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讀后感
《戊戌變法》讀后感
中國近代社會新生力量的民族資本家群體中,很少有人直接參與或支持維新變法。而僅僅由一些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來鼓動變法,這樣變法失敗的命運就不可避免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戊戌變法》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戊戌變法》讀后感篇一
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制度來取代封建專制的政治體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自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變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維新勢力與保守勢力的力量對比。
當時,力量對比的天平明顯地傾斜于保守派。從控制軍政實權的大多數王公貴族,到軍隊將領和只會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無不反對變法,從上到下構織成一張嚴密的抵制變法的網絡。耐人尋味的是,本來與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務派,雖然在“西用”上與維新派有著共同的語言,但為了維護“中體”,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陣營之中,使得維新派勢單力薄。
維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緒,名義上是已經親政的皇帝,但最高權力實際上依然為慈禧所壟斷。維新派在變法期間只掌握一種權力,即起草上諭權,除此之外,他們什么也做不了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上諭來推行變法新政,但百日維新中所下的上諭真正得到執(zhí)行的其實很少。從嚴格意義上講,維新派始終沒有成為真正的改革實踐者。
最致命的是,維新派始終沒有認清光緒,沒有看到光緒只是一個舊統(tǒng)治秩序的維護者、改善者,并不主張把中國建成一個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君主立憲國家。雖然現實的危機促使他選擇了變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實現他內心深處“君權至上”的理想。因此在發(fā)布那么多的上諭中,都沒體現維新派所要求的開國會、定憲法等主張。
另外,作為中國近代社會新生力量的民族資本家群體中,很少有人直接參與或支持維新變法。而僅僅由一些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來鼓動變法,這樣變法失敗的命運就不可避免了。
《戊戌變法》讀后感篇二
現在已經是2016年了,遙想祖國當年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許多島嶼都被外國占領,也有許多英雄為國家盡忠,為了了解歷史,我特意借閱了一本書,名叫《戊戌變法》??赐赀@本書,我真有一種奮發(fā)圖強的意志。
這本書主要分五大部分;《戊戌變法的興起》、《戊戌變法的過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戊戌變法評價及歷史影響》、《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主要講了;因為甲午戰(zhàn)爭失敗是直接原因,維新思想的起興是思想基礎,公車上書揭開了序幕,創(chuàng)辦報刊,學會制造輿論,所以康有為等人主張戊戌變法,此后,康有為接連向光緒帝上書,陳述受法主張,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變法運動一開始就遭到封建頑固派的抵制和反對,隨著運動的開展,維新派與頑固派的矛盾和斗爭迅速加劇。1898年9月21日,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等6位維新志士慘遭殺害,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變法運動徹底失敗。失敗原因是1.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不可能成功2.對外國侵略者帶有幻想,具有依賴性3.沒有也不敢發(fā)動群眾
像康有為、梁啟超這樣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如江姐、楊靖宇......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影響,他們都懷著顆赤誠之心,有濟世之才,一代人杰啊!我長大后一定要報向祖國為祖國出一份力。因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做國家的棟梁之材!
《戊戌變法》讀后感篇三
首先,我想說,《戊戌變法史》這木書全而系統(tǒng)地論述了近百年前由康有為、梁啟超 領導的戊戌維新運動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失敗的全過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主要維新人物及相 關者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木書的作者也是-•位很厲害的人物,之所以寫出這樣好的著作, 與他的經歷也有一定關系,湯志鈞1924年6月生人,祖籍江蘇常州,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華 中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臺灣東海大學客座教授。所以說,這是一木值得大家 去品味的一木近代史著作。
作者在木書中,跳出戊戌變法事件的木身來分析戊戌變法事件的內在起因、人物矛盾、 外國勢力的影響等等。對于1898年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的中國,變革的內部力量以及外部 原因,涉及變革275份上書材料,作者都詳細讀過過,并從信的內容、政治制度以及 <些關 鍵事件都做了深刻分析
讀完木書,最讓我收獲大的是,康有為這個變法的核心人物,變法后怎么逃脫清朝政 府的抓捕的、又怎么在香港發(fā)表文章、逗留日木,最后怎么去英國的。
任何一種變革,總是-•種痛苦的轉型,有時候變革的倡導者反而獲得的痛苦會比被變 革者更多??涤袨榈淖兏镆庖娛聦嵣献詈罂啃梁ジ锩奈淞Σ拍苓_到,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 可以體制內完成。書中的最后•-•章大暈篇幅是作者在日木收集歷史資料來分析康有為變法后, 日本、英國勢力的較暈,以及康有為在當時《中國郵報》接授記者釆訪所發(fā)表的“政治幼稚” 的言論,作者認為可能導致慈禧對這些變革徹底否定。如果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翁同龢等人 能夠聯(lián)合慈禧、光緒一起參與變革,那么歷史或許會重寫了!
作為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下,當時西方資木主義的先進思潮進入中國,受影響的不僅 僅是當時康有為這樣的激進人物,即使溫和改革派的張之洞也是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而受光緒皇帝贊賞。問題是張之洞為什么能夠得到慈禧和光緒的雙重認可,而康有為卻落得 個流亡?可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