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簡介
雍正皇帝簡介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關于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這一方面,每部電視劇都不太一樣,那么歷史上雍正怎么死的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雍正皇帝簡介和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的解答,希望能幫到大家!
雍正皇帝簡介
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于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于康乾盛世的連續(xù)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歷。
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
雍正暴死之謎——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死在圓明園離宮中。官方記載說他是忽然發(fā)病身亡。作為第一手資料的《起居注冊》中是這樣記載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下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下豫。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戌時(午后七時至九時)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寢宮發(fā)布遺詔給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龍馭上賓于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由大學士宣讀朱筆諭旨,著寶親王繼傳。”
然而民間卻流傳著雍正遇刺身亡的故事。例如《滿清外史》、《清宮遺聞》、《清宮十三朝》等等記載說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了皇帝。呂留良文字獄于雍正六年發(fā)生。十年十二月,留良、葆中父子被處死。其親人也被嚴加處置,另一子毅中斬決,孫輩發(fā)配極邊為奴。傳說四娘以宮女身份混入皇宮侍奉皇上,伺機行刺。還有傳說四娘在呂案發(fā)生后逃亡外地,練就一身功夫潛入宮內,以飛劍砍去清帝腦袋。還有人傳說除四娘外還有一位名為魚娘的女子做幫手。即使下筆謹嚴的學者,在提到世宗死時,也會提及這些傳聞。但有人認為這種行刺之說純屬謠言。首先,呂案發(fā)生后,其家人皆受罰,無漏網之魚。
其次,四娘根本不可能混進宮。雖然曾經也有過罪犯眷屬特別是15歲以下女子,沒收入宮為奴,像株連在呂案中的嚴鴻逵、黃補,其妻妾子婦即服侍于功臣家,然而呂氏的孫輩在寧古土基成為奴隸,犯大罪的人犯多是這樣下場。所以四娘不可能混入宮內。
還有,皇帝實際上一年之中的三分之二都駐蹕在圓明園這個離宮。紫禁城內明令整肅,與有“亭臺園林之勝”稱號的圓明園根本不可比較。因此,他“自新正郊禮畢移居園宮,冬至大祀前始還大內”,“蓋視大內為舉行典禮之所,事畢即行,無所留戀也”。園內內閣及各部院等機構之規(guī)模宏大與大內不相上下。雍正二年起,便設護軍營,一個女子根本不能飛檐走壁,穿過晝夜的巡邏和森嚴的戒備,輕易地就進入寢宮,刺殺皇帝。因而,雍正遇刺身亡的說法便受到了一定的質疑。
又有人認為世宗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壽終正寢,他可能是服丹藥中毒而亡。這是從宮中檔案等資料中推出的結論。世宗生前,在宮中曾蓄養(yǎng)了一些僧道異能之士,他死后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嗣主乾隆忽下了驅逐煉丹道士出宮的諭旨。
新君剛登基,尚有眾多事務待理,而緊急驅逐數(shù)名道士,這種做法確有奇怪之處,乾隆說其父視僧道如俳優(yōu),未聽一言,未服一藥,這顯然在為父親辯解。否則又怎會突下逐客令?他又說這幾個道士早就該受驅逐,但為何世宗容忍他們在宮中?乾隆如果為的是崇正道、黜異端,就應該加以排斥,然而他卻沾沾自喜地稱:“朕崇敬佛法……仰蒙皇考嘉獎,許以當金法會中契超無上者,朕為第一。”而且,還善待超盛、元日兩僧讓他們來京瞻仰梓宮。
驅逐道士的同日,乾隆另降一道諭旨諭令內監(jiān)、宮女,告誡他們不許妄行傳說國事,“恐皇太后聞之心煩”,“凡外間閑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此事也值得注意,“中毒身亡”論者認為此事必與世宗橫死有關,否則為何皇太后所見外間閑話會心煩。
雍正帝的死因被這種種說法蒙上了層層的神秘面紗,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雍正皇帝軼事典故
資助書生
雍正帝當皇子時喜歡微服出行,廣結俠義。某年到杭州,準備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剛出涌金門,看到一個書生在賣字,筆法頗為精到,胤禛便讓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其中有個“秋”字,書生卻將“火”字旁寫在了左邊。胤禛便問:“這個‘秋’字你是不是寫錯了?”書生不以為然,說沒寫錯,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開讓胤禛比對。胤禛說:“你既然如此博學,為何不去博取個功名呢?干嘛要在這賣字為生?”書生說:“我家里窮,連老婆孩子都養(yǎng)不活,只能靠賣字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貴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說:“我這有錢,可以資助你博取個功名,到時候別忘了我就行。”書生萬分感謝,后來還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時胤禛也已登基,一日從名冊上看見書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內。胤禛隨手寫了一個“和”字,故意將“口”字邊寫在了左邊,然后讓人拿給書生看。書生不明所以,回答說這是個錯字。胤禛微笑不語。第二天,胤禛讓書生拿著詔書去浙江,浙江巡撫受詔,詔中說:命此書生在涌金門再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