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除以2打一成語
謎面: 7除以2打一成語
謎底:不三不四 。7除以2等于3.5,不是三也不是四,所以是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bù sān bù sì):謂不倫不類,不像樣子的。也指行為不端,不正派。出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易經(jīng)思想,易經(jīng)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六爻每兩爻一組配三才,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與上爻為天。那么“不三不四”,其實就是“不是人”的意思了。
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陳靈公口中還在那里不三不四,耍笑弄酒。”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你這樣子~,也想天鵝肉!”
典故
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命案,被迫削發(fā)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shè)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shè)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nèi)蛉爰S坑里求饒
成語點評
有的稱行業(yè)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shù)字有極大的好感。
古時候,人們普遍熟讀《金剛經(jīng)》,通常把三比作三心,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心,把四比作:清凈心,
不三,自然是理解為:三心不可得大家都理解,自然的要用四來衡量行為規(guī)范,可是又不具備清凈心,
對于這樣不符合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叫:不三不四。
據(jù)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為一“地”為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不僅作為一個數(shù)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征所以中外文學(xué)名著自古以來同現(xiàn)了許多“三部曲”以及“三進”“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的故事情節(jié)漢字也就有了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水成淼三土成垚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之類的變化字意更趨完整此外還有許多名言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等都與“三”有關(guān)細細品味其意深遠。
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古詩以四式為主五言七言絕句五律七律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jīng)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古之文人操四藝琴棋書畫漢書寫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趙孟頫、歐陽洵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元曲四大名門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還有初唐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至于其他方面諸如“四季”“四方”之類的真是舉不勝舉縱觀“四”可以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及后來人們評定的名人名物等遠不止這“四”個名次只是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成為習(xí)俗[1]
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jié)晶“三”與“四”的用法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贊譽可見形容行為不端之人為“不三不四”就是這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