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下面讓小編帶大家去看看吧。
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又稱“馬里亞納群島海溝”,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溝,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關島的馬里亞納群島的東方,該海溝為兩個板塊輻輳俯沖帶,太平洋板塊在這里俯沖到菲律賓板塊(或細分出的馬里亞納板塊)之下。馬里亞納海溝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已經超過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最高處。馬里亞納海溝位于11 °20′N,142°11.5′E,即于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 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之間,北起硫黃列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島、日本、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處在斐查茲海淵,為11095米,是地球的最深點。這條海溝的形成據估計已有6000萬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溝的一部分。
溝底世界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將不能露出水面。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瑪峰,但探測深海的奧秘卻是極其困難的。1960年1月,科學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成功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底進行科學考察。海溝底部高達1100個大氣壓的巨大水壓,對于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深海是一個高壓、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溫度是2℃(在極少數(shù)的海域,受地熱的影響,洋底水溫可高達380℃)。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深的海底,科學家們竟然看到有一條比目魚和一只小紅蝦在游動。有的理論認為深海海溝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地殼的劇烈凹陷。
生命線附近
有一種說法認為,亞洲與大洋洲的海上分界線就是馬里亞納海溝(陸上的是新幾內亞島)。另外也有說法認為,阿拉弗拉海是他們的界限。但事實上,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界限至今都未被確定。大多數(shù)高中教科書采用的是阿拉弗拉海的說法。馬里亞納海溝北有阿留申群島、千島、日本、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6000米以上。最深處在斐查茲海淵,深度為11,095米,是地球的最深的區(qū)域。
形成原因
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7年蘇聯(lián)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929米的新記錄。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制造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創(chuàng)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巖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后逐漸熔化而消失。在發(fā)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qū)域,表現(xiàn)為火山爆發(fā)和地震。
溝底生物
潛水員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fā)現(xiàn)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fā)現(xiàn)僅18厘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假如人們不是親眼見到這許多的深海生命體,只聽其傳言,會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因為,這些看起來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經受起數(shù)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就拿人們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魚來說,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這就是說,這條小魚在我們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把鋼制的坦克壓扁。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深海小魚竟能照樣游動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里,人們見到了幾厘米的小魚和蝦。這些小魚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這么大的壓力,不用說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堅硬的東西,也會被壓扁的。2014年12月,科學家在馬里亞納海溝8145米的海床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魚類,這比先前紀錄深了將近500米。參加研究計劃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這個奇特生物據信是“獅子魚”,“當它游泳時,看起來像有個奇怪的卡通狗鼻子背后浮動著濕紙巾。”這種魚渾身成白色,頭大、眼睛小、沒有魚鱗,通常較人類的手掌稍長。英國亞伯丁大學(Aberdeen University)科學家杰米生(Alan Jamieson)博士表示:“這種棲息深度很深的魚,不像我們所曾看過的東西,也不像我們已知的任何東西。”[1]
世界之最
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其最深處叫斐查茲海淵。是地球已知的最深點。探測深海的奧秘是極其困難的,1960年1月,科學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成功下潛至馬里雅納海溝進行科學考察。
記錄
1992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耗資5000萬美元研制出“海溝”號水下機器人。“海溝”號長3米,重5.4噸,它是纜控式水下機器人,裝備有復雜的攝像機、聲納和一對采集海底樣品的機械手。它的研制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考察查林杰海淵。
經過數(shù)次失敗后,1995年3月24日,“海溝”號機器人被12000米長的一次纜緩緩放向海底,母船操作室內的17個監(jiān)視器顯示出潛水器發(fā)回的圖象資料。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行進”,“海溝”號到達查林杰海淵底部,這時測深表顯示的水深值是10903.3米,修正水深為10911.4米。修正水深是根據水壓測定的值,通過含鹽量、水溫資料修正后的深度。“海溝”號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潛深紀錄,比原有紀錄深了15米。此后,“海溝”號還進行了試樣采集及拍攝等考察活動,人們從它傳回的圖像中看到:茶色的海底泥土上,有一些白色的像海參一樣的生物在蠕動,旁邊還游動著數(shù)條小魚。此前,確認有魚的最深水深是8370米。
微生物
1960年1月23日,瑞士著名深海探險家雅克·皮卡爾與美國海軍中尉沃爾什乘著“的里雅斯特”深水探測器,成功潛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創(chuàng)造了當時最深的潛水深度。這個深度的水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對于人類來講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當他們潛到9785米深的時候,潛水器發(fā)生了劇烈的震動,導致一塊19厘米厚的舷窗玻璃出現(xiàn)了輕微的裂痕。雅克·皮卡爾非常擔心會有意外發(fā)生,但是他不愿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們繼續(xù)下潛,就像剛才一樣。沒有多余的廢話,我和同伴一致決定。”雅克曾在回憶這次潛水時說,“這并不長的11公里的距離,花了他們5個多小時的時間。”但巨大的水壓使得他們僅僅在海底呆了20分鐘后,就不得不返回。雅克·皮卡爾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人類從未見過的深海動物:30厘米長的樣子像海參的歐鰈魚,形狀扁平的魚。在深海這個高壓、漆黑、冰冷的世界,居然還有生物悠閑自在地生活著,讓他們很震驚:“那趟旅行最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那些從潛水器舷窗外游過的魚類,我們震驚地發(fā)現(xiàn)在那么深的海底,竟然還生活著一些相當高級的海洋生命。”因為在此之前,科學界已經認定如此之深的海域中絕對不可能有生物存活下來。
礦藏
2011年1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考察,發(fā)現(xiàn)那里儲存著大量碳,這意味著海溝在調節(jié)地球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比人們之前認識的更為重要。馬里亞納海溝就像是個沉淀物收集器,被海溝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比6000米深的海底平原上的碳含量高。這說明了海溝里碳含量比研究人員此前認為的高,他們以前沒意識到深海里還有這么一個二氧化碳收集槽??茖W家們下一步的想法是把研究結果量化,算出深海海溝里的碳含量到底比其它海域多出多少,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具體是多少,這些數(shù)據能幫助科研人員更好了解深海海溝在調節(jié)氣候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