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走麥城的典故
敗走麥城的典故
敗走麥城,是漢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于臨沮的故事。那敗走麥城有什么典故嗎?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臄∽啕湷堑牡涔剩瑲g迎欣賞
敗走麥城的典故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麥城現(xiàn)留有殘垣斷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橫臥在沮水河畔。
公元218年10月,南陽百姓因不堪剝削暴動,宛守將侯音乘機叛亂,致函關羽求助;關羽反應遲鈍,后為曹仁所擒殺。
219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暴發(fā),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史胡修、南鄉(xiāng)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fā)動政變;即所謂"威鎮(zhèn)華夏"。
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quán)結(jié)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并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孫權(quán)故意派陸遜代呂蒙,關羽大意,遂抽走荊州部分守軍;閏十月,孫權(quán)令呂蒙為大督,率軍襲取江陵,孫皎后繼,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呂蒙至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zhàn)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并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劉備。徐晃到前線后,與曹仁取得聯(lián)系,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quán)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后,猶豫不決,軍心動遙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jù)點,大破關羽,并乘機打通樊城路線。是時,洪水退,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斷關羽糧道,關羽節(jié)節(jié)敗退。關羽知荊州已失,急忙退軍,士兵得知家屬獲厚遇,士氣劇降;后關羽敗亡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也。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占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扎在麥城。呂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zhàn),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quán)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quán)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敗走麥城的介紹
敗走麥城,是漢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于臨沮的故事。后以"敗走麥城"比喻陷入絕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xiāng)境內(nèi),距市平陽鎮(zhèn)20余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志》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這間,傳楚昭王所筑。三國時,關羽為孫權(quán)所襲,西走麥城即此"。
敗走麥城的造句
1. 只吹闖過五關休言敗走麥城的面子文化,技術學術交流的局限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現(xiàn)實偏差,工程地質(zhì)漫漫熊市行情何時反轉(zhuǎn),諸如此類的敏感話題,正是工程地質(zhì)豐富的隨想題材。
2. 但結(jié)果依舊是,他被路人辱罵得狗血噴頭、敗走麥城。
3. 那一年,日資品牌優(yōu)衣庫在中國第一次敗走麥城。
4. 于是長風說起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直到敗走麥城的故事。
5. 三國末年,一代武圣漢壽亭侯關羽敗走麥城,最后終被孫權(quán)捕獲,因誓死維護忠義,不肯降吳而被殺。
6. 堅信的,總會越靠越近,縱有湍流浪卷,眼神聚焦也能火燒赤壁。懷疑的,定會越走越遠,縱是唇齒相抵,思緒游離必然敗走麥城。
7. 三國演義中的關云長為什么比劉備和張飛都死得早呢?因為敗走麥城。你知道還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么?嘿嘿,因為他紅顏(紅臉)薄命!
8. 關羽隨后多年跟隨劉備滅董卓、破袁紹、戰(zhàn)呂布、退曹操,屢建戰(zhàn)功,實現(xiàn)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quán)割據(jù),后因大意失荊州而敗走麥城,悲壯去世。
9. 人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不應該只是取長棄短,而應該客觀全面,也就是既要記住“過五關斬六將”的輝煌,也要記住“敗走麥城”的教訓。
10. 其后因為驕傲輕敵,放松警惕,給了東吳以兵不血刃占領荊州的機會,遂敗走麥城,被擒身亡。
猜你感興趣:
1.功敗垂成的典故
3.成語單騎救主典故
4.火燒赤壁的典故
5.大意失荊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