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空杯心態(tài)有哪些正確的方法
空杯心態(tài)象征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tài)。生活中想要塑造空杯心態(tài)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空杯心態(tài)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空杯心態(tài)的介紹
1、空杯心態(tài)是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永不滿足。
就是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進行重整,清空過時的,為新知識的進入留出空間,保證自己的知識總是最新;就是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學習,永遠保持心的活力——在紅塔集團山高人為峰的企業(yè)理念中,我們將這種心態(tài)喻為“尋覓更高的山峰”。
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過程,最讓人沉醉,因為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zhàn),自己的潛能得到了拓展——還有比這更有誘惑的嗎?
2、空杯心態(tài)是對自我的不斷揚棄和否定。
事物的發(fā)展是經(jīng)過否定實現(xiàn)的。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是“外在否定”和“內(nèi)在否定”協(xié)同促成的結(jié)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運動過程。
客觀事物的復雜性,人們認識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實踐只能是接近真理的過程。昨天正確的東西,今天不見得正確;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21世紀不見得可行。由于一個人的知識不可能無限,信息不可能無限,修養(yǎng)也不可能無限,這都決定了他難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犯下錯誤。不論組織還是個人,不犯錯誤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錯誤才是客觀的現(xiàn)實。
曾子曰:“吾將日三省吾身”。生活中還流行著一句充滿智慧的哲言:“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很重要,認識自己很困難,否定自己則難上加難。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誠、需要膽魄!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3、空杯心態(tài)就是忘卻過去,特別是忘卻成功。
受到批評要警惕、警醒,得到贊揚更要警惕、警醒。在鮮花和掌聲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這便是成熟和進步,這便是空杯心態(tài)。
4、空杯心態(tài)就是不斷清洗自己的大腦和心靈。
從前有個人叫商湯,他的洗澡盆寫了九個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時候,外洗身,內(nèi)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暢”。他洗澡時外去身上污垢,內(nèi)去內(nèi)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暢。我們通常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時候,還怨這個恨那個,真糟糕,不洗也罷。真正的洗澡,應該是外洗身,內(nèi)洗心,把外在和內(nèi)在的過時的東西、心靈的雜草、大腦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體洗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
5、空杯心態(tài)就是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有的企業(yè)花錢培訓員工,有的員工學到了東西,而有的員工則抱怨沒的學,其實,有的學沒的學,關鍵在于自己想不想學,有否“空杯心態(tài)”。還有的人,學習懷有很重的功利目的,不是真正學習去了,而是為了混文憑。混上了文憑,評職稱;評上了職稱,往上爬。學習,成了工具和手段,別說“空杯心態(tài)”,連起碼的學習心態(tài)都沒有,能學到真正的學問嗎?
其實,在職場上真正經(jīng)得起風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空杯心態(tài)”的人。我們有的時候是不是認為自己在某個行業(yè)里做了很多年,就認為是這個行業(yè)里的行家里手,沒有我不懂的東西。于是別人在自己眼里都是外行,別人講的東西都聽不進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加快,如果不虛心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即使你原來的專業(yè)知識很扎實,也一樣會被社會的進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
塑造空杯心態(tài)的方法
1、學習的三境界。
自古以來,人們把求學成才的經(jīng)歷劃分為三個過程,來激勵自己或他人。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推清代王國維引用三句古詞來形容成大學問人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歸納的三境界,第一境界為求學與立志之境,此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為“行”之境界,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堅忍不拔。第三境界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后來,有人效仿“三境界”劃分法,又歸納整理出許多“三境界”來,列舉如下:有人研究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發(fā)現(xiàn)了學習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樂之”。
還有的把讀書三境界歸納成:為知、為己、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滿禪機語言來說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還有文人總結(jié)讀書三境界如《桃花源記》中所寫的“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也有把三境界引為企業(yè)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負”;第三境界是“大手筆”。
今人讀毛主席詩詞,集之為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此行何處,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第二境界是“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第三境界是“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掩卷思之,林林總總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訴人們:第一要立志,要確立人生目標;第二要為實現(xiàn)目標而鍥而不舍的奮斗;第三是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一定會成功。
2、永不自滿。
世界球王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參加過1364場比賽,共踢進1282個球。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紀錄。他超凡的技藝不僅令萬千觀眾心醉,而且常使球場上的對手拍手稱絕。他不僅球藝高超,而且談吐不凡。當他個人進球記錄滿1000個時,有人問他:“您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笑了,意味深長地說:“下一個。”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尋味,像他的球藝一樣精彩。
3、嘗試歸零的感受。
哈佛大學校長來北京大學訪問時,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有一年,校長向?qū)W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后告訴自己家人,不要問我去什么地方,我每個星期都會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校長只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nóng)村,嘗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農(nóng)村,他到農(nóng)場去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干了四個小時后,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jié)帳。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憐的老頭"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huán)境后,卻覺著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郡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
這三個月的經(jīng)歷,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新鮮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tài)以后,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有趣,也不自覺地清理了原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定期給自己復位歸零,清除心靈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
4、不停地倒掉大腦中的渾水。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xiàn)象:如果一個杯子有渾水,不管加多少水,仍然渾濁;但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水,它始終清澈。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很多人,一旦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工作起來非常熟練,無須接受新的學習,總覺得一些領導、管理、營銷理論也學得差不多了,業(yè)務知識在平時的工作中也在不斷地應用,雖然也想著繼續(xù)學點東西、不斷充實自己,但是因為有了老的知識——即“杯子中的渾水”,學進去的東西并不能在實際工作中好好地運用,然后慢慢地變成了“吃老本”。殊不知,社會每時每刻都在前進,周圍的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如若有了“空杯心態(tài)”,大家都把自己完全當成新生,虛心地向周圍的同事、同行、客戶等學習,我們就會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競爭社會要求了。
“人要有空杯心態(tài)和海綿心態(tài),讓自己從學徒的心態(tài)開始前行”。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有相應的成就感---認為“也不過如此”。這個時候產(chǎn)生的成就感一方面有利于我們增強對學習新事物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與信心的增強一同滋長的還有我們的浮躁心理和驕傲心態(tài)。如此一來,求知欲下降了,自傲心理加強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于是便有了半杯水、半桶水,再也無法融進更多的知識。
保持空杯心態(tài)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里原來的水給倒掉。人的大腦就如同電腦一樣,你只有不斷刪除那些過時的知識和經(jīng)驗,才能不斷接受新的東西。否則,你的大腦和心靈就會被一些無用的垃圾塞滿而死機。
5、成功是失敗之母。
一匹駿馬在森林運動會上獲得了“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但從此也就失去了他以往平靜自在的生活,它的應酬之多,絕不少于奧運會冠軍,大家給予它最好的禮遇和贊美。
猴子大款給他送來了黃金馬掌,又大又厚,每一個有一斤多重,它穿上以后,每一步都能發(fā)出動人的音樂;狐貍省長把他的馬鞍換成了用珍珠金線編織成的華麗的馬鞍,披在背上閃閃發(fā)光。它自己也覺得他不再是一匹平常的馬了,它找鐵匠打制了一個圓圓的鐵盒子把獎牌裝著,用五彩的錦繩掛在脖子上!它就是這樣的風光的出入在各種隆重的場合。
很快,一年過去,森林運動會又開始了。雄心赴赴的它再次進入了比賽,但是沒有多久,它氣喘吁吁了,身上的馬鞍、腳上的金馬掌和脖子上的鐵盒子讓它跑不動了,身邊只有呼嘯而過駿馬。
解放初期,毛澤東有一次和周谷城談話,毛澤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說:“成功也是失敗之母。”毛澤東思索了一下,說:“你說得好。”
的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其中的道理也被大多數(shù)的人認識和接受,可周谷城卻在領袖面前翻出新意,并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肯定,說明成功是失敗之母也有很大的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人們著眼于失敗能給人以啟迪,在未來的實踐中能有的放矢,避免重蹈覆轍,從而迎來成功。從這個道理上說,經(jīng)過失敗的人更有希望實現(xiàn)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很大的正確性。可是,當人們?nèi)〉贸晒螅镜靡鉂M,意氣風發(fā),人會放松警惕,放棄進取,一旦被對手乘虛而入,失敗轉(zhuǎn)瞬即至。從這個道理上說,難道不是成功孕育了失敗,成功為失敗之母了嗎?
從小時候起,我們就受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教育。典型的例子是孫中山領導推翻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六次武裝起義失敗而不氣餒,最后奪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科技發(fā)展方面的榜樣則是愛迪生,為了尋找合適的燈絲,試驗并失敗了1000多次,鍥而不舍終于發(fā)明了鎢絲燈泡。在探索科學原理和從事重大技術(shù)突破過程中始終是充滿風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至理名言可以激勵我們百折不回、排除萬難去爭取最后的勝利。但是,在全球化、網(wǎng)絡化、競爭白熱化的“十倍速變化”的時代,任何陶醉與成功的鮮花與掌聲之中、企圖復制過去成功經(jīng)驗的人和企業(yè),都不可避免地遭到失敗。
福特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福特一世是“成功是失敗之母”的一個例子,他16歲闖天下,依靠杰出的管理專家和機械專家,使福特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但老福特面對成功后的榮譽忘乎所以,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逐漸聽不進別人意見,一批英才紛紛離去,使公司每況愈下,瀕臨破產(chǎn)。1945年福特二世上任,接過老福特的爛攤子,禮賢下士,勵精圖治,聘請了一批管理精英,重整旗鼓,起死回生,達到了新的高峰。但小福特又重蹈覆轍,獨斷專行,把自己看作公司內(nèi)至高無上的皇帝,搞得公司內(nèi)人人自危。80年代初福特二世不得不交出大權(quán),并被公司除名。
一個探險家出發(fā)去北極,最后卻到了南極。當別人問他為什么時,他說:“我?guī)У氖侵改厢?,找不到北極。”問者說:“怎么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zhuǎn)過身就可以了。”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說過:“對于成功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來說,其事業(yè)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于他們自身”。方正(香港)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選也告誡,警惕成功是失敗之母。許多失利者,并不是被對手擠垮的,而是被自己的成功沖昏頭腦,以致敗下陣來的。此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人生沒有永久輝煌,“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成功者首要做到的是頭腦清醒,眼光明亮,像孔子一樣不斷“三省吾身”,從非理性的高處逼降;像唐太宗一樣不斷“三鏡自照”,不斷地矯正人生的航標,從新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做事和做人;象計算器一樣不斷“鍵盤歸零”,展開新的程序,去設計、運算最新最美的圖畫。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6、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
挑戰(zhàn)自我,是對已經(jīng)存在的某種狀況的不滿,是對某種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步步向完美的靠近。有位作家說過:“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長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怎么個想法。于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峰,最終她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是他思考問題的方法和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胡達·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正驗證了這一點。
7、創(chuàng)造充滿鉆石的未來。
有天晚上,一群游牧民族正想扎營休息時,忽然被一束強光所籠罩。他們知道神要出現(xiàn)了。帶著熱切的期待,他們等待著來自上天的重要訊息。
最后,神的聲音說話了:“盡力收集鵝卵石。把它們放在你們的鞍袋里。再旅行一天,明晚你們會感到快樂,同時也會感到愧悔。”他離開后,這些游牧民族都感到失望與憤怒。他們期待的是偉大宇宙真理的揭秘,使他們足以因此創(chuàng)造財富、健康或其他世俗的目的。但相反的他們卻被吩咐去做這件卑*而無意義的事。但無論如何,來訪的亮光仍使他們各自揀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鞍袋里,雖然他們并不怎么高興。
他們又走了一天路,當夜晚來臨,開始扎營時,他們發(fā)現(xiàn)鞍袋里的每一顆鵝卵石都變成了鉆石。他們因得到鉆石而空高興極了,卻也因沒有收集更多的鵝卵石而愧悔。所以我想對你說,盡量收集準備你成功的知識、技能鵝卵石,你就可以期待一個充滿鉆石的未來。
空杯心態(tài)的意義
"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jīng)進入老年,無論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亨利·福特
相傳在很遠的古代,知了是不會飛的。一天,它看見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羨慕。它就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高興地答應了。
學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跑東竄西,學得很不認真。大雁給它講怎樣飛,它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大雁讓它多試著飛一飛,它只飛了幾次,就自滿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飛,可是,它撲騰著翅膀,怎么也飛不高。
這時候,知了望著大雁在萬里長空飛翔,十分懊悔自己當初太自滿,沒有努力練習??墒?,已經(jīng)晚了,它只好嘆息道:遲了!遲了!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的"知了",就有多少這樣的"遲了"。自滿使我們目光短淺,安于現(xiàn)狀;懈怠使我們固步自封,坐失良機。
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tài)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后來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jīng)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杯子已經(jīng)滿了,還要往里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干嘛還倒呢?"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jīng)很有學問了,干嘛還要到我這里求教?這就是"空杯心態(tài)"的起源,象征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tài)。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看過“塑造空杯心態(tài)的方法”的人還看了:
4.青春勵志語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