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有感
讀大學有感
《大學》總結(jié)了人一生實現(xiàn)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向各位推薦的讀大學有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讀大學有感篇一
《大學》總結(jié)了人一生實現(xiàn)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協(xié)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xiàn)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jié)說: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shù),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jié)一致的步調(diào)。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我們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里,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于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獲。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jié)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讀大學有感篇二
一直以為,作為儒家四部經(jīng)典之一的《大學》是深奧的,非一般人所能領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若不是這次在語文書中偶遇《大學》,短時間內(nèi)也不會去閱讀的。不過,學了《大學》,還是有一些淺薄的感悟的。
“修、齊、治、平”乃是《大學》中精華,核心思想。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其國在齊其家,齊其家只在修其身。這四者,乃是一一遞進的關(guān)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誠意,誠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齊、治、平”的根本。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修、齊、治、平”的范圍未免大了些。現(xiàn)在的我們,不必考慮如何治國,如何齊家,如何平天下,我們要考慮的只是如何誠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還是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的。
所謂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釋是這樣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實踐來獲得真知。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diào)的也是實踐獲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學》中,也有它的一番意義。我理解為,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來誠意。意誠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確如此,只有心意真誠才能夠使心態(tài)端正,心態(tài)端正才能夠修身養(yǎng)性,修身養(yǎng)性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一種狀態(tài)。
除了修身,《大學》中最具有借鑒意義的,就是誠意中“慎獨”了。所謂“慎獨”,說的就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現(xiàn)如一,而小人,卻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學》中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知,見君子而后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內(nèi)心真誠,表現(xiàn)才能端正,只有誠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學》中雖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奧,但實際上細細體味,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我們也許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為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許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在于完美自己的行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讀大學有感篇三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在親民”,是指擁有美好的道德,做一個為人稱道的新型公民,并以自己的美好德行影響感化周圍的人,形成美好的人格魅力,使民眾親附,共同達到新的修養(yǎng)境界,則“家必達,田必達”。
在古代無論是與平民一起勞作的商君武丁,還是以民為本,無為而治的漢文帝劉恒都以自己美好的德行影響和感化著周圍的人,使民眾親俯他,從而達到了治理國家的根本。其實更有許許多多的普通民眾,如:雷鋒、孔繁森、郭明義……用自己的美好言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讓更多的人走入他們的行列,如他們一樣給社會注入了新的、美好的血液。
作為一名小學的班主任教師,每天面對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當我們看到他們張張?zhí)鹛鸬男δ?,當我們與他們純潔如白紙一樣的靈魂每天對話時,又該以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來影響和感化他們以及他們周圍的人,從而使美好的德行像水波一樣不斷向四周擴散出去。一人影響十人,十人影響百人,百人影響千千萬萬的人,使整個社會的公民都成為擁有美好的道德的新型公民,為國家、為社會盡到做教師的一點微薄之力。
讀了《大學》,看到許多古今名人的故事。我更覺得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多讀書,古今中外的、各科的經(jīng)典之作都要涉獵一番,這樣才能使自己有淵博的知識。從古人身上學習修身養(yǎng)性之道,如何身處順境和逆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為。從外國人的教育中汲取有用的營養(yǎng),結(jié)合中國的國情和自己的教育實際加以改良,更好地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寬松與嚴謹并存的學習氛圍。從不同的人和作品中吸取有用的東西,自己內(nèi)化為自身的修養(yǎng)和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學生的品行,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自省能力和自學能力。用自身的道德魅力和學識魅力來影響和感化學生,達到教育無痕的教育最高境界。
讀大學有感相關(guān)文章:
2.《大學》讀后感
5.大學感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