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典故:武備部軍旅(2)
古代詩詞典故:武備部軍旅
【草木兵】
《晉書·符堅載記下》:淝水之戰(zhàn),符堅兵敗。“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續(xù)進(jìn)。堅與符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土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喻極度驚恐而疑慮。清查慎行《送秦望兄東歸》:“雨腥雙袖弓刀血,風(fēng)靜諸山草木兵。”另參見天文部·氣象“草木風(fēng)”、地理部·土石“八公山”、植物部·木本“八公草木”。
【揮日】
參見天文部·天體“戈揮日”。唐李商隱《寄太陽盧司空三十韻》:“酣戰(zhàn)仍揮日,降妖亦斗霆。”
【洗兵】
漢劉向《說苑·權(quán)謀》:“武王伐紂……風(fēng)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散宜生又諫說:‘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灑(通洗)兵也。’” ◆喻勝利結(jié)束戰(zhàn)爭。唐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另參見天文部·氣象“洗兵雨”。
【振瓦】
《史記·廉頗商相如列傳》:“秦伐韓,軍于閼輿。”趙三令趙奢將兵救韓。“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詠軍威。唐李白《發(fā)白馬》:“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另參見地理部·土石“長平瓦”。
【鐵鎖沉江】
《晉書·王濬傳》:“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發(fā)自成都……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濬乃作大筏數(shù)十,亦方百余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余丈,大數(shù)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于是船無所礙。”◆喻不牢固的防御。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另參見地理部·水流“鐵鎖橫江”、器用部·車船“王濬樓船”。
【著白袍】
《梁書·陳慶之傳》:“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陽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自袍。’” ◆詠軍隊。唐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恨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吾兵著白袍。”另參見器用部·衣冠“白袍”。
【蠻觸】
參見動物部·鱗介“蝸角”。金元好問《箕山》:“干戈幾蠻觸,宇宙日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