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l(wèi)l命令的詳細解釋
linux中l(wèi)l命令的詳細解釋
linxu下的ll命令其實是ls-l的一個別名。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linux的ll命令的詳細解釋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linux中的ll命令的詳細解釋
ll并不是linux下一個基本的命令,它實際上是ls -l的一個別名。
Ubuntu默認不支持命令ll,必須用 ls -l,這樣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
如果要使用此命令,可以作如下修改:
打開 ~/.bashrc
找到 #alias ll=’ls -l’,去掉前面的#就可以了。(關(guān)閉原來的終端才能使命令生效)
這樣個人用戶可以使用ll命令,當切換成超級用戶后,使用ll命令時提示找不到命令,那是因為你只是修改了個人用戶的配置,所以,切換成root后做相同的操作即可解決問題。
啟示:我們可以通過修改~/.bashrc添加任何其他的命令別名。
ll命令:查看文件的屬性
功能:以長格式顯示目標文件或目錄的屬性。
語法:ll [選項] 文件或目錄
-h或--human-readable 和ls命令的-h一樣,用"K","M","G"來顯示文件和目錄的大小。
-c 以更改時間排序,顯示文件和目錄
二、Linux中的ll命令參數(shù)詳解
長選項必須使用的參數(shù)對于短選項時也是必需使用的。
-a, --all 不隱藏任何以. 開始的項目
-A, --almost-all 列出除. 及.. 以外的任何項目
--author 與-l 同時使用時列出每個文件的作者
-b, --escape 以八進制溢出序列表示不可打印的字符
--block-size=大小 塊以指定大小的字節(jié)為單位
-B, --ignore-backups 不列出任何以"~"字符結(jié)束的項目
-c 配合-lt:根據(jù)ctime 排序并顯示ctime(文件
狀態(tài)最后更改的時間)
配合-l:顯示ctime 但根據(jù)名稱排序 其他情況:按ctime 排序
-C 每欄由上至下列出項目
--color[=WHEN] 控制是否使用色彩分辨文件。WHEN 可以是
"never"(默認)、"always"或"auto"其中之一
-d, --directory 當遇到目錄時列出目錄本身而非目錄內(nèi)的文件
-D, --dired 產(chǎn)生適合Emacs 的dired 模式使用的結(jié)果
-f 不進行排序,-aU 選項生效,-lst 選項失效
-F, --classify 加上文件類型的指示符號(*/=@| 其中一個)
--format=關(guān)鍵字 交錯-x,逗號分隔-m,水平-x,長-l,
單欄-1,詳細-l,垂直-C
--full-time 即-l --time-style=full-iso
-g 類似-l,但不列出所有者
--group-directories-first
在文件前分組目錄。此選項可與--sort 一起使用,
但是一旦使用--sort=none (-U)將禁用分組
-G, --no-group 以一個長列表的形式,不輸出組名
-h, --human-readable 與-l 一起,以易于閱讀的格式輸出文件大小
(例如 1K 234M 2G)
--si 同上面類似,但是使用1000 為基底而非1024
-H, --dereference-command-line
跟隨命令行列出的符號鏈接
--dereference-command-line-symlink-to-dir
跟隨命令行列出的目錄的符號鏈接
--hide=PATTERN 隱藏符合PATTERN 模式的項目
(-a 或 -A 將覆蓋此選項)
--indicator-style=方式 指定在每個項目名稱后加上指示符號方式:
none (默認),classify (-F),file-type (-p)
-i, --inode 顯示每個文件的inode 號
-I, --ignore=PATTERN 不顯示任何符合指定shell PATTERN 的項目
-k 即--block-size=1K
-l 使用較長格式列出信息
-L, --dereference 當顯示符號鏈接的文件信息時,顯示符號鏈接所指示
的對象而并非符號鏈接本身的信息
-m 所有項目以逗號分隔,并填滿整行行寬
-n, --numeric-uid-gid 類似 -l,但列出UID 及GID 號
-N, --literal 輸出未經(jīng)處理的項目名稱 (如不特別處理控制字符)
-o 類似 -l,但不列出有關(guān)組的信息
-p, --indicator-style=slash 對目錄加上表示符號"/"
-q, --hide-control-chars 以"?"字符代替無法打印的字符
--show-control-chars 直接顯示無法打印的字符 (這是默認方式,除非調(diào)用
的程序名稱是"ls"而且是在終端輸出結(jié)果)
-Q, --quote-name 將條目名稱括上雙引號
--quoting-style=方式 使用指定的quoting 方式顯示條目的名稱:
literal、locale、shell、shell-always、c、escape
-r, --reverse 排序時保留順序
-R, --recursive 遞歸顯示子目錄
-s, --size 以塊數(shù)形式顯示每個文件分配的尺寸
-S 根據(jù)文件大小排序
--sort=WORD 以下是可選用的WORD 和它們代表的相應(yīng)選項:
extension -X status -c
none -U time -t
size -S atime -u
time -t access -u
version -v use -u
--time=WORD 和-l 同時使用時顯示W(wǎng)ORD 所代表的時間而非修改時
間:atime、access、use、ctime 或status;加上
--sort=time 選項時會以指定時間作為排序關(guān)鍵字
--time-style=STYLE 和-l 同時使用時根據(jù)STYLE 代表的格式顯示時間:
full-iso、iso、locale、posix-iso、+FORMAT。
FORMAT 即是"date"所用的時間格式;如果FORMAT
是FORMAT1<換行>FORMAT2,F(xiàn)ORMAT1 適用于較舊
的文件而FORMAT2 適用于較新的文件;如果STYLE
以"posix-"開頭,則STYLE 僅在POSIX 語系之外
生效。
-t 根據(jù)修改時間排序
-T, --tabsize=寬度 指定制表符(Tab)的寬度,而非8 個字符
-t 按修改時間排序
-T, --tabsize=COLS 指定制表符(Tab)的寬度,而非8個字符
-u 同-lt 一起使用:按照訪問時間排序并顯示
同-l一起使用:顯示訪問時間并按文件名排序
其他:按照訪問時間排序
-U 不進行排序;按照目錄順序列出項目
-v 在文本中進行數(shù)字(版本)的自然排序
-w, --width=COLS assume screen width instead of current value
-x list entries by lines instead of by columns
-X sort alphabetically by entry extension
-1 list one file per line
三、Linux中的less命令常用操作命令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些在less命令比較常用的操作命令,希望大家能夠熟練掌握。
1)分屏導航
ctrl + F - 向前移動一屏
ctrl + B - 向后移動一屏
ctrl + D - 向前移動半屏
ctrl + U - 向后移動半屏
2)單行導航
j - 向前移動一行
k - 向后移動一行
3)其它導航
G - 移動到最后一行
g - 移動到第一行
4)其它命令
v - 使用配置的編輯器編輯當前文件
h - 顯示 less 的幫助文檔
&pattern - 僅顯示匹配模式的行,而不是整個文件
q / ZZ - 退出 less 命令
5)標記導航
當使用 less 查看內(nèi)容比較多的文件時,可以作一個標記,然后就能通過命令導航到標有特定標記的文本位置,方式如下所示:
ma - 使用 a 標記文本的當前位置
'a - 導航到標記 a 處
好了有關(guān)Linux less命令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less命令非常強大,在此只是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更熟練的掌握還需要大家的多多練習才行。
三、linux中的ll命令結(jié)果說明
drwxr-xr-x 2 root root 48 2013-11-27 16:34 test/
第一個欄位,表示文件的屬性。Linux的文件基本上分為三個屬性:可讀(r),可寫(w),可執(zhí)行(x)。
這里有十個格子可以添(具體程序?qū)崿F(xiàn)時,實際上是十個bit位)。
第一個字母表示文件類型,
”-”,普通文件.
”d”目錄,字母”d”,是dirtectory(目錄)的縮寫.
“l”符號鏈接。請注意,一個目錄或者說一個文件夾是一個特殊文件,這個特殊文件存放的是其他文件和文件夾的相關(guān)信息.
“b”塊設(shè)備文件。
“c”字符設(shè)備文件。
緊接著的3*3個字符分3組,各指示此文件的讀、寫、執(zhí)行權(quán)限,對于owner、group、others而言。因為Linux是多用戶多任務(wù)系統(tǒng),所以一個文件可能同時被許多人使用,所以我們一定要設(shè)好每個文件的權(quán)限,其文件的權(quán)限位置排列順序是(以-rwxr-xr-x為例): rwx(Owner)r-x(Group)r-x(Other) 這個例子表示的權(quán)限是:使用者自己可讀,可寫,可執(zhí)行;同一組的用戶可讀,不可寫,可執(zhí)行;其它用戶可讀,不可寫,可執(zhí)行。另外,有一些程序?qū)傩缘膱?zhí)行部分不是X,而是S,這表示執(zhí)行這個程序的使用者,臨時可以有和擁有者一樣權(quán)力的身份來執(zhí)行該程序。一般出現(xiàn)在系統(tǒng)管理之類的指令或程序,讓使用者執(zhí)行時,擁有root身份。
第二個欄位,表示文件個數(shù)。如果是文件的話,那這個數(shù)目自然是1了,如果是目錄的話,那它的數(shù)目就是該目錄中的文件個數(shù)了。
第三個欄位,表示該文件或目錄的擁有者。若使用者目前處于自己的Home,那這一欄大概都是它的賬號名稱。
第四個欄位,表示所屬的組(group)。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擁有一個以上的組,不過大部分的使用者應(yīng)該都只屬于一個組,只有當系統(tǒng)管理員希望給予某使用者特殊權(quán)限時,才可能會給他另一個組。
第五欄位,表示文件大小。文件大小用byte來表示,而空目錄一般都是1024byte,當然可以用其它參數(shù)使文件顯示的單位不同,如使用ls –k就是用kb萊顯示一個文件的大小單位,不過一般我們還是以byte為主。
第六個欄位,表示最后一次修改時間。以“月,日,時間”的格式表示,如Aug 15 5:46表示8月15日早上5:46分。
第七個欄位,表示文件名。我們可以用ls –a顯示隱藏的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