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致富經案例
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致富經案例
創(chuàng)業(yè)是一本書,每個人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都是書中的精彩篇章,今天我們一起看看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致富經相關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致富經案例相關文章。
案例1: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一雙大腳贏得財富迎來她
吳曉凡:這是那邊那個新雞舍,我給它做一道門。
記者:你做這些事沒有困難。
吳曉凡:沒困難,這都挺正常的,習慣了。
記者:捶到腳怎么辦?
吳曉凡:捶到腳它就疼了,現(xiàn)在還是不容易捶到腳了,以前捶得到。砸兩三次有可能就把腳指甲給捶掉了。
眼前這個用腳釘釘子的人叫做吳曉凡,他三歲時候失去雙臂,此后就用腳代替手生活。一年四季無論多冷,他都只穿一雙拖鞋,記者發(fā)現(xiàn),他的腳跟別人的很不一樣。
記者:這個刀痕,這個還記得什么時候割的呢?
吳曉凡:這個好像是去年給雞加料的時候,被鐵網給刮傷了。
記者:我看你腳上傷還不少呢。
吳曉凡:都沒事。
記者:這邊皮好硬。
吳曉凡:是挺硬的。
記者:比這邊(左邊)要硬多了,右邊要硬。
吳曉凡:對,這邊經常拿東西,拿那些東西去割草,還有去做事,都是用這只腳。
記者:我看你翻過來后面有繭嗎?
吳曉凡:還沒什么繭子。
記者:你的腳比正常人寬好多。
吳曉凡:是。
記者:比正常人寬好多。
吳曉凡:自從用腳,用腳做事的時候,它就慢慢地就比那些皮膚要粗糙多了。
吳曉凡平時用右腳干活,用左腳撐著地,在記者好奇這樣能站得住么,他非要和記者比試金雞獨立的功夫。
攝像:曉凡能把腳伸出來。
記者:我也可以。
吳曉凡:我也可以。
記者:那我不可以了,我伸不到。
現(xiàn)在,吳曉凡的這雙腳不僅能釘釘子,還能釣魚,就算穿蚯蚓都很輕松。甚至,他還可以用腳抓雞。
這個習慣用腳做事的男孩現(xiàn)在擁有三個養(yǎng)雞場,成為了涪陵區(qū)知名創(chuàng)業(yè)人物,同時他還和一位女大學生擁有一段遠近聞名的愛情,至今都讓周圍人驚嘆不已。
吳曉凡的表哥羅春龍:反正有點不可思議的感覺吧,真的。他比我早成家,他成家孩子都一歲多了,我才成家的。
四川省重慶市涪陵區(qū)增福鄉(xiāng)延壽村村民李克全:你說平常想起來的話手都沒有了,這樣兩只手一點都沒有,哪里能討老婆,你看人家還討了大學生,是不是。
吳曉凡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靠腳生活的男孩,如何在四年內擁有三座養(yǎng)雞場,他與女大學生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愛情故事?
1993年,3歲的吳曉凡跟隨打工的父母來到福建,在一個悶熱的午后,他和小伙伴們來到一個電壓房前玩耍,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
吳曉凡的父親吳仕華:那個老鄉(xiāng)他說誰家的孩子被電打了,我出去一看,這些指頭都沒有了,這幾個都像這樣子。這些都全部是光的。
記者:燒焦了。
吳曉凡的父親吳仕華:燒焦了。
記者:那為什么把整個手臂都截了?
吳曉凡的父親吳仕華:那個骨頭燒黑掉了,全部燒黑掉了。
吳曉凡因為被電擊而截去了雙臂,年幼的他并不能理解失去胳膊的意義,只是從那以后他開始用腳來代替手。漸漸地,他學會了洗漱穿衣,不僅如此,吳曉凡還能用腳做很多事情,甚至還能用腳幫村里人修電視。這不僅讓村里人稱奇,也讓父母感到欣慰。
吳曉凡的父親吳仕華:全部都佩服他,不管哪家的電視,手機,打不通,電視看不了都來找他。
四川省重慶市涪陵區(qū)增福鄉(xiāng)延壽村村民李克全:親眼看見他上網,那個腳上網,腳趾上網比手指還快,還在田里面抓泥鰍,人家用手都抓不住,他那個腳趾,一下就夾起來了,就這么厲害,你說厲不厲害。
吳曉凡的朋友陳俊杰:我們不會的,他會的,像電視,我們老家安的那種鍋,一般不會的話就打電話給他,他自己幫你,他用腳幫你調方向,直接看到為止。
吳曉凡上到三年級就退學了,除了幫幫鄰居,他就靠閑逛打發(fā)時間。這樣的日子一晃就到了18歲。對于今后的路,吳曉凡也不知道該怎么走。
吳曉凡:因為我畢竟沒手,我可能也是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吧,太小了,你讓我做什么,肯定都不實際,我也沒想的太多。
事情卻在2008年起了變化,一天,吳曉凡下樓接水,碰巧看到打工回來的父母在廚房吃飯,兩人只有一小盤白菜和咸菜下飯,甚至一口咸菜都要就著好幾口米飯吃下去。母親把白菜夾到父親碗中,卻又被夾了回來。一頓飯下來,本就不多的一盤菜還剩了半盤,這一幕,觸動了曉凡。
吳曉凡的母親宋榮美:吃榨菜的時候,那個時候一包榨菜才1毛5一包,我們就吃一天,煮稀飯吃,就是這樣子節(jié)省出來的。
吳曉凡的父親吳仕華:那個時候我打工,他四個人賺錢賺不過我跟我媳婦兩個別人下了班了反正我們都要去做。
吳曉凡:他們太辛苦了,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把這個家撐起來。我一直在家里面這樣玩著,我覺得就不行了,我一直玩著,以后玩都不可能,我就想點做點什么事吧。
養(yǎng)兔子是吳曉凡嘗試的第一個項目,2008年,他買了20只兔子帶回家悉心照料,還給它們做了兔籠,并且每天都要早起去山上割草。
記者:這個練了多久像這種?
吳曉凡:這個應該練了好幾個月了吧。
記者:現(xiàn)在還會割傷嗎?
吳曉凡:現(xiàn)在有時候還是會。
記者:你看你割的時候完全看不見你割的是哪兒,全都被草蓋住了。
吳曉凡:是,我憑感覺割的。
記者:這個萬一比如說草叢中遇到有什么玻璃渣子會怎么辦?
吳曉凡:那個就可能會釘傷。
記者:那你平時就直接光著腳割。
吳曉凡:那我只能光著割,這只腳要把草根拉住,我才能割。
一年多之后,兔子繁育到了500只,吳曉凡被鐮刀割傷的次數可能比他的兔子還要多,盡管他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卻沒能換來回報。由于缺乏飼養(yǎng)兔子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在兔子出現(xiàn)問題后吳曉凡并不能及時解決,因此這些兔子相繼死掉了。
創(chuàng)業(yè)以失敗告終,吳曉凡十分難過,但事情接下來的發(fā)展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料,他沒想到自己竟會迎來一場愛情,而這份愛情也成為了他之后創(chuàng)業(yè)最中堅的力量。
吳曉凡:初戀的感覺真的不一樣,挺完美的想著。我都不敢想象,現(xiàn)在想著還,還有點,感覺挺幸福的吧。這就是愛情的力量,真的不敢想象。
重慶市涪陵區(qū)增福鄉(xiāng),當地有著豐富動植物資源和耕地資源,增福土雞在重慶也小有名氣。2010年,吳曉凡覺得養(yǎng)殖兔子技術難度太高,他打算養(yǎng)殖土雞。
吳曉凡:養(yǎng)雞吧,好管理一點,去喂養(yǎng)它,就放在桶里面給它倒進去就可以了,又小,又好抓。
吳曉凡籌劃著蓋雞舍的事情,沒有多余的錢請工人,他就自己用腳干,搬磚、釘木頭、搭圍欄,一個多月,坐立在半山腰的雞舍終于建好。吳曉凡買回來100只雞苗,為了方便照顧,他便直接住進了雞棚。
記者:這是你床嗎,你要住這兒嗎?
吳曉凡:對,我在這里升溫,就在這里住著。
記者:你為什么要住這啊?
吳曉凡:因為我好給雞舍升溫,用那個柴火給它升溫,你給它加一次柴火就只管20多分鐘。要是這個雞苗來的話,我們在4點多差不多才能睡覺。
小雞苗抵抗力弱,怕寒,吳曉凡便在這間屋子里壘了一個火爐,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每天都睡在這兒,哪怕夜里也都要每隔20分鐘起來加溫。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半年之后,小雞成長了起來,全部賣出去了,4千多元錢,吳曉凡又進了500只雞苗。他還總結出了養(yǎng)雞秘訣。
吳曉凡:養(yǎng)雞哪里很困難啊。
記者:不困難嗎?
吳曉凡:不困難。不管你養(yǎng)什么,你一定要把它對待像自己一家人這樣對待它,它喝的水你人也能喝,它的衛(wèi)生,它能住的你也能住,那它肯定就干凈了,它生病就肯定沒有那么高了,生病率。
這個嘴上口口聲聲說養(yǎng)雞簡單的吳曉凡,準備大干一場,但接下來命運的走向卻充滿戲劇性。
吳曉凡悉心照料著500只雞苗,閑暇之余他開始用手機上網聊天,還因此結識了一位姑娘。從來不敢奢望愛情的他,卻愛上了這個女孩,但他卻不敢有一絲非分之想。
吳曉凡:沒想過,不實際,因為自己都沒手,誰會認可你。
和曉凡在網上聊天的姑娘叫吳金平,是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土木工程的一名學生,2010年認識吳曉凡的時候,她正在上大二。
曉凡與金平在網上互相分享著彼此的生活,兩個人的感情隨著對對方的了解而加深了。一天,當女孩提出要見面的時候,曉凡卻傻眼了。
吳曉凡:她不知道。因為我們開始聊天,她不知道我沒手。
在聊天時,吳曉凡從來沒有提到過自己沒有雙臂,如果實言相告,他怕自己很快就會失去這段愛情??伤紒硐肴?,吳曉凡還是決定說實話。
吳曉凡:我就說,我沒有手,反正我的家庭條件什么的,全部都給她講了。我害怕她不理我,但是我也得說,我不可能騙她,我覺得我騙她,我就對不起我自己。
吳曉凡用腳把這些話敲出來發(fā)給了金平,對方卻遲遲沒有回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天一夜也過去了。在過了幾天煎熬的日子后,吳曉凡終于等來了答案。
吳曉凡:那會兒的心情很復雜,完全沒想到我們有可能,結果她還同意了。
金平居然答應吳曉凡做他的女朋友,這讓曉凡受寵若驚,他每天都給金平打電話,還興奮地告訴別人自己交到了女朋友,但是周圍沒有一個人相信。
吳曉凡的表哥羅春龍:剛開始我們都不相信,打電話那是猜的,肯定別人是不愿意的那種。
吳曉凡的母親宋榮美:我們都不相信,哪里會相信。他大姑爺還說,可能嗎,他說我是不相信的,這樣會不會是騙錢的。
吳曉凡:他們是這樣想的,我沒有這樣想。
記者:因為這在外人看來,這事確實挺不可思議的。
吳曉凡:是挺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是真實的,是這樣,我們互相的感情是走到這一步了,我肯定很相信她。
為了打消眾人的疑慮,也為了讓家人對自己放心,吳曉凡邀請金平放假的時候來家里玩,金平答應了。這對于吳金平來說,可是第一次出遠門,之前從未獨自離開過家。
記者:什么促使你害怕也要過來呢?
吳金平:我就想看一下他。聊了這么長時間吧,總該看一下吧。
吳曉凡:那次我去火車站去接她的時候看到她,反正兩個人一看到就笑了一下,還挺投緣的就感覺,她過來就拉著我的袖子,我們就坐了個公車,就坐到我姐姐那里去,挺正常的,真的挺正常的,就像很久很久就認識了,就沒什么感覺了。
曉凡帶著金平參觀了自己的雞舍,她被曉凡的努力打動了,兩個人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臨近春節(jié),吳金平才回到了家中。這次回家,卻使他們的關系陷入危機。
吳金平:反對的,肯定不同意,要我和他分手。
記者:你跟父母有沒有坐下來好好談談這件事情。
吳金平:想談的,可是一談他們都有點情緒激動。
吳曉凡:是那會兒鬧得挺兇的,也沒辦法,肯定都是本能反應,不管是誰,站在誰的立場,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是這種感覺,我站在他們的那種立場去也是一樣的,遇到了一個男朋友是這樣的,沒手,怎么能接受。
記者:那會兒想過放棄嗎?
吳曉凡:沒想過放棄。我能給她幸福,因為她真的挺幸福的,和我在一起。
即使這樣,吳金平還是對曉凡說了分手,但是這個無臂男孩沒有放棄,每天依然堅持給金平打電話,心情煩悶的時候,他就同他的雞呆在一起。然而,一個意外卻突然發(fā)生了。他悉心照料的雞不久之后也出了問題。
吳曉凡在聲聲鞭炮中迎來了2011年的除夕,過完年三十,他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盛好飼料之后,吳曉凡向圈舍走去,剛一推開門,他就傻眼了。
吳曉凡:往常一樣,打開門就去給它飼養(yǎng),結果打開看到里面那個角上全部都在地上一大堆。一層一層的在上面擠死了,擠壓了。
吳曉凡驚呆了,前一天還好好的雞一夜之間死了一大片,他忍痛把死雞背出去埋在了這些石板下面。
吳曉凡:反正心情里面挺忐忑的,再怎么樣也不能表現(xiàn)出來,讓我媽媽他們看到的話,就不好了。
吳曉凡仔細檢查死去的雞,發(fā)現(xiàn)大部分頭和脖子有傷口,翅膀也有些折斷,聯(lián)想起他剛開始進來的場景,他分析出了罪魁禍首——鞭炮。他趕緊上網查閱資料,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雞是一種很膽小的動物,平時喜歡寂靜的地方,過年的鞭炮劈里啪啦震天響,雞受到驚擾,扎堆亂竄,便都被擠死了。
那怎樣才能讓雞不再害怕鞭炮聲呢?
為了讓雞不再害怕鞭炮的響聲,吳曉凡決定鍛煉它們適應環(huán)境。他準備了一個音箱,每天都在雞舍旁放音樂,聲音由小變大,等到雞逐漸適應最大的音量,曉凡便同時放了幾串鞭炮,這一次,它們果然沒有受驚。
吳曉凡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金平,在金平跟他分手的半年時間里,曉凡一直堅持不懈地聯(lián)系她,2012年,吳金平終于有了回應,寒假的時候,她又重新回到了曉凡身邊。
記者:那你父母當時那么反對,后來你也提分手,為什么又堅持回去了。
吳金平:還是被他的真誠打動了吧,他真的那時候感覺,他特堅強,幾乎每天都給我打電話,發(fā)信息的。
吳曉凡:我一直堅持,我一直堅持我的原則,能不能爭取這個得看兩個人,雙方吧,反正我把我自己該付出的我全部都付出了就行了。
重新贏得了愛情,吳曉凡有著說不出的喜悅。他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他能給金平幸福。吳金平畢業(yè)之后,嫁給了吳曉凡,但是對于曉凡來說,卻始終都有一個遺憾。借著記者的鏡頭,他終于有機會說出了這個遺憾。
吳曉凡:老婆,我這輩子真的對不起你,真的,你為我付出那么多,我感覺挺內疚的。我沒能用我的雙手去擁抱你,這也是很大的一個遺憾,但是我會對你好的,老婆,我會很愛你的,我愛你,老婆。
吳金平:我總感覺跟他在一起挺開心的,可能我都喜歡安逸的生活,就是想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就可以了,不需要他太富有怎么樣,平平凡凡就可以。
結婚之后,吳曉凡最大的目標就是把雞養(yǎng)好。2013年,曉凡擴大了雞舍,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承包了兩個,他把雞通過經銷商銷售到重慶,一年的銷售額能有15萬。
2014年涪陵區(qū)殘聯(lián)知道吳曉凡的事跡后,專門為他拍攝了微電影,還邀請曉凡參演了根據他事跡改變的小品《那一雙溫暖的手》,并到重慶和蘭州進行演出。
余恩來:曉凡是一個很快樂陽光積極向上的小伙子,他通過雙腳來代替雙手,干出了一個小有作為的成績,激勵了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和健全的朋友。
2014年底記者前去采訪的時候,吳曉凡的另一個養(yǎng)雞場正在動工。
吳曉凡:我那邊那個雞場可以養(yǎng)五千多只雞,我現(xiàn)在新建的這個雞場,建好了可以養(yǎng)六千只雞,那邊可以養(yǎng)到兩千多只雞,全部加起來,這應該能養(yǎng)一萬多只雞吧。
四年時間,吳曉凡靠雙腳擁有了三個養(yǎng)雞場,現(xiàn)在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盡全力養(yǎng)雞,不讓妻兒吃苦。
吳曉凡:這就是幾乎就是全劇終了吧,大結局就是這樣的吧,什么都收獲了,什么都有了,最后想的就是把雞場做得越來越大,做到紅紅火火,讓全部的人都能吃到我這樣的雞就可以了。
案例2:身體殘疾可人生并不殘缺 “獨臂鄒渝”
鄒渝,男,1964年6月生,現(xiàn)居住在南岸區(qū)峽口鎮(zhèn)西流村,是遠近聞名的苗木種植大戶,也是一位不同尋常的人物。2014年,被推薦參選“感動重慶人物”,2015年6月,被南岸區(qū)推薦參評6月“感動重慶月度人物”。
失去右手不代表失去生活
鄒渝5歲時,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整個右手的前手臂,成了殘疾人,他卻沒有抱怨與自卑。沒有右手,還有左手,樂觀的他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拿筷子、穿衣服,還堅持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到學校里上課學習,慢慢地鄒渝學會了用僅有的左手做事,自理能力強得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如今, 50出頭的他早已結婚生子。與兒子一桌吃飯,他總會用左手給兒子夾菜,順暢地動作讓你根本不會發(fā)覺他是位傷殘人士,談笑間,鄒渝絲毫不會對自身身體表達不滿或自卑。
與父親率先闖出致富路
鄒渝不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勇于擔負起家庭責任,年輕時他便勤于動腦筋謀出路,希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當時家里有6口人,卻不足3畝地,就種糧食和菜,一家人都不夠吃。”鄒渝回憶說,要打破傳統(tǒng)耕種習慣,才能讓家里人都過上好生活。
于是,鄒渝和父親決定大著膽子種點城里人“稀奇”的東西。80年代,當西流村所有村民都忙著耕田種糧時,鄒渝卻把田里的水放掉了,種上了萬年青、黃桷樹。
苗木之路充滿艱辛,當時鎮(zhèn)里還買不到花卉苗木的種子,鄒渝只能和父親尋遍山里,找野生樹種。顧不上自己的身殘,鄒渝咬著牙一路過來,登山、爬樹、摘果子都難不倒他。終于,花如期地開了。記得第一次,鄒渝把精心呵護的茉莉花裝在背簍里,拿到解放碑花市上賣。一上午,就賺了二三十元錢,在當時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消息馬上傳遍了全村,周邊村民受他影響,紛紛“轉行”發(fā)展花卉苗木,就這樣,鄒渝帶著村民走出了一條苗木種植致富路,如今西流村成了峽口出名的苗木村。
挑燈自學技術成了苗木大戶
成功沒有快捷路,從一介農夫成為苗木大戶,鄒渝付出了很多。最開始村里沒有農技師指導,鄒渝只能自學苗木種植,為了研究不同品種的優(yōu)良種植方法,每次到城里趕場,他總要去書店看苗木農技書,一看就是一下午,經常覺得不過癮,便掏出幾百元直接買書回家學。
白天鄒渝到種植地里鋤草、修枝,晚上便挑燈看種植書到凌晨。鄒渝認為,種植花卉苗木是份有內涵的事,要花心思、動腦子,又要心靜,種久了每株花木都與自己有感情,有時自己栽種出的苗木被賣掉了,心里還念念不舍。
憑著過硬的種植技術,鄒渝家的花卉苗木漸漸成型。2006年,鄒渝又大著膽子承包村民土地,苗木種植規(guī)模擴大到近百畝地,苗木遠銷青海、四川等地,年收入近40萬元。
十年如一日地關懷支持殘疾村民
富裕起來的鄒渝,深知殘疾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他們一樣能鋤草、修枝,他們要的就是信任和機會。”鄒渝種植基地里需要工人,他便把所有機會留給同是殘疾人的村民,周邊10余名殘疾人是他基地的常工。
鄒渝總說,自己的能力太有限,幫村里殘疾人只能讓他們賺點生活費。但事實上,鄒渝帶給村里殘疾人的不只是就業(yè)機會,更多的是讓殘疾人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的殘疾人開始的新的生活,部分人也做起苗木生意,自己當上了老板。
村民李喜全在10年前患上了重度耳聾,是村里的困難戶,由于喪失了聽力,李喜全根本找不到工作,是鄒渝把他請到了基地里做工。“外面都沒人愿意請我,嫌我耳朵不方便,聽不清楚要做的事,只有他愿意雇用我。”提起外出打工的經歷,李喜全很辛酸,“只有鄒渝愿意請我們,他跟我們一樣是殘疾人,我覺得跟這個老板沒有距離。”
在一個沒有區(qū)別、沒有距離的種植基地里干活,有付出便有收獲,“雖然身殘,但我們都想把這個基地弄好。”找到工作賺到錢的李喜全逐漸忘記殘疾帶來的傷痛,變得開朗自信起來。
慢慢地,李喜全也在家里種上了苗木,雖然不成規(guī)模,但他自信地說,他的夢想是成為第二個鄒渝,通過努力成為村里的種植大戶。像李喜全一樣,在鄒渝苗木基地里重拾生活希望的殘疾村民,還有很多。
“我希望帶著他們一起,把村里的花卉苗木種好、遠銷各地,讓他們和我一樣不僅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能創(chuàng)收致富養(yǎng)家。”鄒渝這樣說道。
沒有很高的文憑、沒有健康的體魄,但鄒渝卻用一顆頑強的內心生活,他的堅強樂觀、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奮勤勞和熱心善良,讓他撐起了一個家,更撐起了一個村的致富產業(yè),他為殘疾村民搭起了希望之路、致富之路,讓每個殘疾村民都能像他一樣正常地有尊嚴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