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成功創(chuàng)業(yè)故事-淮俊
現在我國有許多的學子在異國他鄉(xiāng)求學,其中不乏有一些敢想敢做的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那么他們會有怎么樣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呢?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海外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功故事是時代傳媒專訪系列之一。講述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或是華人華僑打拼事業(yè),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感受和經歷,希望給更多的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者以啟發(fā)和鼓勵
快傳媒淮俊記者:Keith 今天我們采訪一名阿德萊德本地廣告媒體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最近他接連受到澳洲本地報紙Advertiser和央視四套華人世界節(jié)目的采訪,是什么原因打動了這些知名媒體來采訪這樣一個初創(chuàng)公司的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呢?
淮俊,先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你好我叫淮俊,我是Chopsticks Media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是一家廣告媒體公司,業(yè)務范圍主要包括視頻及廣告制作、社交媒體戰(zhàn)略以及戶外大屏幕發(fā)布業(yè)務等。我個人目前主要負責公司商業(yè)拓展以及市場和銷售方面的工作
那今天你想和大家分享你什么樣的故事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如何從一名上門推銷員成長轉變?yōu)橐幻麖V告媒體創(chuàng)業(yè)者的經歷,以及我在澳洲的銷售職業(yè)生涯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你來澳洲后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是如何的?你是怎么開始做銷售的呢?
我是2008年來澳洲的。和很多留學生一樣,我在許多不同行業(yè)比如魚薯店,壽司店,家具店,中文學校,咖啡店,還有地板公司都做過長短不等的工作。
最忙碌的時候在一周之內的不同時間段同時打三份工。2010年碩士畢業(yè)后我從墨爾本搬到阿德萊德,在不到兩年內經歷過的日本快餐廚房和華人瓷磚公司工作后,我決心選擇一條不同的路。
2012年我在澳洲的事業(yè)開始步入正軌,我當時的出發(fā)點很簡單——我必須選擇一份既可以鍛煉和提升我的能力,又可以讓我始終保持新鮮感,使我一生樂此不疲的工作。
我選擇了做銷售。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因為我當時還有一份形同雞肋但收入穩(wěn)定的工作。結果我很快就決定離開當時的公司,徹底把自己投入新的冒險。
那時的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也沒有什么朋友可以幫我,沒有自己的房子,不得不租住在最糟糕的社區(qū),街角就住著毒販,還有家庭責任要承擔。一切真的和好萊塢電影很像,和我境遇很類似的是威爾史密斯主演的一部電影Pursue the Happiness,這部電影曾經在那許多個夜里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當時的我有一切的理由去恐懼、沮喪和消沉。但是我知道一定會有一條屬于我的路。我人生信條當中的最重要一條就是“要走窄門”,我相信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fā)的人能夠走到天邊。
幸福來的很突然也很密集。我在三個月后找到第一份銷售工作,這家公司是所謂的第三方銷售服務外包公司。負責招募和培訓人員,代理澳洲一些大品牌的銷售業(yè)務。
我從為Simply Energy(辛普利能源公司)做上門推銷開始,6個月后又被選入一個從46個人的團隊削減為12個人的小而精的團隊里開始為Origin Energy(原點能源公司)工作。
在這家銷售公司里我不斷刷新和保持著公司在全州和全國的銷售記錄,拿到了在公司內可以拿到的所有業(yè)績獎勵,得到了各種證書和獎杯。
并且成為公司所有一線銷售里唯一一個在每一年年終都接到CEO特別感謝電話的員工。其實在這一切剛開始的時候我經歷過一個很大的危機,在培訓之后的試用工作期間,因為還是不得其法,我在前兩天一個合約都沒有賣出去。
在第二天結束的時候,經理把我留下來,告訴我因為兩天都沒有做出銷售,恐怕公司不能再繼續(xù)留我了。
我瞬間意識到銷售的職場有多么殘酷,腦中還突然閃回另外一個來自瑞典的銷售員做了兩周都沒有賣出一單的傳奇故事。
我沒有去和經理爭論公平不公平和他有沒有歧視的嫌疑,只是堅定的告訴他,我明天一定可以做成,請你把我留下來。
然后第二天我作出了第一單業(yè)績,證明了自己,成功的留了下來,并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之內迅速成長為公司的銷售冠軍,并最終成為整個團隊的培訓師、考核師以及第二責任人。
聽起來你的職場故事充滿了刺激,你是一個喜歡冒險和挑戰(zhàn)的人嗎?
我覺得可以這么說。我做銷售這四年經歷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從到居民區(qū)上門推銷電力合同到轉入商業(yè)部門接洽商業(yè)客戶,從慈善組織募款經理到廣告公司銷售經理,在短短幾年中的跨度到工作內容的豐富程度,遠超我的想象,我也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迎接變化和發(fā)起挑戰(zhàn),印證并符合了我對自己個人能力和所面對的市場前景的判斷。
我很好奇你在澳洲工作的哪些經歷和因素打動了澳洲和中國的記者們采訪報道你和Chopsticks Media?
我覺得是我在澳洲做銷售工作很有戲劇性和故事性。畢竟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的顧客除了一部分華人外主要目標還是澳洲人,語言和文化的理解力會對銷售這種需要高度溝通技巧和判斷能力的工作提出很高要求。
到了B2B的階段,又出現了新的挑戰(zhàn),要每天代表公司去和對方公司負責人進行溝通和談判。這就考驗了我的語言能力、適應能力,還有抗壓能力,因為作為一線銷售,和對方公司負責人在層級上和心理上是不對等的。
但是后來我很快適應并發(fā)展出了一種老板心理,也可以叫主人翁心態(tài),把自己放到和對方同一個層級上,可以不卑不亢有理有節(jié)的進行有效溝通并最終完成銷售。從公司層面來講,目前我們有四個主打產品:戶外LED大屏幕廣告發(fā)布、社交媒體戰(zhàn)略、背投廣告系統(tǒng)和視頻廣告和節(jié)目制作。在澳洲,無論對于華人媒體還是澳洲主流媒體公司來說,戶外LED大屏幕廣告發(fā)布還是一個很新的行業(yè),這不但代表在選址、審批、技術、設計、銷售和運營各方面門檻會比較高,也帶出了需要和本地有實力的大公司直接競爭的問題。
因為在華人市場來講,我們是獨家,完全沒有競爭。對華人社區(qū)和中國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對澳洲華人社區(qū)資源和中國市場和媒體資源的全面接觸與有效控制,使我們公司在成立短短16個月就成長的這么迅速。
在這個澳中經貿合作步步深化、各種商業(yè)機會不斷涌現和資本蠢蠢欲動的年代,我們的志向遠大,前途光明。也正因為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們的華人背景以及我們各自不同的職業(yè)背景,使得我們不但在澳洲市場有一種文化優(yōu)勢,也形成了團隊合伙人之間的互補關系,我對我們Chopsticks Media這個團隊的合作程度和戰(zhàn)斗力非常滿意。我個人認為,正是我們這個團隊和我本人以上這些獨特經歷和故事,吸引到了這些媒體對我們的關注。
你剛才提到了你做過慈善組織的募款經理,是專業(yè)做慈善嗎?
是的。機緣巧合,在2014年我曾加入醫(yī)生無國界組織(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的募款團隊,成為醫(yī)生無國界的B2B屬下籌款部門經理,專門負責打通和企業(yè)界的關系,得到來自澳洲企業(yè)對我們組織海外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的資助。
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直到我再次被另一家電力公司Momentum Energy獵頭回到了能源行業(yè)工作。實際上我一直都對慈善事業(yè)充滿熱情,之前在墨爾本讀書時發(fā)生了汶川地震,我就以班里和學院同學為基礎組織了一個團隊,在很短的時間內籌集到一筆賑災捐款并親手送到了墨爾本總領事館,受到了總領事的親切接見和致意。
我也是澳洲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者。在來到南澳后還曾熱情幫助了一名嚴重工傷的臺灣背包客,和他成為了好朋友。我覺得做慈善不光是一種沖動,更需要一份堅持。目前我個人以及公司都花費不少心思參與并贊助了我們南澳自己的一件慈善盛事Big SA。
這個團隊為澳洲野生動物保育以及中國貧困地區(qū)兒童教育作出了正面積極的貢獻。我想我會持續(xù)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獻,希望能夠盡量幫到更多的人,為我們的社會以及為自然界做更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