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哪里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臺灣(Taiwan)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 東北鄰琉球群島,[2] 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由于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之交界,自然景觀與生態(tài)資源豐富多元。人口約2350萬,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會區(qū), 其中以首要都市臺北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qū)最大。
歷史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 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鄭成功收復; 清代1684年置臺灣府,屬福建省, 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光復; 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zhàn)失利中退守臺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yè)化戰(zhàn)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臺灣經(jīng)濟奇跡, 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于1990年代躋身發(fā)達經(jīng)濟體之列。 臺灣制造業(yè)與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全球領先。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住民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 近現(xiàn)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xiàn)多元風貌。
地名稱呼
“臺灣”(漢語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并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歷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右圖上方為“臺灣”名稱的繁體漢字正式書寫,在臺灣地區(qū)官方“國書”、文件和教科書等正式場合中使用; 下方的書寫多用于民間與媒體。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40] 三國時期稱“夷洲”; 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間對臺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臺灣北部)、“北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qū)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后鄭經(jīng)改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并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而臺灣由于物產(chǎn)豐富,又稱“寶島”。 臺灣地區(qū)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華臺北”。
地理概況
臺灣地區(qū)(臺澎金馬)的地理位置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 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huán)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qū)各國海上聯(lián)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zhàn)略要地。現(xiàn)今的臺灣地區(qū)范圍包括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烏丘列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與中洲礁及周圍附屬島嶼。臺灣采用東經(jīng)120度的UTC+8時區(qū)(“國家標準時間”)。
臺灣島東部多山,向西逐漸過渡為丘陵與平原臺灣島。
臺灣島地處板塊交界處,是地震多發(fā)區(qū)是由歐亞板塊、沖繩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而隆起的島嶼,地殼運動與造山運動發(fā)達使臺灣地形復雜多樣,絕大部分地質構造由歐亞板塊組成,菲律賓板塊則往下成為隱沒帶。東部和南部地區(qū)受呂宋火山島弧等板塊影響形成復雜地質,如與花東縱谷地質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脈。地處板塊交界處也使臺灣有許多容易引發(fā)地震的地體斷層,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間中國共發(fā)生的3888起5級及以上地震就有35.9%發(fā)生在臺灣。[204-205] 因位居環(huán)太平洋火山帶使臺灣有數(shù)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應的火山地形,不過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外并無明顯活動。臺灣也因位處斷層地帶
臺灣東部海岸的清水斷崖而有眾多的溫泉景點,吸引許多中外游客觀光。臺灣島四面環(huán)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可分為岬角與海灣相間的北部巖岸、海岸線平直單調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鄰的東部斷層海岸。 臺灣島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臺地五大地形,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東部的山區(qū)地形,可耕地占24%。山脈走向大致與地質構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則是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五大山脈由東到
花東縱谷平原的田園風光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臺灣海拔超過3000米的山峰有268座,最高點是海拔高度3952米的玉山主峰,亦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最高峰,也使臺灣島成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西部沖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較平坦的山麓丘陵與臺地,丘陵大部分為紅土臺地受河川侵蝕切割而成,主要丘陵有竹東丘陵、竹南苗栗丘陵等;臺地多為頭嵙山層礫石層與晚更新世紅土堆積而成,主要臺地有林口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等。受地殼變動、河流作用與差異侵蝕影
臺東縣的離島鄉(xiāng)鎮(zhèn)綠島的朝日溫泉響,臺灣一些山區(qū)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較周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會發(fā)展成聚落,如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積作用盛行和地盤隆起的離水作用,在中下游與沿海地區(qū)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臺灣絕大多數(shù)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平原地形以最大平原嘉南平原為主,還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東平原、新竹平原等,以及東部的蘭陽平原和花東縱谷平原等。臺灣島周圍還有澎湖列島、蘭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和花瓶嶼等火山島,分布在南部海域的琉球嶼、七星巖、東沙島、太平島和中洲礁等珊瑚礁島,以及釣魚島、金門島、馬祖列島等大陸島。
臺灣第一高山玉山海拔3952米氣候生態(tài)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
氣候
臺灣“雪鄉(xiāng)”合歡山冬季的雪景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qū),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xiàn)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qū)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臺灣進入梅雨季節(jié)。6月到9月為臺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臺北都會區(qū)是盆地地形,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夏季最高氣溫常可達35℃及以上, 7月平均氣溫可接近30℃。臺灣島四面環(huán)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冷空氣受海洋調和,冬季氣溫相對華南地區(qū)稍顯溫暖。冬季臺南以北的平地氣溫偶爾出現(xiàn)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氣溫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
2001年中度臺風百合過境后臺北市的沒頂車輛溫可高達18℃左右。合歡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勢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臺灣降水豐沛、氣候濕潤,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500毫米,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節(jié)、位置、海拔標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隨之變化。東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國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區(qū)火燒寮就在臺中市。武陵森林游樂區(qū)秋季的楓紅景象灣東北部,被稱為中國“雨極”,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豐沛而被稱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高峻山脈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臺灣是中國受臺風影響最多的地區(qū)之一,6月至9月是臺風季,每年夏秋兩季平均有三至四個臺風。臺風提供豐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易引發(fā)洪水與泥石流等災害。若缺少夏季臺風帶來的雨水,冬季易出現(xiàn)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壩,雨季蓄水兼發(fā)電,旱季提供民生用水。臺灣大、小河川密布,大部分河流受到山脈走向的影響,主要往島嶼西方或東方流入大海。因最大分水嶺中央山脈位置偏東,主要河川多。
臺灣特有的櫻鮭亞種櫻花鉤吻鮭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長度最長、中部的濁水溪,流域最廣、南部的高屏溪及長度與流域面積第三、北部的淡水河。大多數(shù)湖泊坐落在西部,僅有少數(shù)為天然湖泊,最大的是面積7.93平方千米的日月潭,[217] 其余以人工修筑的水庫和埤塘居多,包括面積17.14平方千米的最大水庫與湖泊曾文水庫、石門水庫、虎頭埤等。[218] 臺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8.5%,種類主要受海拔高度影響。海拔700米以下是亞熱帶闊葉林,海拔700-1800米是闊葉林,1800-2500米是混合林,2500-3500米是針葉林,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是苔蘚或草原。臺灣島棲息著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11%的動物和27%的植物為地區(qū)特有種,如山區(qū)水域棲息的櫻花鉤吻鮭等。島嶼上生長著超過3000種被子植物和640多種真蕨植物,同時也有3000多種魚類及超過500多種鳥類生活在島嶼上。
政治體制
臺灣地區(qū)行政當局、臺灣政治體制、臺灣地區(qū)選舉臺灣當局依據(jù)《“中華民國憲法”》和三民主義成立,“憲法”采行孫中山提出的五權憲法架構,把“政府”組織分成5個機構運作,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jiān)察院”,采行“半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為臺灣地區(qū)“元首”,對內負責政治上的最高責任,為軍隊最高統(tǒng)帥,對五院有協(xié)調爭議權,并直接任命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長”,對外代表臺灣地區(qū),1996年起實施公民直選,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