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起源
大西洋是地球四大洋之一,大西洋氣候期是全新世期間溫度最高降雨量最多時期。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大西洋形成的原因,歡迎閱讀。
大西洋形成的原因
板塊構(gòu)造理論認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大陸板塊相對移動產(chǎn)生的張裂而形成裂谷,地幔物質(zhì)從裂谷處涌出凝結(jié)成海嶺,地幔物質(zhì)繼續(xù)不斷地從海嶺頂部的開裂處涌出凝結(jié),形成大洋地殼,并向海嶺兩邊推移擴張,使裂谷逐漸發(fā)展成大洋。大西洋的形成,大約是從1.8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開始的。最初先是從北美洲東部與非洲西北部拼連處分裂,出現(xiàn)了中大西洋。
到了1.35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中大西洋向北大西洋擴展到格陵蘭島西部,而南美洲與非洲已經(jīng)裂開,經(jīng)過6千萬年左右的板塊張裂運動,南大西洋已發(fā)展成一個大洋,而北大西洋又向北延伸,使格陵蘭島與歐洲分離。到第三紀以后,已經(jīng)形成了與北冰洋相通的S形大西洋,直到現(xiàn)在北大西洋海嶺和南大西洋海嶺中脊,仍是地幔物質(zhì)上涌形成新洋殼的地帶,說明大西洋還在繼續(xù)擴展中。
大西洋的介紹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8221.7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積調(diào)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6度與南冰洋接連,東面為歐洲和非洲,而西面為美洲。大西洋的中文名稱,最早來自于萬歷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全圖》。大西洋這個中文名稱,最早來自于萬歷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廣東肇慶所翻譯的一本名叫《山海輿地全圖》的世界地圖冊,雖然從今天的角度看該地圖錯誤頗多,但是其中大西洋這個中文翻譯從那時起便一直沿用至今。世界第二大洋,古名阿特拉斯海,名稱起源于希臘神話中的雙肩負天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位于歐洲、非洲與北美、南美之間,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jīng)線(西經(jīng)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jīng)線(東經(jīng)20°)與印度洋為界。包括屬海的面積為9431.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8655.7萬平方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327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2336.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735.9米,已知最大深度為9218米。
大西洋的地理位置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并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jīng)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jīng)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jīng)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溝通。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jīng)線與印度洋分界(東經(jīng)147度),東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經(jīng)線與大西洋分界(西經(jīng)68度),北經(jīng)白令海峽與北冰洋連接,東經(jīng)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jīng)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通印度洋大洋東西較狹窄、南北延伸,輪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長約1.6萬公里。大西洋的赤道區(qū)域,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約2400多公里。
大西洋的面積,連同其附屬海和南大洋部分水域在內(nèi)(不計島嶼),約9165.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為3597米,最深處位于波多黎各海溝內(nèi),為9218米。
大西洋東西兩側(cè)岸線大體平行。南部岸線平直,內(nèi)海、海灣較少;北部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海灣、內(nèi)海、邊緣海較多。島嶼和群島主要分布于大陸邊緣,多為大陸島。開闊洋面上的島嶼很少。主要的島嶼和群島有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紐芬蘭島、古巴島、伊斯帕尼奧拉島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許多群島,格陵蘭島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在幾個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積最廣,流域面積達4742.3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圣勞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剛果河(扎伊爾河)、尼日爾河、盧瓦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等。主要的屬海和海灣是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幾內(nèi)亞灣、哈得孫灣、巴芬灣、圣勞倫斯灣、威德爾海、馬尾藻海等。
根據(jù)大西洋的風(fēng)向、洋流、氣溫等情況,通常將北緯5°作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陸界比在南半球的陸界長得多,而且海岸蜿蜒曲折,有許多屬海和海灣。[2]
海陸地形
洋面狹長,呈S形。以赤道為界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大西洋海岸曲折,屬海和島嶼眾多。重要的屬海︰西側(cè)有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圣羅倫斯灣、哈得遜灣和巴芬(Baffin)灣;東側(cè)有地中海、黑海、北海和波羅的海。重要的島嶼有︰斯匹茨卑爾根(Spitsbergen)島、熊島、格陵蘭島、冰島、不列顛群島、法羅群島(Faeroes)、謝德蘭(Shetland)群島、亞速群島(Azores)、維德角(Cape Verde)群島、大小安地列斯群島、百慕大群島、馬德拉(Madeira)群島、卡納里亞斯群島(Canaries)等。南大西洋的海岸線比較平直,主要島嶼有亞森欣(Ascension)島、圣赫勒拿(St. Helena)島、特里尼達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Tristan deCunha)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戈夫(Gough)島等。
大西洋海洋資源
大西洋海洋資源①委內(nèi)瑞拉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海底油田和委內(nèi)瑞拉和特立尼達島之間的帕里亞灣油田。已探明儲量40.2億噸,天然氣8624億立方米。近年來油田年開采量近1億噸 ;天然氣50億立方米。②墨西哥灣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灣和美國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其中坎佩切灣石油探明儲量近50億噸(1978),美國所屬墨西哥灣大陸架區(qū)石油儲量為20億噸,天然氣儲量3600億立方米。東大西洋油氣帶包括:①北海大陸架油田,已探明儲量超過40億噸,天然氣為3萬億立方米( 1977 )。近年來石油年產(chǎn)量達1 億多噸,天然氣年產(chǎn)量近1000億立方米。北海油田的開采極大地改善了北歐國家的能源條件,然而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風(fēng)暴,且多陰雨,給海上鉆探、開采帶來艱巨性,并提高了采油成本。②幾內(nèi)亞灣一帶以尼日利亞為主的海洋油區(qū),其儲油量約26億噸。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陸架也相繼發(fā)現(xiàn)油氣資源,部分已投產(chǎn)。
海底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國東北部蘇格蘭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島外側(cè)的大陸架。英國的海底煤藏量不少于5.5億噸,每年采煤量達2000~2500萬噸。此外在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亞、意大利等國沿海海底也發(fā)現(xiàn)有煤的儲藏。在北美加拿大的紐芬蘭島東側(cè)有世界最大海底鐵礦。估計儲量超過20億噸,已開采。波羅的海、芬蘭灣也有海底鐵礦。大西洋還有重砂礦,美國、巴西、阿根廷、挪威、丹麥、西班牙、葡萄牙、塞內(nèi)加爾等海岸外都有發(fā)現(xiàn)。大西洋深4000~5000米海底廣泛分布著錳結(jié)核,總儲量約1萬億噸,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其富集程度和品位均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生物資源豐富,最主要的是魚類,其捕獲量約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獲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漁獲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60年代以后低于太平洋,大西洋生物資源退居第二位。但單位面積漁獲量達250千克/平方千米,居世界首位。捕獲量最多的是東北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島周圍,年漁獲量約占大西洋總漁獲量的45% ,單位面積產(chǎn)量平均達830千克/平方千米,大陸架區(qū)域約1200 千克/平方千米。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漁獲量占總漁獲量的20%,單位面積平均漁獲量690千克/平方千米。其中紐芬蘭 、美國、加拿大東側(cè)大陸架海域單位面積產(chǎn)量高達1500千克/平方千米,是世界大洋中單產(chǎn)最高的漁場。另外,加勒比海、比斯開灣、安哥拉、納米比亞沿海也是重要的捕漁區(qū)。大西洋靠近南極洲的海域是磷蝦和鯨的重要捕獲區(qū)。大西洋海域捕獲的主要魚類有鯡魚、北鱈魚、毛鱗魚、長尾鱈魚、比目魚、金槍魚、鮭魚、馬古鰈魚、海鱸魚等。這些魚主要分布在大陸架和島嶼附近陸架區(qū)。開闊水域特別是熱帶海域尚有帆魚和飛魚。西歐和北美沿岸區(qū)盛產(chǎn)牡蠣、貽貝、海扇、螯蝦和蟹類。當(dāng)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國家在積極發(fā)展人工養(yǎng)殖貽貝、沙噀等軟體動物。
大西洋有5個水層構(gòu)成的生物帶。自洋面至洋底為︰1.海濱底棲帶,最大深度在60公尺以內(nèi),包括各種近岸的動物和大部分海藻;2.光亮帶,最大深度在180公尺以內(nèi),屬陽光能照亮的部分,棲息在該帶的生物包括大量浮游動植物,提供海洋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90%;3.中深帶,深度在200~900公尺,是抹香鯨和烏賊的生活帶;4.深洋帶,深度在900~4,000公尺,為黑暗帶,是發(fā)光動物棲息帶;5.底棲帶,深度在4,000公尺以下,棲息著結(jié)構(gòu)原始的動物。
漁業(yè)
海洋資源豐富,西北部和東北部的紐芬蘭和北海地區(qū)為主要漁場,盛產(chǎn)鯡、鱈、沙丁魚、鯖、毛鱗魚等,其它尚有牡蠣、貽貝、螯蝦、蟹類以及各種藻類等。海洋漁獲量約占世界的1/3-2/5左右。南極大陸附近產(chǎn)鯨、海豹和磷蝦,海獸捕獲量也很大?! 〈笪餮笳加惺澜缟弦话胍陨系臐O場。高產(chǎn)區(qū)在南北美沿岸。紐芬蘭岸外地處灣流與拉布拉多洋流匯合處,是世界上最富的漁場。20世紀後半期的過度捕撈,使幾個傳統(tǒng)漁場造成魚荒,在北大西洋尤為嚴重。洋底蘊藏極為豐富的錳核。在非洲西南部岸外海底有大量金剛石砂礦。北海和墨西哥灣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英國諸島岸外有少量的煤和錫。世界溴產(chǎn)量的70%產(chǎn)自大西洋海水。
礦物
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北海、幾內(nèi)亞灣和地中海均蘊藏有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
猜你感興趣:
4.海灘是怎樣形成的
5.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6.海洋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