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市場營銷案例研究(2)
網絡市場營銷案例研究
網絡市場營銷案例研究三:
羅萊的電子商務品牌lovo從12年啟動以來,發(fā)出自己品牌聲音的迫切性越來越強烈。Lovo是美式風格更年輕更時尚的家紡品牌,需要在淘寶吸納屬于他的更年輕的用戶群體。通過與兔斯基漫畫形象的跨界合作以及為期1個月的營銷戰(zhàn)役,兔斯基系列全球獨家首發(fā)開團10分鐘1000套,74小時1萬套,80小時13000套售磬的成績。
LOVO品牌崛起的本身,也包含著一定的奮斗精神。這與兔斯基傳遞的精神本身是相符的。再者,LOVO強調自由、張揚個性,在品牌理念上與兔斯基亦有一致性。整個營銷活動可分為了三大要點:
1)突出形象。兔斯基形象經過幾年之后有所沉寂,所以網友模仿兔斯基的動作視頻被找出來,經再次整合制作后進行傳播。另外,新品首發(fā)日還借中秋節(jié)日營銷的勢頭,營銷團隊拍了一個創(chuàng)意視頻預熱,視頻中有一個嫦娥打扮的女孩子出現(xiàn)在地鐵,而她手中抱著的“月兔”正是兔斯基。通過這兩點造勢,兔斯基在人們腦海中的記憶被喚醒。
2)創(chuàng)造話題。僅僅將動作停留在“喚醒”是遠遠不夠的,在“嫦娥”帶著兔斯基出現(xiàn)在地鐵后,活動被升級為事件營銷,植入了話題性題材——“嫦娥”遭到猥瑣男偷拍,該視頻在網上又引起了一輪傳播。此時,羅萊家紡旗艦店同步上線了十款限量新品的預熱,吸引店鋪收藏。
3)品牌露出。在造勢階段品牌信息并無露出,直到“嫦娥”系列的第三部視頻才出現(xiàn)品牌信息。之后,兔斯基快樂解壓操視頻播出,兔斯基大量經典表情動作被用真人演繹的形式進行傳播,其中包含大量LOVO品牌曝光。至此,營銷效應達到頂峰,新浪微博紅人、微信公眾號等SNS渠道出現(xiàn)了大量話題轉發(fā)。據統(tǒng)計,“嫦娥”系列的三條視頻播放,覆蓋人群達到90萬。
其實社會化媒體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個獲悉產品信息、了解產品品牌、購買與點評產品的渠道。電商品牌能在社會化營銷上獲得成功,在于購買人群與社會化媒體使用者高度重合,這是電商品牌相比起傳統(tǒng)品牌,在應用社會化媒體進行品牌營銷推廣上的天然優(yōu)勢——與消費者更加近的距離。但是這也對執(zhí)行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依賴互動營造起來的口碑可以是一把雙刃劍。
電商品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適當的時間節(jié)點。雙十一由淘寶發(fā)起,繼而逐漸成為一個電商的傳統(tǒng)營銷節(jié)點,在關鍵的時候適當發(fā)力能讓品牌在社會化平臺上獲得更多的關注。品牌不應僅著力于銷售的爆發(fā),更應將其視作一個品牌提升的契機。
2)表達品牌文化價值觀。褚橙賣的不僅是口感極佳的冰糖橙,更是一個與長輩交流的機會;羅萊家紡lovo的品牌DNA與兔斯基漫畫形象的契合,賦予了產品獨特的品牌形象;茵曼主打的慢生活價值觀,也通過此次雙十一的營銷戰(zhàn)役得以傳播。
3)利用社會化平臺進行消費者洞察。社會化媒體使用者與消費者人群的高度重合,使得品牌能夠基于社會化平臺上對消費者進行人群畫像和區(qū)分,縮短品牌信息到達消費者的距離,并且對于目標顧客群體推出個性化定制服務。同時,社會化媒體平臺也能夠很好地反饋營銷手段的作用,對于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方向很有幫助。
4)找到吻合品牌形象的傳播節(jié)點。褚橙進京的微博被王石、韓寒和蔣方舟轉發(fā),品牌借此影響到了關注這些意見領袖的人群;而在酒仙網的雙十一營銷案例中,酒仙網在社會化媒體精準傳播平臺微播易的幫助下,利用當紅明星黃渤與徐崢的互動和草根大號與段子手的助推的威力,有效地觸及消費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5)注重營造口碑營銷。除了在社會化媒體上推廣時利用話題引起關于話題的討論、聚焦輿論對品牌的關注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則是消費者購買之后的點評環(huán)節(jié)。因為社會化媒體的屬性決定,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品牌影響越來越大。一個成功的品牌,消費者對其消費體驗的“點評”和“分享”可以成為其良好的品牌背書,也能成為其品牌建設的UGC。Adobe 2012年10月的報告「The State of Online Advertising」中顯示,在被問到如果在社會化媒體上看到好友喜歡某產品后的反應時,2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檢視該產品,14%會造訪產品的官網,5%表示他們會對該產品按贊,2%表示會立即購買。
電子商務,在與社會化營銷更好的融合后,變得越來越像是一個集合消費者洞察、品牌認知、營銷互動和效果評估的閉環(huán)平臺。隨著社會化媒體的更新迭代,如何更好地利用其特性進行營銷,這是一個永遠有驚喜回答的問題。
大媽經濟學值得營銷策劃人借鑒的幾個關鍵點
中國大媽火了小半年了,有關網絡上的各種有關“中國大 媽”的評價無以計數,有人預測中國大媽不懂經濟早晚會“攤上事兒”,有人跟風兒中國大媽瘋狂抄底,所有這一切都助推“中國大媽”成為2013年的網絡熱詞。任立軍認為,其實,所謂的“中國大媽”并非傳統(tǒng)上認知的中國大媽,她們從年輕時或者學生時代就經歷著改革開放的洗禮,她們不是不懂經濟學,只是她們不按照所謂經濟學家的思路出牌而已;她們不是為了抄底,只是她們在幸福生活之外的個人或者家庭消費的滿足;她們不是盲目瘋狂,只是她們的精明之外顯示出足夠 的灑脫。這些中國大媽年齡往往在40—55歲之間,她們正在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認知的中國大媽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理念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定義為“改革時代”的“中國 大媽”更為準確。
與網絡市場營銷案例研究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