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人們崇敬詩人,以詩人的佳作名句為雅樂,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有趣故事。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篇一
烏臺詩案是影響蘇軾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寧年間(1068~1077)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利后,又在元豐年間(1078~1085)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到改制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發(fā)生了蘇軾烏臺詩案。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李定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御史臺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1079年(元豐二年)三月,蘇軾被貶調(diào)湖州。貶調(diào)的原因是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調(diào)時,蘇軾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本是官
樣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黨作了手腳,于是在表中寫出了略帶牢騷的“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jìn);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yǎng)小民”一句。朝廷的公報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官方報紙,蘇軾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這次謝恩表,使那些“新進(jìn)”成了讀書人心目中的笑柄。
監(jiān)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舉出蘇軾的《杭州紀(jì)事詩》作為證據(jù),說他“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更從他的其它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地給予定罪,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本來蘇軾是說自己沒有把書讀通,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圣人,他們卻指他是諷刺皇帝沒能力教導(dǎo)、監(jiān)督官吏;又如“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說他是諷刺禁止人民賣鹽??傊钦J(rèn)定他譏諷皇上和宰相,罪大惡極,應(yīng)該處死刑。雖然他們都要蘇軾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殺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蘇軾在進(jìn)京途中關(guān)入監(jiān)獄過夜。 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將蘇軾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臺的監(jiān)獄。二十日,正式提訊。此時任宰相的王珪,指出蘇軾歌詠檜樹的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于此!”新黨指控蘇軾“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十月十五日,御史臺申報蘇軾詩案的審理情況,其中有蘇軾數(shù)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蘇軾譏諷文字的人物名單,計有司馬光、范鎮(zhèn)、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等欲置蘇軾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時舉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約,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明代張路繪《蘇軾回翰林院圖》
蘇軾寫《獄中寄子由》說“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無比凄慘。審訊者常對他通宵辱罵。巨大精神壓力下,蘇軾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悲慘詩句。因為兒子蘇邁離開京城去別處借錢,把送飯的事交給朋友,但是忘了告訴朋友父子之間有約定:送飯只送蔬菜和肉食,若聽到壞消息,才送魚去。巧的是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魚。蘇軾大驚,就給弟弟蘇轍寫了上面兩首訣別詩。詩作完成后,獄吏按照規(guī)矩,將詩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讀到蘇軾的這兩首絕命詩,感動之余,也不禁為蘇軾的才華所折服。加上當(dāng)朝多人為蘇軾求情,王安石也勸神宗說:“圣朝不宜誅名士”,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fā)落,貶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就此銷結(jié),而蘇軾的這兩首“絕命詩”也廣為流傳開來。
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篇二
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名將,大詞人,本片所講述的是他青年時期的一段逸聞傳奇。1150年,年輕驍勇的金將粘得力率金兵闖入南宋城池山東歷城燒殺劫掠。辛文郁率眾家丁力抗金寇,并掩護(hù)父親辛贊與lO歲的兒子辛棄疾遠(yuǎn)遁。戰(zhàn)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棄疾掙脫祖父,撫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脅,迫辛贊歸降。辛贊身在金營,心中仍眷念祖國山河,他指導(dǎo)孫子辛棄疾閱讀漢室書籍、令他拜師學(xué)藝,以待重返祖國收復(fù)失地。1161年,文武兼?zhèn)涞男翖壖舶輨e已辭官的爺爺,與同伴黨懷英以應(yīng)考為名,進(jìn)京探查金人軍情。長城下,辛棄疾繪圖時被金兵察覺,迅速隱蔽。粘得力得知,囑部將土德彪監(jiān)視趕考舉子。黨懷英滿腹經(jīng)綸,高中狀元;而辛棄疾則人追緝,被岳飛舊將、喬裝成說書藝人的鐵嘴岳所營。黨懷英貪慕功名,出賣辛棄疾,帶金兵追至,鐵嘴岳為掩護(hù)辛棄疾以身殉國。辛棄疾帶傷逃入范府花園。身著金人官服的范邦彥與女兒范如玉演習(xí)武藝,辛棄疾不知就里,持劍疾刺范邦彥。粘得力與黨懷英尋跡而來,范邦彥連忙出迎,見未來女婿黨懷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棄疾被擒,粘得力將軍情圖交黨懷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棄疾之忠義,不恥黨懷英所為,她與父親合力,終助辛棄疾逃出樊籠。靈巖寺方丈義端留辛棄疾養(yǎng)傷,引辛贊前來,令他祖孫相見。金兵圍住寺院,辛贊見一手養(yǎng)大的黨懷英競賣國求榮,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憤而逝。范如玉拉辛棄疾殺出廟門,得百姓相助火燒金兵。歷城辛文郁墓前,辛棄疾跪拜立誓:身許抗金大業(yè),誓將胡虜逐出中原。
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篇三
唐軍收復(fù)長安以后,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xué)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fù)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zhàn)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bǔ)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jīng)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nóng)夫妻倆。半夜里,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里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后墻逃了,
老婆婆一面答應(yīng),一面去開門。
進(jìn)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jīng)死在戰(zhàn)場上。家里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么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nóng)一個人了。杜甫親眼看到這種凄慘情景,心里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后一共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于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古代詩人的有趣故事_關(guān)于古代詩人的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1.古代詩人勵志故事
7.古代文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