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風險的管理
信貸風險的管理
近年來,在金融業(yè)日趨全球化的新形勢下,信貸風險已經成為銀行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之一,銀行對信貸風險的控制和管理能力關系到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信貸風險的管理。
信貸風險的管理
正常貸款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關注貸款
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xù)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次級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yè)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zhí)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貸款
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zhí)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并、合并、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損失貸款
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于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應立即予以注銷,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信貸風險的管理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分類應真實客觀地反映貸款的風險狀況。
(二)及時性原則。應及時、動態(tài)地根據借款人經營管理等狀況的變化調整分類結果。
(三)重要性原則。對影響貸款分類的諸多因素,要根據本指引第五條的核心定義確定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和分類。
(四)審慎性原則。對難以準確判斷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貸款,應適度下調其分類等級。
信貸風險的分類規(guī)定
(一)本金和利息雖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組、分立等形式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嫌疑。
(二)借新還舊,或者需通過其他融資方式償還。
(三)改變貸款用途。
(四)本金或者利息逾期。
(五)同一借款人對本行或其他銀行的部分債務已經不良。
(六)違反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guī)發(fā)放的貸款。
下列貸款應至少歸為次級類:
(一)逾期(含展期后)超過一定期限、其應收利息不再計入當期損益。
(二)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本金或者利息已經逾期。
需要重組的貸款應至少歸為次級類。
重組貸款是指銀行由于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而對借款合同還款條款作出調整的貸款。
重組后的貸款(簡稱重組貸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無力歸還貸款,應至少歸為可疑類。
重組貸款的分類檔次在至少6個月的觀察期內不得調高,觀察期結束后,應嚴格按照本指引規(guī)定進行分類。
商業(yè)銀行在貸款分類中應當做到:
(一)制定和修訂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的管理政策、操作實施細則或業(yè)務操作流程。
(二)開發(fā)和運用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操作實施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
(三)保證信貸資產分類人員具備必要的分類知識和業(yè)務素質。
(四)建立完整的信貸檔案,保證分類資料信息準確、連續(xù)、完整。
(五)建立有效的信貸組織管理體制,形成相互監(jiān)督制約的內部控制機制,保證貸款分類的獨立、連續(xù)、可靠。
商業(yè)銀行高級管理層要對貸款分類制度的執(zhí)行、貸款分類的結果承擔責任。
商業(yè)銀行應至少每季度對全部貸款進行一次分類。
如果影響借款人財務狀況或貸款償還因素發(fā)生重大變化,應及時調整對貸款的分類。
對不良貸款應嚴密監(jiān)控,加大分析和分類的頻率,根據貸款的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逾期天數是分類的重要參考指標。商業(yè)銀行應加強對貸款的期限管理。
商業(yè)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對信貸資產分類政策、程序和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將結果向上級行或董事會作出書面匯報,并報送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檢查、評估的頻率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商業(yè)銀行制定的貸款分類制度應向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報備。
看了“信貸風險的管理”的人還看了:
3.信貸風險如何管理
4.信貸風險管理論文
5.信貸風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