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知識
青花瓷器知識
青花瓷器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jīng)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那么你對青花瓷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guān)于青花瓷器知識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青花瓷器的青料
(一)蘇麻離青
即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其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chǎn)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chǎn)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二)平等青
又稱陂唐青,產(chǎn)于江西樂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wěn)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三)石子青
又稱石青,產(chǎn)于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fā)色灰暗甚至發(fā)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采用此料,官窯則用于與回青調(diào)和使用。
(四)回青
有產(chǎn)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種說法。此料發(fā)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歷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發(fā)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稱浙青,產(chǎn)于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chǎn)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fā)色青翠,明代萬歷中期至清代,景德鎮(zhèn)官窯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
產(chǎn)于云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發(fā)色明麗純正??滴跚嗷ǘ嗖捎么肆?。
上述國產(chǎn)鈷料多屬高錳類。
(七)化學青料
即用化學制品氧化鈷配制的青料。發(fā)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而缺乏附著力,價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青花瓷器的款識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根據(jù)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一)紀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我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分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號的干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xiàn)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云蒙氣。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識中“江西瓷業(yè)公司”款較多,楷書秀逸,其中還有英文款識“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標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窯青花瓷的紀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體草率。書寫得很隨意。
(二)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一氣呵成。“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志。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四)贊頌款
寄托了陶瓷藝術(shù)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是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潔白光潤,“玉”就只能屈居為“弟”了。
(五)紋飾款
又叫“花樣款”,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為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與篆刻中的“肖形印”有異同工之妙。圖案有博古圖、暗八仙、八吉祥等。紋飾款中的“豆干款”為菱形框架結(jié)構(gòu),猶如現(xiàn)代建筑中的高樓大廈,是民間作坊的記號,又叫“花押”。
青花瓷器的特點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于青花瓷的濫殤期。現(xiàn)在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余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并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zhì)和技術(shù)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chǎn)地是河南鞏縣窯。近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chǎn)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fā)色濃艷,帶結(jié)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qū)進口的鈷料。胎質(zhì)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jié)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zhì)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
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余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并結(jié)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經(jīng)過初創(chuàng)期以后,并沒有迅速發(fā)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我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fā)掘于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huán)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zhì)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發(fā)色前一處的較濃、發(fā)黑;后一處的較淡。發(fā)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并無直接的延續(xù)關(guān)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xiàn)在元代的景德鎮(zhèn)。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shù)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zhì)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chǎn)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chǎn)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艷,有鐵銹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chǎn)料和進口料并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zhèn)墓器等類,尤以竹節(jié)高足杯、帶座器、鎮(zhèn)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gòu)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wǎng)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云、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云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云;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jié)合。
(四)明清青花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fā)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fā)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fā)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xù)康熙朝的盛勢??偟恼f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制作嚴謹、精致;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看過“青花瓷器知識“的人還看了:
1.瓷器知識大全
3.瓷器鑒賞知識
4.青花瓷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