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讀后感范文
《亮劍》體現(xiàn)了中華魂與民族氣節(ji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準備的《亮劍》讀后感,僅供參考!
《亮劍》讀后感篇一
《亮劍》是一部戰(zhàn)爭題材的電視劇,講述了李云龍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涯。每一個喜愛《亮劍》的人都不僅僅喜歡一身匪氣的八路軍指戰(zhàn)員李云龍,更是喜歡《亮劍》所體現(xiàn)的中華軍魂與民族氣節(jié)。
"騎兵連,進攻!"隨著騎兵連孫連長的一聲怒吼,我的心也緊緊地揪了起來。原來日軍在冀中地區(qū)開展大掃蕩,孫連長在突圍時遭到了日軍一個騎兵聯(lián)隊的攻擊,全連的彈藥打光,與日軍白刃戰(zhàn),直到全連戰(zhàn)死。多么強烈的中華軍魂,民族氣節(jié)啊!孫得勝的做法實在可敬可佩,可歌可泣啊!這時,我的頭腦中仿佛涌現(xiàn)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和仁人志士!我仿佛看見了楊靖宇與日軍反復周旋,彈盡糧絕;仿佛看見了抗聯(lián)八女杰相繼攙扶著跳入了烏斯渾河;仿佛看見了劉胡蘭從容地躺在鍘刀之下;仿佛看見了__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仿佛看見了狼牙山五壯士相繼跳下了懸崖……這無數(shù)的愛國烈士的事跡感染了我,熱流又一次涌向了我全身。正是這些敢于亮劍的中國人,才為我們打下了這屬于我們的錦繡河山。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想起這些,不由得我們思緒萬千。
同學們,當你們在舒適的床上即將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當你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嬉戲,追逐時,當你們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泛舟的時候,你可曾想過用鮮血和生命保衛(wèi)我們的革命先烈們呢?
多少李云龍般的戰(zhàn)士為了國旗的升起,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zhàn),才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才換來了中國人民的獨立。
亮劍精神——中華軍魂!
《亮劍》讀后感篇二
“面對強大的敵人,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边@就是亮劍!
李云龍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人,他無論面對的是多么艱險的環(huán)境,多么嚴峻的挑戰(zhàn);朋友、親人、生活、戰(zhàn)爭……生死離別,悲歡離合。但他的可貴精神也是最令人敬佩之處就是勇于“亮劍”!
“亮劍”代表著勇氣、豪氣,代表者中華兒女在危難困境中寧死不屈,頑強抗爭的民族氣概。這正是我讀完《亮劍》這本書后的最大感受。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經(jīng)風風雨雨,可謂飽經(jīng)滄桑,歷盡磨難,“火燒圓明園”、“九一八事件”,外國列強的燒殺掠奪沒有使中華民族屈服,而是不斷涌現(xiàn)出成千上萬的李云龍式的英雄人物,前仆后繼,奮勇殺敵。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是靠什么精神去頑強抵御外寇入侵,舍生忘死保衛(wèi)家園的呢?是亮劍精神!
今天,我們身處美麗的校園中,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們比先輩擁有了更加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刻苦讀書,不去發(fā)奮學習呢?《亮劍》使我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時,不在畏縮,不在逃避,也更加促使我時刻用先輩周恩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鞭策自己。
《亮劍》讀后感篇三
《亮劍》顯然不是一本新書,但絕對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即便它只是一部小說。
我讀這本書,離今天恰一月。在喧囂的春運車廂里,陪伴我返鄉(xiāng)之路的正是這本并不厚重的書。然而,我拿起它,卻直到一氣呵成地讀完才敢輕輕放下;縱使掩卷,還是不能忘記書中人、書中事的沉重。其實早應(yīng)將讀罷感受見諸紙面,但我依舊用所謂的忙碌為自己遮羞,今天則是要不吐不快了。
同名電視劇數(shù)年前在多家電視臺熱播,創(chuàng)下收視佳績;校園網(wǎng)的ftp空間里,也將此劇視作保留項目,可想而知其吸引力。我坦白,一直希望能夠完整地看一遍該劇,但一直只是零星一瞥。即便這樣,李幼斌飾演的李云龍形象還是深深地刻在我的腦子里,甚至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也久久揮散不去。但凡書中見之以“李云龍”三字,就不免想起相應(yīng)的熒幕形象。
但電視劇畢竟是改編過的。由于種種我們知道和不知道的原因,電視劇里幾乎略掉了李云龍在和平年代最后幾十年的生活,更沒有交代此人的結(jié)局。電視劇與原著有偏失的地方俯拾皆是。譬如書中李云龍受日本特種小分隊所震撼,曾組建中國第一支特種部隊,共一百單八人,似梁山忠義,還曾請過蘇聯(lián)軍事將領(lǐng)特地在深山野林中對這支神秘部隊進行訓練,而我的印象里電視劇中并未交代此事。事實上,李云龍后來在軍事學院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正是關(guān)于特種部隊的,而不是所謂的亮劍精神,那似乎是他的老戰(zhàn)友的作品。
改編一事暫且按下不表,畢竟那隸屬于藝術(shù)創(chuàng)造。讀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是否有相應(yīng)的史料表明,中國革命史上確實有這樣的一個李云龍?這一點我未作驗證,也不敢妄下斷語。但有一點我想是肯定的,甚至是無需史料驗證的,那就是在1927年以來的軍事斗爭史上,一定是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人。他們出身卑微,來自貧窮的農(nóng)村,最初的參軍動機或是全家已再無人丁、或是為在軍中謀得一日三餐罷了;他們中的很多人目不識丁,更別說像楚云飛似地接受過如黃埔似的軍事科學教育;他們一身征戰(zhàn)無數(shù),靠的就是對敵人的仇恨和不畏死的大義;他們不論在和平年代有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禮遇,都活得很坦然,因之于他們對這個國家、對這片染著他們自己和他們兄弟鮮血的土地愛得深沉——這種愛或許在他們自己看來算不上什么,但那是一種純潔地不許一丁點污染的愛,是我們這些后輩很難企及和必須欽佩的。所以,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李云龍或許不是一個真正的人物,但一定有著一群和李云龍一模一樣的人存在著。
這一群李云龍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著他們單純的夢想。李云龍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沒有槍、沒有炮,小鬼子們給我送上門來。李云龍在當時或許不能完完全全地了解背后的兩個政黨之間的博弈,但當自己的生存受到最嚴峻的威脅時,他們沒有等靠要,而是用自己的鮮血和雙手去拼搏。此謂之一亮劍;在數(shù)次強敵面前,以少戰(zhàn)多,甚至白刃肉搏,李云龍們愣是沒有絲毫的猶豫,我想這些主人公們在舍棄自己的生命之前,一定不會去想什么精神、想什么價值追求、想什么甚至看不見的理論,他們想的或許只是簡單的一句“敵人們搶我食物、占我家園、奪我女人,怎么辦”,這一簡單和“世俗”到底的邏輯支撐著這些偉大的人。此謂之二亮劍;當戰(zhàn)爭結(jié)束,新的國家來到和平年代時,身為職業(yè)軍人的他們沒有放棄對祖國、對戰(zhàn)爭的警惕,即便戰(zhàn)爭或許是這些在戰(zhàn)場上、在死人堆里活過來的人們所最不愿提及的。但既身為軍人,他們就不得不將民族和國家的安危置于肩頭,就不得不把自身的安逸享樂放在身后,縱然為世人所不解也不得不如此。此謂之三亮劍。
在欽佩這些李云龍們的同時,我同樣難以抑制的是一種歷史的沉重感和莫名的悲傷。自然,這種感情離不開那一段特定的歷史背景——新中國建立以后最為“和平”卻又最為動蕩的10多年。年少不更事的我,對這段主流所不愿關(guān)注的歷史似乎有著格外的興趣,但凡有機會總是恨不得能知悉一二。但這10多年可說是親者痛、仇者快的十多年。國家和政府變成了騙子,敢于說話的人們被打擊和迫害,是非黑白似乎都被顛倒了。我一直在想,這10多年到底是誰錯了?看完此書,我似乎明了了一些。歷史就是歷史,或許不需要我們?nèi)ビ脤﹀e是非來加以判斷。不是嗎?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斗爭中,無論是斗爭者還是被斗爭者,大多沒有一點點哪怕是危害這個國家和人民的事情,他們只是相信那個特殊的一個人。相信曾經(jīng)在他的領(lǐng)導下,我們曾經(jīng)一起解開了壓在這么多人身上的枷鎖,獲得了獨立,他被神化、甚至是妖化了。對于大多數(shù)的斗爭者來說,他們只是聽到了首領(lǐng)和那個神的召喚,去做神需要他們來做的事情罷了,所以他們不曾有錯。而對于李云龍們這樣的高級將領(lǐng)們來說,他們同樣對于那位神有著特殊的崇拜和感情,他們內(nèi)心是矛盾的。就連此時遠在寶島的楚云飛都不清楚,大陸到底是怎么呢?神在過去的那么多年做出了那么多英明至極的決策,此時的決策是不是也同樣是基于那般審慎的考慮;或許在他們的內(nèi)心里已經(jīng)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么做或許并不全然合理、正確,但似乎又無力地找不到絲毫可以拒絕的理由,畢竟那是神啊。但李云龍們良心猶在,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那些昔日同甘共苦的戰(zhàn)友和家人們,他們在斗爭擴大到不可控制之時,即便要犧牲自己和抵抗所謂的組織,也要發(fā)出聲音和做出行動,這么做不對!這或許也是一種亮劍,甚至是更高意義上的亮劍吧!
那么,神到底錯了嗎?我不知道?;蛟S,那只是一個老人天生的恐懼和情愫吧;又或許換成另外一個神,情況或許比這更糟;又或許……不管怎樣,這段歷史到底是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不知道。在這場所謂的革命中,一些不該犧牲的人走了,走得還是那么的悲慘。想想書中趙剛、李云龍夫婦之死吧,四條人命就像四只抓手,緊緊扣住我的心,甚至于讓我窒息。淚流滿面,而我卻體會不到淚水任何的味道,的確,這淚水是無言、無聲而無味的。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些英雄的鮮血無論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都沒有白流,這場磨難這個國家熬過來了,即便歷史的傷疤或許很難痊愈了。
這本書的作者,都梁,他不是一個軍人,甚至不是一個職業(yè)的文人,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商人,棄商從文罷了。那么緣何他又能寫出如此恢弘之作呢。我想原因或許因為他也是一個男人,是一個敢于亮劍的男人,是一個在精神天堂的世界里讀懂了李云龍們的男人!
看過“《亮劍》讀后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