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風險包括哪些內容
信貸風險是金融機構的風險體系最為關鍵的風險種類之一,也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fā)展中最為重視的風險因素。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信貸風險包括的內容。
信貸風險包括的內容
信貸風險的形成是一個從萌芽、積累直至發(fā)生的漸進過程。在還款期限屆滿之前,借款人財務商務狀況的重大不利變化很有可能影響其履約能力,貸款人除了可以通過約定一般性的違約條款、設定擔保等方式來確保債權如期受償之外,還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交叉違約條款"。交叉違約的基本含義是:如果本合同項下的債務人在其他貸款合同項下出現違約,則也視為對本合同的違約。一般來說,債權人都是以當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義務為由,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但交叉違約條款突破了這一限制,它頗有"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試圖趕在借款人其他貸款合同項下的債務出現償還危機之前采取救濟措施,以避免自己處于比其他債權人更糟的處境。此種違約形態(tài)在中國現行法上雖無明確規(guī)定,但它并不違反合同法的有關法理及法律精神,現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可以作為其適用的法理依據。因此,交叉違約條款可以作為約定條款訂入合同之中,以使貸款人能夠及時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信貸風險存在的問題
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從廣義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建立和健全內部授權授信制度,制定、貫徹和執(zhí)行信貸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貸風險監(jiān)測和控制機制等諸多相互協調、制約的制度系統及其對制度執(zhí)行效果的監(jiān)督系統。狹義上的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僅指貸款發(fā)放前的調查工作、貸款存續(xù)期間的管理工作以及貸款出現風險后的監(jiān)督、控制和處理工作。本文采納狹義的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概念,在分析當前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試圖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實際操作對策。
當前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后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fā)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二、沒有嚴格執(zhí)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為:審貸分離機構設置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于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前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文件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于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三、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于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后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后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或有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四、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⑴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要求;⑵一些商業(yè)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⑶按照《擔保法》規(guī)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guī)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⑷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征得保證人書面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⑸不能充分運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的規(guī)定,維護銀行的依法收貸權。
五、內部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⑴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jiān)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⑵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⑶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采取違規(guī)的做法。
六、違規(guī)賬外經營嚴重。違規(guī)賬外經營是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 題。其違規(guī)經營主要采取私設賬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guī)模貸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于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于有效的監(jiān)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于巨大的風險之中。造成違規(guī)賬外經營的主要原因包括:⑴前幾年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層行權力過大,加之地方經濟發(fā)展過熱,資金需求與規(guī)模控制矛盾突出,導致了一些基層行經營行為出現嚴重偏差,違規(guī)經營逐步擴大;⑵個別行領導受個人或小團體利益驅動,無視國家金融法規(guī),置國家三令五申于不顧,存在僥幸心理,隱瞞不報,結果漏洞越來越大;⑶部分行經營管理混亂,內部控制不嚴,監(jiān)督機制形同虛設。
從根本上看,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包括三個方面:制度、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guī)定、信貸工作程序、信貸工作每一程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部門的職責,保證信貸工作中的每一項權力都受到相應的監(jiān)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于發(fā)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保證信貸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信貸風險的控制方案
進行大數據風險控制主要為三部分:征信大數據挖掘,征信大數據加工,大數據風險控制應用。
征信大數據挖掘:
大數據互聯網海量大數據中與風控相關的數據。
電商大數據進行風控,所有信息匯總后,將數值輸入網絡行為評分模型,進行信用評級;信用卡類網站的大數據同樣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非常有價值。申請信用卡的年份、是否通過、授信額度、卡片種類;信用卡還款數額、對優(yōu)惠信息的關注等都可以作為信用評級的參考數據;利用社交類網絡關系數據和朋友之間的相互信任聚合人氣。借款人被分為若干信用等級,但是卻不必公布自己的信用歷史;加上淘寶類的水電煤繳費信息、信用卡還款信息、支付和交易信息,已然成為了數據全能選手;小貸類網站積累的信貸大數據包括信貸額度、違約記錄等等; 第三方支付類平臺支付的方向、每月支付的額度、購買產品品牌都可以作為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數據;生活服務類網站的大數據如水、電、煤氣、有線電視、電話、網絡費、物業(yè)費交納平臺則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個人的基本信息,是信用評級中一類重要的數據類型。
征信大數據加工:
準備階段:業(yè)務理解、數據理解、數據準備;
數據原料:個人基本信息、銀行賬戶信息、銀行流水數據、風控相關互聯網大數據;
數據工廠:基于不同風控模型,數據挖掘于處理;
數據產品:信用等級、信用報告、身份驗證、欺詐監(jiān)測。
大數據風險控制應用:
接入鮮活大數據數據源和自動化決策評分卡,量化風控決策,對接大型電商平臺、獲得垂直信貸場景下的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目前國內神州融大數據風控平臺,整合了全面的征信數據,在大數據風險控制及場景對接做的比較好。
看了“信貸風險包括的內容”的人還看了:
2.信貸風險分類
4.信貸風險的含義
5.個人信貸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