創(chuàng)造的不斷沖動中,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繼續(xù)不斷的興奮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于藝術的創(chuàng)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于他。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并不起作用。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面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
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筑、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為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米開朗基羅傳讀后感篇二
米開朗琪羅,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把他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藝術事業(yè),直到一年之中二月的一個星期五,約下午五時,又正值落日時分,這位藝術巨匠轟然倒下,他告別了人世,神秘步入和平天國......
他一生的價值用肉眼是無法識別的,當然無論借助什么儀器也都是無法察覺的。他的成就是千代萬代藝術青年對他的敬仰,他的人格信念是他對藝術的狂熱與對自由的無比眷顧和渴望,及至真誠的追求。他有自己獨特的秉性:全神貫注地塑造《大衛(wèi)像》,仰著頭精心刻畫天花板和穹頂上的壁畫,直到夕陽西下......這一切的一切,靠的就是信念與他對藝術的熱愛,正如他晚年的詩一般:“幸福的靈魂,在他那兒,時光不再流逝!”
米開朗琪羅是富麗堂皇的,卻又是痛苦絕望的。社會的混亂使他擔憂,藝術界的坎坷讓他“剪不斷,理還亂”,使他前進的腳步欲出又止,正如他說的,“有英雄的才能,卻沒有英雄的意志,有強烈的激情,卻沒有這樣的愿望”。是社會的壓力與無數(shù)人致命的欺騙使他步入絕境,但他沒有失去希望,他依然樂觀生活。
回首自身,我們何嘗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又何嘗沒有步入過挫折呢?但又有多少人選擇繼續(xù)堅持下去,并且更為樂觀,更為自信地活下去呢?米開朗琪羅身為藝術家,并不說明他與眾不同,他的一切都與平常人一樣,只不過他或許有一個比常人更為純凈,更有思想的靈魂。他對藝術事業(yè)的熱愛與眷戀是他在困難中唯一的精神支柱與營養(yǎng),使他不是為了金錢而活,而是為了理想的事業(yè)而活。就算他受盡欺騙,也不會痛心疾首,因為社會無論多殘酷,只能消滅他所有的物質財富與一些微乎其微的地位,卻永遠無法打敗他不屈的信念與高尚的節(jié)操,正如海明威所說,“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他的生命只能與藝術融為一體,而卻沒有一個人能銷毀藝術,這正如沒有一個可以毀滅生活一樣,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一種無窮的力量。
我想像在一座宮殿深處,米開朗琪羅仰著頭刻畫的模樣,我想,他的默默奉獻、他的不屈信念,使他能仰天長嘯。
米開朗基羅傳讀后感篇三
他一生致力于藝術的創(chuàng)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于他。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并不起作用。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面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
他,就是是與列奧納多·達芬奇和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 的米開朗基羅。 在《名人傳》中,羅曼·羅蘭以其文字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鮮活,有血有肉的米開朗琪羅。他平易,但又超凡脫俗。他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之表現(xiàn)力的執(zhí)著與忠誠更是感人。米開朗琪羅是無愧于那個時代,無愧于巨人的稱號的。
米開朗琪羅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為文藝復興運動——這場弘揚新興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而米開朗基羅便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就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
寫到這兒,我不由想起了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大衛(wèi)》。大衛(wèi)是圣經(jīng)中的少年英雄,曾經(jīng)殺死侵略猶太人的巨人歌利亞,保衛(wèi)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與前人不同,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少年大衛(wèi)戰(zhàn)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青年大衛(wèi)迎接戰(zhàn)斗時的狀態(tài)——發(fā)達的肌肉,勻稱的體格,堅定而又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zhàn)斗。米開朗基羅以他獨到的手法,將這獨特的瞬間定格,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從而向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英雄大衛(wèi)。
是的,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總是充滿力量、堅毅果斷,就如同他本人,一生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造,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雖然他本人和達芬奇,拉斐爾有所不和,但毫無疑問,他們的作品都深深影響了后人,他們對于美的追求,對于人性的贊美,對之后的啟蒙運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沒有他們,我想現(xiàn)今世界的光彩,會暗淡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