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論語》中的成語典故(2)
有關《論語》中的成語典故
小不忍則亂大謀
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搞亂大的謀略、計劃。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說:“花言巧語足以敗壞人的品德。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亂了大謀略。”
小大由之
“由”:順著。小事大事都能順著事物的規(guī)律去做。語出《論語.學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有子說:“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先王之道,其美妙之處正在于此,無論小事大事都要順著禮的原則、和的目的去做。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只知道要和,一味地求和,而不用禮來加以節(jié)制,也就行不通了。”這是孔門論禮、論和的精義之所在,它明確地把禮視為手段,把和視為目的,深刻地闡述了禮與和、手段與目的之間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朽木不雕
朽爛的木頭不能雕刻。比喻某人不可造就,某事不可救藥,或某種局勢不可挽回。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宰予是孔門十哲之一,在“言語科”中與子貢并列??赡苁撬饺绽镎f得太飄亮了,有一次,孔子看見宰予在白天睡覺,就說:“朽爛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了,糞土似的墻壁不能再粉飾了。對于宰予么,還能責備他什么呢?”孔子又說:“我起初對于別人,是聽到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如今我對于別人,是聽到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是宰予這件事讓我改變了態(tài)度。”
朽木糞土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毫無用處的東西。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秀而不實
“秀”:開花。“實”:果實。植物開花了,卻不結果實。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而沒有實際的成就。語出《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學而不厭
“厭”:厭倦、滿足。專心致力于學習,沒有厭倦、滿足的時候。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識”:記。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里,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化他人而不疲倦,除此之外我還有什么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習”:溫習、實習、演習。“說”:同悅。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怨恨??鬃诱f:“學習了而又能時時實習它,不是很愉悅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埋怨,不是君子應有的風度嗎?”這是《論語》開篇的話,突出了孔子把學習當作人生不懈的追求和最大的快樂。孔門之學,第一位的是要學習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然后是要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孔子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是德才兼?zhèn)?、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因此,“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不應只理解為“溫習”、“復習”,還應包括對禮樂、對六藝等的“實習”、“演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朋”:志同道合者。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血氣方剛
“血氣”:志向、精力、生理變化。“方”:正在。形容人在青壯年時期精力旺盛,好勝心切。語出《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說:“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要警惕戒備:少年的時候,血氣尚未寧定,容易在感情上沖動,要格外戒備迷戀于異性而不能自控;到了青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容易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和爭斗,要格外戒備不顧一切地爭強好勝;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jīng)衰弱,容易過分看重名譽、地位、利益、錢財,要格外戒備貪得無厭。”在這里孔子告訴我們,人的一生,不僅要懂得立志,而且要懂得警惕戒備自己。人到老年,如果放不下一生奮斗所得之名譽、地位、利益、錢財,這些東西就會成為沉重的包袱,壓在自己身上,有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