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褐斑病怎么辦
蘆薈褐斑病怎么辦
蘆薈可以護養(yǎng)皮膚,蘆薈也可以食用,怎么樣種植呢?蘆薈的種植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呢?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蘆薈的種植疾病的防治,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怎樣做好防治
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多肉類植物,是具有食用、醫(yī)療、美容、保健、觀賞等多種功能的熱帶植物。蘆薈褐斑病是蘆薈上常見的病害,各露地栽植或設施栽植都有發(fā)生,主要危害蘆薈葉片,也可危害莖、花,影響蘆薈產量,并降低其價值。病原菌為蘆薈殼二孢菌,屬半知菌類真菌。蘆薈褐斑病發(fā)病初期,葉片上產生墨綠色的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擴展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紅褐色,邊緣有水漬狀壞死暈圈。發(fā)病后期,病斑上會產生成堆的黑色顆粒,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發(fā)生嚴重時病斑密布,導致葉片腐爛。
防治方法:
1.選栽抗病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茖W施肥,均衡氮、磷、鉀肥。做好通風透氣,降低田間濕度。
3.清除菌源。及時清除田間發(fā)病較嚴重地病株、病葉,將其深埋,并對發(fā)病區(qū)土壤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消毒。
4.藥劑防治。苗期噴灑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15?20天噴1次,1年內噴3?4次。
蘆薈根腐病防治
癥狀
蘆薈根腐病發(fā)生時,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現水漬狀病變,后呈褐色腐爛。病情擴展迅速并可延及莖部,致植株萎蔫、失綠乃至死亡。
病原
Pythium ultimum Trow稱終極腐霉,屬卵菌。在CMA上菌落無特殊形狀,在PCA上呈放射狀,主菌絲寬6.2μ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間生,個別頂生,大小19~24μ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頂生個別間生,大小20~23μm;雄器1~3個,多為1個,呈囊狀彎曲,典型同絲生,無柄緊靠藏卵器,少數異絲生具柄,大小9.2~12.3×5.5~7.7(μ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μm,內含貯物球、折光體各1個。菌絲生長適溫32℃,最高36~40℃,最低4℃。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發(fā)病后病菌主要通過病健株的接觸和菌絲攀緣擴大為害。病菌在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或游動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該病在溫暖多濕的年份和季節(jié)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肥料帶菌傳播病害。
(2)高壟栽培,適時適量澆水,澆水時間安排在上午進行,嚴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間濕度。
(3)及時發(fā)現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燒毀,病穴應馬上撒些生石灰滅菌。
蘆薈銹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癥狀:肉質葉上產生黃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紅褐色,粉狀。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 aloes(Cooke)Magnus,稱蘆薈單胞銹菌.
侵染途徑: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隨病株殘體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越冬后的孢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萌發(fā)產生擔孢子,借氣流傳播到葉片上,產生芽管侵入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
?、?銹孢子成熟后,借氣流傳播,萌發(fā)后再侵入為害,后在寄主被害部產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 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氣流傳播,重復侵染。。直至生長后期或天氣轉涼時,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發(fā)生條件:銹病的發(fā)生與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日平均氣溫32-270c,天資氣多雨,濕度大,銹病會嚴重發(fā)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
看了“蘆薈褐斑病怎么辦”的人還看了:
8.蘆薈怎樣種植
9.如何種植多葉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