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精選
《道士塔》中的王圓箓絕對是一個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說,如果讓他來承擔這段歷史,的確是厚愛他抬舉他了,他是一個小人物,他根本擔負不起這樣的重大的責任,連替罪羊的資格都不夠。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篇一
我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這篇文章,或許并不是所有感觸都可以用文字來詮釋,總之在合上書的那一刻,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先來說說這個王圓箓,一介草民,大字不識幾個。作為人,他是不幸的,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生在日薄西山的晚清,隨波逐流,逃荒到甘肅當了道士,為的就是混口飯吃。作為農(nóng)民,他是悲哀的,他憨厚得近乎愚蠢,愚蠢得近乎麻木。同時,作為農(nóng)民,他也是幸運的,他把持著中國最燦爛的文化,他周圍的每一寸土,每一滴露,每一粒塵,在歷史的打磨雕飾下,一顰一蹙,都顯得那么大方得體,歷代的記憶都氤氳在他的周圍。然而,他卻不懂得珍惜,他用極為低廉但對他來說極為高昂的價格換走對世界來說奇世珍寶可對他來說卻是一堆破爛的雜物。這些東西在他手里就像是自家農(nóng)舍里種的瓜果蔬菜,是可以隨便挑選,可以用來賺錢牟利的。他那如孩童般幼稚的想法,如孩童般脆弱的心理防線,只需幾句如童話般的謊言,假唐僧也可以拿走真經(jīng)文。他身上透著一股奴性,幾句謊言,所有的外國學者就成了洋唐僧,只要幾兩銀子,所有的大人,洋唐僧,都是他的主子,是主子就應該盡量滿足主子的要求。于是,一車車的古物就這樣被運走。王道士就是某些人格低下的中國農(nóng)民乃至中國人的一個剪影,一面鏡子。
我還依稀記得前些日子聽過一則新聞,說是幾名大學生為救落水兒童溺水身亡,岸邊漁船上的漁民卻無動于衷。原因何在?因為這一帶水流湍急,常常有不少人落水,打撈尸體就成了他們的職業(yè)。在他們眼里,死神手中的人們是可以用金錢交換的,當民眾強烈要求打撈尸體的時,漁民們竟開出了一萬多一具的天價。這就是中國人,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毅然選擇了前者,在金錢面前頷首低眉。那么,中國人在對待個人利益和對待民族利益時的態(tài)度堪稱云泥之別,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再來說說文章的配角,中國的朝廷百官和外國學者。清朝時期官宦的作為想必人人皆知,一堆被四書五經(jīng)腐蝕得不成人形的臭蟲,吃喝嫖賭,見利忘義,不務正業(yè),搜刮民膏,阿諛奉承,講究排場。不得不說,敦煌文化的大量流失,他們也“功不可沒”,那時的中國固然貧窮,但是從這些官吏們日常生活習性上可以得出,中國并不是窮到連這些保護文物的錢都出不起,也不是官吏們沒學問,不懂得文物的重要性,而是他們沒有這個志氣,總是想著讓王道士順手送幾份,不是拿來自己研究當擺設,就是送給別人。再看看外國學者,僅僅帶著永不回頭的勇氣,千里迢迢來到中國,不惜一切代價,只為目睹東方瑰寶的綺麗,他們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但他們高估了中國人。他們沒有想到如此耀眼的文化竟由一個土得掉渣的老農(nóng)把持,他們沒有想到中國幾千年來最圣潔的沉淀在他們眼里一文不值,他們沒有想到中國官吏有錢沒志氣,他們更沒想到中國人的麻木軟弱。
《道士塔》中有一段話:“外國人未免有點遺憾,他們萬里沖刺的最后一站,沒有遇到森嚴的文物保護官邸,沒有碰見冷漠的博物館館長,甚至沒有遇到看守和門衛(wèi),一切的一切,竟是這個骯臟的王道士。他們只得幽默地聳聳肩……”作為中國人,我想,究竟是我們應該恥笑外國人太不了解中國太無知,還是應該讓外國人用他們的學術報告探險報告喚醒一個疲倦的古老的民族?
以人為鏡,我們不難看到中國人長衫馬褂,文質彬彬的外表背后的一顆私心,老祖宗留下的封建愚昧就不能隨便亂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饋贈就可以視為糟粕。揮霍在自己身上的錢從來不嫌多,一到為公家籌集費用就扭扭捏捏。這就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清朝的疆域幅員遼闊,但是就跟人的心一樣,小得連敦煌,甚至連幾卷經(jīng)文都容不下。
文章接近尾聲時,余先生引用了幾行詩:
我好恨
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在
陰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戰(zhàn)馬
遠遠離開遮天的帥旗
離開如云的戰(zhàn)陣
決勝負于城下
……
縱觀大清王朝晚期的幾次著名的變法起義:洋務運動,是幾個略有作為的官員打著富國強兵的旗號維護晚清的統(tǒng)治;太平天國起義,一群農(nóng)民聚在一起琢磨著不切合實際的天朝田畝制度;戊戌變法,幾個文弱書生干著急,不發(fā)動民眾,手無實權的光緒帝瞎忙活;辛亥革命,孫中山推翻了封建專制,卻不敢向帝國主義實力發(fā)起挑戰(zhàn)……雖不敢說是全部,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崇尚個人主義,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操刀舞戈,與強大的封建勢力單打獨斗,最終倒在歷史的血泊里。
其實我們并非無能,而是我們缺少那一腔誓死捍衛(wèi)文化,重振華夏之雄風的熱血。我們也沒有理由怪罪這個王圓箓,以他的見識,也完全無法理解后人往他身上吐口水,扔臭蛋的原因,跟他講述他所犯下的過錯,也不過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也許我們真的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千古罪人并不是王圓箓,而是腐朽沒落,即將崩潰的王朝。清朝的皇權愈發(fā)僵化,文字獄也就愈發(fā)登峰造極。魯迅先生說過,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文字獄不僅扼殺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鉗制人們思想,培養(yǎng)了一群清朝的忠實走狗,還大大滋生了人們的奴性,漸漸失去了辨識力,什么都聽老爺主子的,老爺主子說的準沒錯!就像是恣意生長的爬山虎,牢牢地吸附在即將倒坍的圍墻上。
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是一個泱泱大國所不愿提及的痛處,他把懺悔做成紗布,包扎自己的傷口,企圖擋住那些可怖的蜚語,那些刺耳的斥責,那些不解的眼神……但是這樣,這些鹽巴也就滲透得越快,傷口也就愈發(fā)疼痛,久而久之,傷口也就化膿,潰爛了。
還要再冷漠么?還要再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么?看看我們手中的傳統(tǒng),手中的文化,還在沾沾自喜么?看到韓國人的江陵端午祭申遺后才火急火燎的張羅起來,那是源于我們的文化,為什么沒有像江陵端午祭一樣,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標簽?因為我們忽視了。為什么忽視了?不在乎?不了解?還是無所謂?不管現(xiàn)在有多少專家出來解釋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只是在時間框架上與中國相同,而形式大有不同,都不能掩飾我們對文化宣傳保護的漏洞,對文化的忽視,這樣的沖擊難道還不足以喚醒中國人么?現(xiàn)在又有傳聞說韓國要將風水學進行申遺,難道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眼睜睜的看著這些源于自己的文化到頭來成為別國的名牌么?
我真的不愿意再看到這樣的退縮,這樣的逃避,為什么在我們把這類叩人心扉的經(jīng)典散文供奉起來頂禮膜拜的時候沒有人大聲的呼喊,反抗。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就是他意識到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而改變人們精神的首先是文學和藝術。在我看來,想要用文章喚醒人類麻木的心靈,不是要把它擺在高處,供世人頂禮膜拜,而是要讓文章深入人心,成為人的一面鏡子,才能讓人意識到自己的丑陋,意識到精神的力量,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意識到保護文化的重要性。
我也真的不愿意再看到書中描寫的場景:凄艷的晚霞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我也真的不愿意看到第二個王道士,第二個被封建迷信腐蝕的醬缸蛆,我也真的不愿意看到還有第二個道士塔,第二個敦煌。就讓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成為歷史,從現(xiàn)在起,我們不會再像文中寫得那樣,屈辱的走到放大機前,研究從外國買來的微型的文獻膠卷,我們要喚醒每一個中國人,用我們的力量,保護永遠屬于我們的敦煌,永遠屬于我們的文化,永遠屬于我們的太陽。
你可以說我的想法可笑荒.唐,但這樣僅僅是我作為讀者的拙筆淺見,作為中國人的憤懣無奈,甚至是難言的悲哀。
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篇二
歷史本身只是一些巧合,因為時間的不滯源遠才成為了傳說。
自古以來,我們對于丟失的文物的態(tài)度是很讓人家外國人難為情的:我們既不愿意花錢去買,又巴巴的望著尋思要回來。外國人不傻,所以當年搶劫對象選的中國,現(xiàn)在人家也不是智障,所以更不可能搶回去放博物館里看幾年抖抖威風不要看護費不要保管費再給你完好無損耗油耗機空運回來。哪怕是頂著撐死不足13億的罵名也不能干這檔子賠本買賣,尤其現(xiàn)在的保管費價格一路飛升。別說文物,就連我家樓下擺菜攤兒的奶奶家的一筐水果被城管局保管幾天的價格都可以幾個禮拜不吃肉了。所以說,單從經(jīng)濟角度來講,藏經(jīng)洞里的那些東西再回歸媽媽的懷抱是希望渺茫的。畢竟類似的歷史問題一旦展開,誰都不愿意去承認當年的失足性錯誤。這就好比一個老師冤枉學生進而打了他,日后即使老師知道了原委也不會再去專門道歉?,F(xiàn)代的園丁的想法都很現(xiàn)代:反正也不能讓他打回來,承認了有什么用呢?世上事情大都如此,本身無顏的人都珍愛面子,更何況人家本來臉皮兒就又白又嫩的外國人呢?
但是雖然文物不可能因為一篇文章回來,我們卻可以有選擇性的啟發(fā)一些我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對政府無用,好在我們不是和文物過日子,陪政府睡覺,務實點兒多少沒錯。
以下是我的啟發(fā):
1?,F(xiàn)代的奉獻精神比起人家王圓箓道長可是差的遠了。知道什么叫國際范兒么、。知道什么叫敞亮范兒么?知道什么叫有求必應么?知道么?王道士的座右銘應該是偉大的八個字: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2?,F(xiàn)在所謂的義務教育縱然有百害但目前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利。人家王道士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相反的蔣孝琬就是享了有文化的福:二十九箱東西130英鎊。有這樣的經(jīng)濟腦子銀行完全可以將警報去掉。
3。交朋友一定要交蔣孝琬這種可以離家叛國的,這才是全部的真誠和完全的信任。至此我依稀發(fā)覺斯坦因比劉邦還要知人善用。事實證明這比現(xiàn)代的美男計要管用,甚至可以敵過美人計。
4。建議80歲高齡的老人們少去一些陌生的國家充當王者。像斯坦因一樣,溜達幾趟見好就收是很有必要的。哪怕你年輕時時索馬里海盜,老了在人家看來不過是咸魚一條。不是信上帝么?上帝也不可能總睡覺的。
其實綜上看來,還是歷史的巧合性太強。如果將王圓箓那個草包的角色與軍事蔣孝琬對調一下,說不定歷史就不會留下今天這座草包塔了。然而歷史好玩在于只可想象無法重來,我相信現(xiàn)今的中國人都大致清楚130英鎊的等價物,而這泱泱的13億人中估計也少有道士那種付不起運費干脆批發(fā)打包的。當年我們軍隊體弱,現(xiàn)在有街上的城管,還有誰敢蟹爪橫走不看紅燈的?政府可以把它們扣下,但歷史無法讓它扎根生長。你要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拐跑了也識途的。你聽說過俺們中國的老馬么?沒聽過沒關系,孫悟空總有耳聞吧?你以為你鼻子大點兒裝個龍王就可以讓咱們金箍棒變大變粗么?那么你想錯了,俺們的規(guī)格可是只聽俺們猴哥的,你知道不?
只要你等,我們就有拿回的那天。別說幾件物什,香港澳門連人帶地兒我們沒落下一樣這個知道不?那個時候我們和平友好的扯個大旗,上面寫著偉大的八個字:只要我要,你必須有。
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篇三
《道士塔》中的王圓箓絕對是一個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說,如果讓他來承擔這段歷史,的確是厚愛他抬舉他了,他是一個小人物,他根本擔負不起這樣的重大的責任,連替罪羊的資格都不夠。但是透過他,我們是否看到了一個愚蠢的政府,一個沒落的文化族群,乃至一個愚蠢的民族,一種黯淡了的文化。
偌大的一個民族,竟然讓這位酷似農(nóng)民的人來守衛(wèi)和呵護敦煌的寶藏,姑且不論他的文化水平,也不論他的道德操守,一個沒有走出故土,缺乏閱歷的人怎么能夠對自己的責任和職務認識清楚,一個不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會把文化當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夠瀟灑,夠氣派,夠大方。他不懂文化,但曉得銀元,他不懂守護,卻知道奉送,這也正如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所寫,一路地送過去,一者見得博學,二者見得大度。
其實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將國土資源送出去的人,都沒有受到譴責,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著榮華富貴。王道士也很幸運,至少到今天還有人記得他,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拋卻王道士不說,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不值得我們用大量的筆墨,花費大量的腦筋,我們道士想問,當時的政府做什么了?地方政府難道不知道敦煌是一個寶庫嗎?不知道這是地方文明的標志嗎?不知道子孫后代引以為榮和繁衍生息的驕傲嗎?
知道,但沒有人考慮這些,官員們都在考慮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很鼓,皇城的關系用什么東西打通,于是捧著金碗的人奉獻了自己的奴顏媚骨,而上官們也名正言順地享受著地方政府官員的孝順,于是一個龐大的腐敗系統(tǒng)悄悄地蠶食了這個寶藏,那個王道士即便真的是一個盡忠職守的豪俠,也會淹沒在這樣的交易洪流中無聲無息直至終了。
看看余秋雨的描寫吧:
夕陽西下,朔風凜冽,這個破落的塔群更顯得悲涼。
冷的是人心,悲涼的是情感。
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人,一個對于文化的失落痛心疾首的人才會寫出這樣悲壯的文字。當所謂的冒險家強盜般地盜走屬于中華民族的國粹,一個真正具有民族情感的學者如何能夠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這是對民族文化的強取豪奪,這是對文人的蔑視和不屑,這是對民族的一種戕害。真不知道,這些東西即便放在大英博物館內展示的也應該是中華文明和華人的智慧,應該是外族的侵略行徑。畢竟這種文化的姓氏應該是中國。
中國是窮,但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中國官員也不是沒有學問,他們也已在窗明幾凈的書房里翻動出土經(jīng)卷,推測著書寫朝代了。
今天的中國更不窮,說句實話,我們可以到世界各地買房購車,我們可以培育世界各地的品牌,但是我們忘記了自己的名譽,忘記了自己的產(chǎn)品。這似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他們敢于吸收世界上任何優(yōu)秀的文化,而惟獨冷淡了自己的文化,他們可以傾慕時尚任何國家的時尚,而惟獨尋不到自己的時尚,他們可以走出國門為自己的驕傲,而忽略了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積淀,更有甚者,還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假洋鬼子,對自己的同胞評頭品足,說三道四,指手畫腳,數(shù)典忘祖。
真的,運走一點東西,不打緊,大不了我們還可以仿制,但運走了思想和靈魂,文化的土壤就會日漸貧瘠,那時,我們只能是走在無盡的沙漠中去尋找海市蜃樓了。
最怕的,不是丟了的,而是丟過了之后,我們依然在丟失。
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精選相關文章:
讀道士塔有感的范文精選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