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巡按治貪官的故事
趙巡按治貪官的故事
民間故事作為民間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勞動生活原始面貌的真實再現(xiàn)。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趙巡按治貪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趙巡按治貪官》
趙巡按姓趙,名文炳,字含章,號光世,河北任縣后大宋人。萬歷年間,隆慶五年中進士,曾任湖北、山西、陜西巡按。居官清正,處處為黎民百姓謀求福利,因而有好多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
虎星現(xiàn)形相傳趙文炳,從小家里窮,就根本沒法上學??伤茉敢饽顣J字,看到別的孩子們上學,挺羨慕。每天下地拾柴火回來,無論早晚,路遠路近,總要繞到學堂哩,旁的孩子們上課,他就站在窗戶外邊。旁人學幾遍學不會,他聽一遍就記在心里?;氐郊依?,抽空就練習書寫。
有這么一回,趙文炳拾柴禾回來,又路過學校。正趕得學生都放學了。他就在影壁墻的后面,寫了詩文。
第二天,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看那字寫的又規(guī)整,又有筆力。上課時,老師就問,“影壁墻后面的詩文是誰寫的?”滿教室的學生都不吭聲。后來,有個學生說:“那字是趙文炳寫的。”
老師覺得,這個孩子很有出息,就到他家里,想讓他上學。趙文炳的爹爹說:“上學是好事,文炳他又愛學習??墒羌揖程F了。別說旁的,就連學費也拿不起啊!”老師說:“只要肯讓孩子上學,學費的事兒,我愿墊上。”老師既然這么好,文炳的爹爹也就答應(yīng)了。從此,趙文炳就上學了。他每天早到晚歸,所學功課都能背誦如流。
一天早晨,學生都來上學。突然,發(fā)現(xiàn)教室的桌前趴著一只老虎,學生們“哄”的一下,嚇得五零十散。這事稟給老師。老師覺得很奇怪,這平原地帶,又不是山區(qū),怎么能有老虎跑進學校?于是,跟著學生去看,果真有只老虎趴在桌前。他壯著膽子,咳嗽了一聲。這只老虎霎時不見了。原來是趙文炳,來學校過早困睡在桌子前。因他是屬虎的。這事被孩子們傳了出去。鄉(xiāng)鄰們都說:“這是老虎星現(xiàn)形了?”
懲辦經(jīng)紀趙巡按從小家里窮,每年春冬農(nóng)閑季節(jié)里,跟著爹爹到彭城瓷窯上用小車推碗賣。一次,去彭城推碗,為了省個盤纏,帶了一兜康菜餅子。一百多里的路,一直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黎明,才到了瓷窯。這天,偏偏下了大雪,身上帶的五十吊銅錢,又全買成了瓷碗。爺倆忍饑挨餓,費勁把火,剛裝好車就要往回走。這時候,來了兩個人,說是“經(jīng)紀”,瞪著眼說:“哎,推碗的!”,他爹爹忙答話:“小叔,有啥事啊?”,“裝什么暈!快給裝車費!”小文炳挺著胸脯說:“您腳手沒動,碗是俺自己裝的,憑啥要裝車費!”“這是規(guī)矩!”,“啥規(guī)矩?明明是耍賴!”經(jīng)紀掂著巴掌就打來:“你這個小兔崽子,還敢犟嘴。。”他爹忙作揖賠禮“他個孩子家,不懂事。請小叔別跟一個小孩子家一樣!”“不行,拿錢來!”“俺實在一個銅子也沒有了。”另一個經(jīng)紀更厲害“他媽的別啰嗦,不給錢就扒衣裳!”說著,兩個家伙就動起手來。他爹跪在地上央求:“天這么冷,可憐可憐俺爺倆吧!”好說歹說就是不行,硬將他爹的棉袍扒了下來。爺倆沒辦法,只好把冤氣往小車上使。一路又餓又凍,回家后他爹得下個重病就死了。
一晃十來年,文炳考中,當了巡按,來到彭城瓷窯上,想跟坑害窮人的經(jīng)紀算賬,便召集所有的經(jīng)紀說:“在十來年前的一個冬天,老太爺丟了個破棉大襖,誰拾到了,重重有賞!”那倆家伙覺得該著發(fā)財了,就把破棉大襖獻了出來。
趙巡按講明真情,每人重賞八十大板。當眾取締了這個行會,并立下了碑文:“今日無經(jīng)紀,明日無經(jīng)紀,后日也無經(jīng)紀。”下邊墜著八府巡按趙文炳的名字。
碑上沒有寫年、月、日,啥時候起,啥時候止。從這誰都不敢再要裝車費了。一直傳到現(xiàn)在,彭城瓷窯上的顧客,都沒有這份額外花銷。
一把沙土趙文炳當了巡按,每天上朝,老是愁眉苦臉,沒有笑模樣。有一天,皇上問他:“趙愛卿,為何愁眉苦臉?”“萬歲啊,你哪知道?我在朝當官,吃的又飽穿的又暖,可家鄉(xiāng)地薄土堿,黎明百姓上頓接不住下頓,交不了錢糧啊!”“這點小事算不了啥,派個人查訪查訪就是!”
趙巡按馬上派了欽差,赴任縣、南和查訪。臨走時,巡按作了安置。欽差到了任縣、南和,查遍了黎民百姓,知道有“任縣南和不求天”的說法,如果這樣稟報圣上,就辜負了趙巡按為民減輕負擔的好意。正愁沒法交旨,碰巧,有個村子的百姓挖井,正挖到流沙層,就抓了一把沙土帶回來。
上朝時,欽差將沙土奉上,說:“巡按大人的家鄉(xiāng),好多都是這樣的土,請萬歲查看!”皇上看見了這把沙土,就頒發(fā)圣諭:“凡是這樣的田園統(tǒng)統(tǒng)免糧。”趙巡按下朝以后,連夜趕回家鄉(xiāng),并制做了數(shù)萬面黃色小旗,挨著地塊插了起來。
財東豪紳,見自家地塊里插上了趙巡按的黃色小旗,準是要“號”地畝了,偷偷將小旗拔掉,都挪到了貧民百姓地里。
事畢,趙巡按宣布:“凡插黃色小旗的地塊,統(tǒng)統(tǒng)免交錢糧。。”著一下,富豪人家都瞪了眼,廣大黎民百姓,都高興得拍手大笑。一頂歪脖皇陵傘傳說趙巡按回家,總不登州、府、縣衙門的門檻。到在家里好給鄉(xiāng)鄰幫忙。
有這么一年夏天,趙巡按正給一家過“紅事。”忽然間“當當當”地敲起大鑼來,大伙都挺害怕。巡按一問才知道,外號叫“錢串子”的縣官,誰家過個紅事,他都要登門要錢,只要一出城,不知該有多少家要倒霉!
趙巡按不吭不呵,站在歪脖皇陵傘下。鑼聲響過,衙役高喊:“縣太爺來了,黎民閃道!”縣官一見百姓都不動,急眼了:“那個不挪,重打四十。”衙役稟報:“老爺,人群伙里,有頂歪脖皇陵傘!”“啊!”縣官嚇得就想尿褲子,趕緊下轎磕頭。“不知巡按大人在這里,下官有罪!”趙巡按說:“恕你無罪!”縣官說“紅事用啥?請大人吩咐!”趙巡按向鄉(xiāng)鄰遞了個眼色:“缺啥?就和父母官說吧!”這時候,有個老頭摘下頭頂上的草帽說:“小民辦喜事,缺錢,上點“份子”吧!”縣官聽見是讓拿錢,真比刮肉還疼哩!??墒怯汹w巡按在場又不敢不拿,就接過草帽,叫衙役給了一帽子碎銀子,說:“衙中還有事。”這個縣官就像見了鷹的兔子趕緊溜走了。趙巡按笑著對老頭說:“您老拿的家伙太小了,怎么不給他拿個大筐?”鄉(xiāng)鄰百姓一陣哈哈大笑。趙巡按要回京了,向鄉(xiāng)鄰們說:“有啥事盡管說話!”大伙說,“這回辦喜事,有您在場,可您走后……”為了對付縣官的搜刮,趙巡按就將歪脖皇陵傘留下。誰家娶媳婦,就撐起了這把傘,嚇得縣官再也不敢登門了。趙文炳一生跟親族和睦,輕財厚友,內(nèi)外親屬得其資助的有十幾家。他尤其關(guān)心地方公益事業(yè),諸如,捐資建校,資助貧士,開河引水,建橋修閘,其功在當時,施惠后代,至今仍為任縣民眾所稱頌。
巡按簡介:
唐天寶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風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樂元年(1403)后,以一省為一道。派監(jiān)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視,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稱巡按御史,又稱按臺。巡按御史品級雖低(監(jiān)察御史為正七品官),但號稱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即時處理,事權(quán)頗重。
明朝時期,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設(shè)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從他們中選派巡按御史。從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中選派巡按御史十分嚴格,每名巡按御史的產(chǎn)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選出兩名候選人,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一名。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平時歸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巡按御史職責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專門負責監(jiān)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務(wù),權(quán)力極大。他們代表皇帝行使監(jiān)察權(quán),能夠“以小監(jiān)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規(guī),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見禮儀》、《奏請差點》、《巡歷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規(guī),劃定了監(jiān)察范圍。這些做法既是對出巡官員職責的明確也是對出巡官員的約束。另外,職掌巡察的監(jiān)察機構(gòu)通常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領(lǐng)導,只對皇帝一人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便于獨立行使職權(quán)。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jié)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銘》:“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輪,貴戚斂手。會有一璫殺人,公(袁可立)廉其狀,捕而繩之,法不少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