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被父母送去整容,花400萬整容300次,她如今怎么樣了?
14歲女孩被父母送去整容,花400萬整容300次,她如今怎么樣了?
文章開始前,想問問大家,對“整容”有什么看法?
或許有人堅持真實的自己,也有人極致追求美貌。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從14歲開始整容的女孩吳曉辰。
截至目前,她整容次數高達300次。
花在臉上的錢,已經超過一棟樓的價格——四百萬。
她到底經歷了什么?
1
這一切,要從吳曉晨的媽媽說起。
媽媽非常愛美,家里堆滿了衣服和化妝品。
但她漸漸變得不滿足。
開始在臉上動刀,割雙眼皮、豐唇瘦臉。
總是裹著紗布,在家里走來走去。
在耳濡目染下,吳曉晨也開始追求美貌。
其實,吳曉晨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但14歲時,她因為生病需要吃激素類藥物,一下子從84斤胖到124斤。
在眾人面前,她自覺抬不起頭。
這時,媽媽決定帶吳曉晨去整容,做瘦臉和抽脂。
很快,她重拾往日美貌。
嘗到甜頭后,吳曉晨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她將生活中所有不如意,都歸咎于容貌上。
往后十幾年中,吳曉晨接受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手術。
據統(tǒng)計:
下顎角磨骨2次、脂肪填充5-6次、開眼角3次、雙眼皮1次、鼻子6次、嘴型3次,玻尿酸、水光針、童顏針每月4次,激光每月1次……
全部加起來,足足有三百多次。
就像她自己所說,“我的臉的價值有一棟樓”。
現在的她,確實是膚白貌美,小蠻腰,大長腿。
但這些年的手術,也滿是驚險:
去韓國做下巴手術,腫了十幾厘米,險些擠壓到頸部動脈;
某次手術,傷口愈合不好,導致她當街大口吐血;
打瘦腿針,導致局部脂肪壞死,大腿內側出現黑斑及凹陷。
為什么風險那么高,“吳曉辰”們卻始終甘之如飴?
因為這是對美麗的畸形渴求。
金星曾說:
“現在可不一樣了,現在都什么,看臉的時代,單靠原裝生存太艱難了?!?/p>
而更可怕的是,這股風氣早已侵入低齡群體。
“看臉時代”的到來,正在毀掉無數女孩。
2
每到暑期,都是整形機構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
一位整形外科醫(yī)生介紹說,一天要做30多臺手術。
基本是整眼睛和鼻子,還有隆鼻、抽脂、墊下巴、削骨,大大小小各種手術。
她還透露,咨詢者中年紀最小的只有8歲。
此前,中國青年報曾面向大學生群體做了一項問卷調查:
911位受訪者中,6.81%接受過整容手術,而沒有做過整容手術的受訪者中,30.74%表示有整容意向。
一名高中生,曾在問答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整容經歷:
初一時,覺得皮膚不好,連做了3次激光美容;
整個初中階段,一直有了解眼鼻整形手術方面;
高一下學期,去打了瘦臉針;
高一結束后的暑假,做了雙眼皮手術;
打算高考結束后,去做一個適合自己的漂亮鼻子。
本該好好讀書的年級,卻只顧著如何提升顏值。
這到底是什么風氣?
怪不得有網友笑稱:
過去暑假,是上不完的補習班;
現在暑假,是大批等待開刀的臉。
學生群體沉迷整容,也少不了商家的“助攻”。
傳單、朋友圈各種攻勢:
“高考是你最后一次靠腦子競爭,畢竟以后都要靠顏值?!?/p>
“你的暑假只知道吃喝玩樂,別人已經利用暑假在偷偷變美?!?/p>
“出示學生證可享六折優(yōu)惠!!”
在他們過度包裝和渲染顏值至上的情況下,孩子們被沖昏了頭腦。
積極擁抱整容的他們,以為會就此迎來命運的轉變。
殊不知,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3
曾看過一篇報道,記者偽裝成學員,去暗訪一家微整形工作室。
店主“珊妮”告訴她:
“只需要交6800元,培訓個三五天就可以開一家微整形工作室?!?/p>
這位店主本身并沒有任何醫(yī)師資質,但她的學員已經遍布全國多個省市。
細思極恐。
還沒等記者詢問細節(jié),她們就“獻寶”似地告知賺錢門路。
“把進價200的醫(yī)藥材料,翻個十倍,2000元賣出去就行了?!?/p>
“反正來打針的人也不懂?!?/p>
一位已經開店的學員告訴記者:
“很多女孩子做個半年一年都開豪車買房子了,年入百萬不是夢?!?/p>
面對高額的利潤,她們已經徹底迷了心智。
還有更惡心的。
在了另外一家整容培訓室里,大伙正學習著雙眼皮手術。
但她們手里的不是什么醫(yī)學材料,而是從菜市場買來的雞腿!
人眼組織肌肉結構的復雜程度遠超過雞腿,看著她小心翼翼的穿針引線,真是觸目驚心!
據數據顯示,中國目前醫(yī)美整形行業(yè)的合規(guī)執(zhí)業(yè)者僅有約17000名,而非法執(zhí)業(yè)者的數量卻早已超過150000名。
而所謂的專業(yè)整容師,其實只培訓了三五天、拿雞腿做做練習就輕松上崗。
所以,我們隨處可見一些整容手術失敗后致死致殘的新聞:
何其悲哀!
那些躺在手術臺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
她們親手在自己臉上、身體上,埋入了一顆定時炸彈。
這場關于美麗的幻想,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一生的噩夢。
4
靠臉吃飯,不是什么值得丟臉的事情。
但如果只能靠臉吃飯,將來的生活也會隱藏巨大的風險。
在《奇葩說》中,辯手姜思達曾說過一句話:
你可以一夜變成范冰冰,但你沒有辦法一夜變成林徽因。
深以為然。
與其花時間研究哪種鼻型更適合自己,不如多讀一本書修煉內在。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我們并不否認。
但只流于外表的美麗,不堪一擊。
顏值可能是加分項,但能決定你走多遠的,永遠是你有趣的內在或獨特的才華。
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顏值即正義”沖昏頭腦,逼迫自己去迎合畸形的審美觀。
美人在骨不在皮,想要逆天改命,要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