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時分配內存嗎?
編譯時分配內存嗎?
編譯時分配內存嗎?編譯時是不分配內存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編譯時分配內存嗎?
編譯時與運行時的內存情況
1.編譯時不分配內存
編譯時是不分配內存的。此時只是根據聲明時的類型進行占位,到以后程序執(zhí)行時分配內存才會正確。所以聲明是給編譯器看的,聰明的編譯器能根據聲明幫你識別錯誤。
2.運行時必分配內存
運行時程序是必須調到“內存”的。因為CPU(其中有多個寄存器)只與內存打交道的。程序在進入實際內存之前要首先分配物理內存。
3.編譯過程
只能簡單說一下,因為如果要詳細的話,就是一本書了《編譯原理》。編譯器能夠識別語法,數據類型等等。然后逐行逐句檢查編譯成二進制數據的obj文件,然后再由鏈接程序將其鏈接成一個EXE文件。此時的程序是以EXE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盤上。
4.運行過程
當執(zhí)行這個EXE文件以后,此程序就被加載到內存中,成為進程。此時一開始程序會初始化一些全局對象,然后找到入口函數(main()或者WinMain()),就開始按程序的執(zhí)行語句開始執(zhí)行。此時需要的內存只能在程序的堆上進行動態(tài)增加/釋放了。
編譯時分配內存嗎?另一種解釋
1、所謂在編譯期間分配空間指的是靜態(tài)分配空間(相對于用new動態(tài)申請空間),如全局變量或靜態(tài)變量(包括一些復雜類型的常量),它們所需要的空間大小可以 明確計算出來,并且不會再改變,因此它們可以直接存放在可執(zhí)行文件的特定的節(jié)里(而且包含初始化的值),程序運行時也是直接將這個節(jié)加載到特定的段中,不 必在程序運行期間用額外的代碼來產生這些變量。
其實在運行期間再看“變量”這個概念就不再具備編譯期間那么多的屬性了(諸如名稱,類型,作用域,生存期等等),對應的只是一塊內存(只有首址和大小), 所以在運行期間動態(tài)申請的空間,是需要額外的代碼維護,以確保不同變量不會混用內存。比如寫new表示有一塊內存已經被占用了,其它變量就不能再用它了; 寫delete表示這塊內存自由了,可以被其它變量使用了。(通常我們都是通過變量來使用內存的,就編碼而言變量是給內存塊起了個名字,用以區(qū)分彼此)
內存申請和釋放時機很重要,過早會丟失數據,過遲會耗費內存。特定情況下編譯器可以幫我們完成這項復雜的工作(增加額外的代碼維護內存空間,實現申請和釋 放)。從這個意義上講,局部自動變量也是由編譯器負責分配空間的。進一步講,內存管理用到了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堆和棧這兩種數據結構。
最后對于“編譯器分配空間”這種不嚴謹的說法,你可以理解成編譯期間它為你規(guī)劃好了這些變量的內存使用方案,這個方案寫到可執(zhí)行文件里面了(該文件中包含若干并非出自你大腦衍生的代碼),直到程序運行時才真正拿出來執(zhí)行。
2、編譯其實只是一個掃描過程,進行詞法語法檢查,代碼優(yōu)化而已,編譯程序越好,程序運行的時候越高效。 我想你說的“編譯時分配內存”是指“編譯時賦初值”,它只是形成一個文本,檢查無錯誤,并沒有分配內存空間。
當你運行時,系統(tǒng)才把程序導入內存。一個進程(即運行中的程序)在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分區(qū): 棧、堆、bss、data、code
代碼(編譯后的二進制代碼)放在code區(qū),代碼中生成的各種變量、常量按不同類型分別存放在其它四個區(qū)。系統(tǒng)依照代碼順序執(zhí)行,然后依照代碼方案改變或調用數據,這就是一個程序的運行過程。
3、
編譯時分配內存 --------------- 編譯時是不分配內存的。此時只是根據聲明時的類型進行占位,到以后程序執(zhí)行時分配內存才會正確。所以聲明是給編譯器看的,聰明的編譯器能根據聲明幫你識別錯誤。
運行時分配內存 --------------- 這是對的,運行時程序是必須調到“內存”的。因為CPU(其中有多個寄存器)只與內存打交道的。程序在進入實際內存之前要首先分配物理內存。
編譯過程 -------------- 只能簡單說一下,因為如果要詳細的話,就是一本書了《編譯原理》。編譯器能夠識別語法,數據類型等等。然后逐行逐句檢查編譯成二進制數據的obj文件,然后再由鏈接程序將其鏈接成一個EXE文件。此時的程序是以EXE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盤上。
運行過程 -------------- 當執(zhí)行這個EXE文件以后,此程序就被加載到內存中,成為進程。此時一開始程序會初始化一些全局對象,然后找到入口函數(main()或者WinMain()),就開始按程序的執(zhí)行語句開始執(zhí)行。此時需要的內存只能在程序的堆上進行動態(tài)增加/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