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歷史淵源及傳說
獼猴桃原產(chǎn)于中國南方,獼猴桃的其他學名有:木子、毛木果、藤梨、羊桃、陽桃,還有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奇異果。,其味道被稱為鳳梨、草莓、香蕉三種果實的混合。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獼猴桃的歷史及傳說,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獼猴桃的淵源
獼猴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詩經(jīng)》。唐代南陽人岑參詩云:"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由此知道當時已有人工栽培獼猴桃。又唐代的《本草拾遺》中說:"獼猴桃甘酸無毒,可供藥用。主治骨節(jié)風、癱瘓不遂、長年白發(fā)、痔病等"。明代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有提到獼猴桃的形、色時是這樣描述的:“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唐慎徵在《證類本草》上說: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樹,葉圓有毛,其果形似鴨鵝卵大,其皮褐色,經(jīng)霜始甘美可食。”這種酸中泛甜,芳香怡人,營養(yǎng)豐富的果實,竟沉睡了幾千年,人類真正了解和利用它也不過百余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美食。
獼猴桃的傳說
相傳古代,南方林區(qū),野生一種果樹,山里人都不識,其樹每年8~10月,果實成熟呈橢圓形,果皮有黃褐色絨毛,外貌丑陋,人們認為野果含毒,都蔑視之。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發(fā)現(xiàn),野果成熟時,前一天還親眼看到野果滿樹,第二天卻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桿,且地上也無野果落下。人們頓感疑惑,心想: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年,一等野果成熟,山里人日夜輪流值班,觀其究竟。一天夜晚,正是夜深人靜之際,在暗淡的月光下,人們發(fā)現(xiàn):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從四面八方奔跑而來,紛紛往果樹上爬,你搶我奪地摘采野果,邊吃邊摘,一時間把野果搶摘一空。人們紛紛議論:這種不經(jīng)看的野果,猴子怎么如此愛吃?又到第三年野果成熟時,山里人說,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難道我們不能吃嗎?于是,大家前去摘了品嘗,先剝?nèi)チ斯?,只見肉色碧青如玉,送進嘴里嘗試,竟酸甜可口,非常好吃。隨即大家拿了大籃小筐,紛紛摘采,運回家中。山里人將摘來的野果,天天吃,年年吃。數(shù)年后,自從吃了野果,原來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原來身體贏弱不堪的變得強壯起來了,年老體弱者也變得身輕長壽了。于是大家把這種野果視為仙果、珍果。但這種野果沒有名字,于是山里人開了個會,專門討論給野果取名。會上大家凝思苦想?yún)s提不出合適的名字,忽然一位老人站起來說,我的建議:①根據(jù)這種野果猴子最愛吃;②根據(jù)野果的顏色形態(tài)極像猴子之容貌;③這種猴子屬獼猴類;④這種野果屬桃科果類。以此分析,我認為稱它為“獼猴桃”比較貼切。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其后,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所有歷代本草書籍,乃至當今國家出版的大型《中藥大辭典》,都將“獼猴桃”作為全國統(tǒng)一通用的中藥名。
獼猴桃種植條件
獼猴桃栽培對自然條件的要求為:年平均溫度11.3~16.9℃;極端最高溫度不超過42.6℃,極端最低溫不低于-15.8℃;初冬無急劇寒流,使氣溫突然下降到-12℃以下;≥10℃有效積溫在4500~5200℃之間;生長期日均溫不低于10~12℃,無大風;晚霜期絕對氣溫不低于-1℃;無霜期160~240天;年日照時數(shù)1300~2600小時;自然光照強度42%~45%;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70%以上: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pH5.5~6.8,排水良好的山地森林土,紅、黃、棕、黑沙壤或壤土。完全滿足這些條件的地方不多,干旱的北方如有灌溉條件,濕潤的南方有排灌措施,有大風的地區(qū)設有防護林,則也可以栽培。
獼猴桃種植除了考慮自然環(huán)境之外,還要考慮當?shù)氐纳鐣⒔?jīng)濟、交通、小氣候和立地環(huán)境條件。一般來說,社會治安良好,投資足,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非風口、雹打線等的地塊,均為理想園地選址。
看了“獼猴桃的起歷史淵源及傳說”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