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先聲奪人的典故:
春秋時期,宋國的司馬華費逐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華驅、華多僚和華登。華多僚得到國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經(jīng)常在宋元公面前說兩個弟兄的壞話。
華登被迫逃亡到國外后,他又在宋元公面前誣陷華驅,說他打算接納逃亡的人。 宋元公經(jīng)不住華多僚的一再挑撥,便派人通知華費逐,叫他驅逐華驅。
華費逐知道這件事是華多僚干的,恨不得殺了他,但又只得執(zhí)行宋元公的命令,準備叫華驅去打獵,然后打發(fā)他走。華驅了解到這是華多僚干的壞事,本想殺了他,但又怕父親傷心,于是決定逃亡。
臨行時,華驅打算與父親告別。不料,華驅遇見了華多僚,他一時性起,就與侍從殺死了華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國。宋元公請齊國的烏枝鳴幫助守衛(wèi)城池。
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華登帶領了吳國的一支軍隊,前來支持華驅攻打宋國。眼看華登的隊伍快要來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對烏枝鳴說:“兵書《軍志》上有這樣的話:先向敵人進攻可以摧毀敵人的土 氣;后向敵人進攻要等待他們士氣衰竭。我們何不乘華登的軍隊很疲勞而且還沒有安定時進攻?如果敵人已經(jīng)來到而且穩(wěn)住,他們的人就多了,到那時我們就后悔不及了。”
烏枝鳴聽從了淄的建議,所以宋國和齊國的聯(lián)軍擊敗了吳軍, 俘虜了兩個將領。但是,隨后華登率領余部又擊敗了宋軍。
宋元公覺得自己會戰(zhàn)敗,就想逃走,淄攔住他說:“我是小人,可以為君王戰(zhàn)死,但不能護送你逃跑,請君王等待一下。”
淄說完這話,一面巡行,一面向軍士們喊道:“是國君的戰(zhàn)士的,就揮舞旗幟!”軍士們按照他的話揮舞旗幟。
宋元公也壯著膽下城巡視,對軍士們說:“國家敗亡,國君死去,這是大家的恥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罪過,所以大家拼死打吧!”
烏枝鳴命軍士們用劍與叛軍拼博。齊軍和宋軍一起攻打華登,華登支持不住,節(jié)節(jié)敗退。淄沖到前面刺死華登,將他的頭砍下、裹在戰(zhàn)袍里,一邊奔跑 一邊喊道:“我殺了華登了!我殺了華登了!”
先聲奪人的漢語詞典解釋:
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lián)屜纫徊?。這則成語就是從《軍志》里的話轉化而來的,表示先造成聲勢,以破壞敵人的士氣。
●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三:「今中國欲大舉以滅交趾,兵法有先聲奪人之心,不若先舉兵入寇。」
●清鄭志鴻《常語尋源》卷上:「此語《左傳》凡三見,俱在‘先人’。先聲奪人,或出孫吳兵法?!?/p>
●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東王西南翼王羅大綱等所以屢戰(zhàn)屢勝者,亦先聲奪人?!?/p>
●茅盾《子夜》十二:「他這眼光是有魔力的,他這眼光是他每逢定大計,決大疑,那時候兒的先聲奪人的大炮!」
先聲奪人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先禮后兵、兵貴先聲、先發(fā)制人
反義詞:甘拜下風、任人宰割、受制于人
用先聲奪人造句:
1、全興隊沒想到對方先聲奪人,剛開始就被對方攻進一球。
2、我們既知對方實力,談判時要先聲奪人,掌控優(yōu)勢。
3、這篇新聞顯然是在對他的訪問作先聲奪人的報道。
4、全興隊沒想到對方先聲奪人,剛開始就被對方打進一球。
5、敵我雙方實力相當,只有先聲奪人,才能穩(wěn)操勝算。
6、雖然對方先聲奪人,但實力不如我們,最后還是我們贏了。
7、中國入世:先聲奪人港商進軍內(nèi)地電訊及資訊科技市場。
8、在這場商戰(zhàn)中,有的采取先聲奪人,有的采用壓價銷售,有的用贈賣結合,有的是有獎銷售,其促銷方法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9、這次球賽失利,主要是因為新手多,缺乏臨場經(jīng)驗,在對人先聲奪人首場獲勝之后,隊員士氣不振,技術未能充分發(fā)揮。
猜你感興趣:
3.出奇制勝的典故
4.心口如一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