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如何種植
水仙花如何種植
水仙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水仙的栽培與管理技巧,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水仙的栽培與管理技巧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ò甓酁?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ㄈ锿饷嬗幸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ㄆ诖杭?。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tǒng)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水仙鱗莖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堿、多花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外科用作鎮(zhèn)痛劑;鱗莖搗爛敷治癰腫。牛羊誤食鱗莖,立即出現(xiàn)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
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意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jīng)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一幟的佳品,為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
因為鱗莖生得頗象洋蔥、大蒜、故六朝時稱“雅蒜”、宋代稱“天蔥”。之后,人們還給她取了不少巧妙、美麗的名字,如金盞、銀臺、儷蘭、雅客、女星等等。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xiāng),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xiāng)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并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帶回培植。
據(jù)《蔡坂鄉(xiāng)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xiāng),船過江西吉水,發(fā)現(xiàn)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墩闹莞尽酚涊d: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洋了。
2006年1月9日,中國江蘇連云港市民張丙春又培育出了能開出紅、黃、藍、綠等不同種顏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
水仙 - 產(chǎn)地分布水仙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qū),福建、浙江、上海、臺灣、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另外也產(chǎn)于朝鮮和日本,其中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漳州、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按產(chǎn)地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漳州水仙、崇明水仙、舟山水仙等,其中以漳州水仙最負盛名。水仙花朵秀麗,葉片青翠,花香撲鼻,清秀典雅,已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內(nèi)陳設的花卉之一。[1]
水仙的生長習性
水仙為秋植球根類溫室花卉,喜陽光充足,生命力頑強,能耐半陰,不耐寒。7-8月份落葉休眠,在休眠期鱗莖的生長點部分進行花芽分化,具秋冬生長,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的生理特性。水仙喜光、喜水、喜肥,適于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生長前期喜涼爽、中期稍耐寒、后期喜溫暖。因此要求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春秋季多雨的氣候環(huán)境。
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向陽處給予充足的光照。因為植物需要通過葉綠素經(jīng)過光合作用提供養(yǎng)分 這樣才可以使水仙花葉片寬厚、挺拔,葉色鮮綠,花香撲鼻。反之,則葉片高瘦、疲軟,葉色枯黃,甚至不開花。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沖積沙壤土為最宜,pH在5-7.5時均宜生長。
水仙的栽培技術旱地
水仙圖冊每年挖球之后,把可以上市出售的大球挑出來,余下的小側(cè)球可立即種植。也可留待9-10月種植。一般認為種得早,發(fā)根好,長得好。種植時,選較大的球用點播法,單行或?qū)捫蟹N植。單行種植時用6×25厘米的株行距,寬行種植的用6×15厘米株行距,連續(xù)種3-4行后,留出35-40厘米的行距,再反復連續(xù)下去。旱地栽培的,養(yǎng)護較粗放,除施2-3次水肥外,不常澆水。單行種植的常與農(nóng)作物間作。
水田
種球選擇甚為嚴格,要求選無病蟲害、無損傷、外鱗片明亮光滑、脈紋清晰的作種球,并按球的大小、年齡分三級栽培。
一年生栽培:從2年生栽培后的側(cè)球(也叫鉆子頭),或從不能作二年生栽培的小鱗莖中選出球體堅實、寬厚、直徑約3厘米的作種球。用撒播、條播或點播法栽培。每畝約栽2.3萬株。
二年生栽培:經(jīng)過1年生栽培后,球成圓錐形,從中選出堅實、頂租、直徑約4厘米以上的作種球、栽培養(yǎng)護較1年生的細致。每畝約栽8000-10000株。
三年生栽培:3年生栽培也叫商品球栽培。是上市出售、供觀賞前的最后一年栽培,其栽培管理極為精細,至為重要。它是從經(jīng)過2年生栽培的球中,選出球形闊、矮,主芽單一,莖盤寬厚、頂端粗大、直徑在5厘米以上的球作種球,種前剝掉外側(cè)球,并用閹割法除去內(nèi)側(cè)芽,使每球只留一個中心芽。每畝約栽5000株。
方法
耕地浸田:8-9月把土地耕松,然后在田間放水沒灌,浸田1-2周后,把水排干。隨后再耕翻5-6次,深度在35厘米以上,使下層土壤熟化、松軟,以提高肥力,減少病蟲害和雜草,并增加土壤透氣性。
施肥作畦:水仙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作基肥。3年生栽培,每畝需要有機肥5000-1萬公斤,適當拌一些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約20-50公斤,2年生栽培用肥量減半,1年生栽培的可以更減少些。這些肥料要分幾次隨翻地翻入土中,使土壤疏松,肥料均勻,然后將土壤表面整平,作成寬120厘米,高40厘米的畦,溝寬約35-40厘米。畦面要整齊、疏松,溝底要平滑、堅實,略微傾斜,使流水暢通。
種球閹割:為了使鱗莖球經(jīng)過最后一次栽培后飛躍增大,有利于多開花,需采用種球閹割手術。這項手術的原理與一般植物剝芽一樣,是使養(yǎng)分集中,主芽生長健壯,翌年能獲得一個碩大的鱗莖球。不同的是它的側(cè)芽是包裹在鱗片之內(nèi)的,不剖開鱗片就無法去除側(cè)芽。
閹割的技術難度較大,操作時要涇渭分明,既要去掉全部側(cè)芽,又不能傷及主芽及鱗莖盤。側(cè)芽居于主芽扁平葉面的兩側(cè),閹割時,首先對準側(cè)芽著生的位置,然后用左手拇指與食指捏住鱗莖盤,再用右手操刀閹割。閹割刀寬約1.5厘米,刀口在先端為回頭形。閹割時,挖口宜小,如果誤傷了鱗莖盤與主芽時,球就無用,應拋棄之。加發(fā)現(xiàn)內(nèi)部鱗片有黑褐色斑駁者,也應拋棄不用。
種球消毒:種植前用40%的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球5分鐘;或用0.1%的升汞水浸球半小時消毒。如有螨存在,可用0.1%的三氯殺螨醇浸種10分鐘。
種植
漳州10月下旬種植,上海多在9月底-10月上旬種植。由于水仙葉片是向兩側(cè)伸展的,因此采用的株距較小、行距較大,3年生栽培用15×40厘米的株行距,2年生栽培用12×35厘米的株行距。種植時要逐一審查葉片的著生方向,按未來葉片一致向行間伸展的要求種植,以使有充足的空間。為使鱗莖堅實,宜深植。1、2年生栽培,深約8-10厘米,3年生栽培,深約5厘米。種后覆蓋薄土,并立即在種植行上施腐熟肥水。種后清除溝中泥塊,拉平畦面,并立即灌水滿溝。次日把水排干,待泥粘而不成漿時,整修溝底與溝邊并予夯實,以減少水份滲透,使流水暢通。修溝之后,在畦面蓋稻草,3年生者覆草宜厚,約5厘米,1、2年生者,覆草可薄些。覆草時,使稻草根伸向畦兩側(cè)溝中,梢在畦中重疊相接。種植結(jié)束后放水,初期水深約8-10厘米,1周后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維持在球的下方,使球在土中,根在水中。深達溝水中,根梢在畦頭的中央重疊相接。初期溝水深約8-10厘米,1周后再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維持在鱗莖球下方,使根在水中,球在土中。
水仙的養(yǎng)護
水仙由種植到挖球,需要在田間生長6-7個月。要長成一個理想的鱗莖,除上述基礎工作外,主要靠養(yǎng)護。
灌水:溝中經(jīng)常要有流水,水的深度與生長期、季節(jié)、天氣有關,花農(nóng)有"北風多水,西南少水,雨天排水,晴天保水"的原則。一般天寒時,水宜深;天暖時,水宜淺;生長初期,水深維持在畦高的3/5處,使水接近鱗莖球基部。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水位可略降低,晴天水深為畦高的1/3,如遇雨天,要降低水位,不使水淹沒鱗莖球。在4月下旬-5月,要徹底去除攔水壩,排干溝水,直至挖球。
追肥:水仙好肥。在發(fā)芽后開始追肥,3年生栽培,追肥宜勤,隔7天施1次,2年生栽培,每隔10天1次,1年生栽培半月施1次。上海天寒,為提高水仙的耐寒力,在入冬前要施1次磷鉀肥。1月停肥,2月下旬至4月中旬繼續(xù)追肥,以磷鉀肥為主,5月停肥、曬田。
剝芽與摘花:閹割鱗莖球時,如有末除盡的側(cè)芽萌發(fā),應及早進行1-2次拔芽工作,以補閹割不盡之弊田間種植的水仙12月下旬-3月開花,為使養(yǎng)料集中到鱗莖球的生長上去,應予摘花。為充分利用花材,在花莖伸長至20厘米時可剪作切花出售。
防寒:水仙雖耐一定的低溫,但也怕濃霜與嚴寒。偶現(xiàn)濃霜時,要在日出之前噴水洗霜,以免危害水仙葉片。對于低于-2℃的天氣,應要有防寒措施。較暖地區(qū)可栽風障,上海地區(qū)可用薄膜防寒,不可讓水仙花受寒。
分級包裝:10月份,自然界溫度逐漸降低,水仙花芽分化發(fā)育已完備,開始進入分級包裝上市銷售階段。水仙用竹簍包裝。鱗莖球的等級是以裝進簍的球數(shù)而定的,一簍裝進20只球的,為20莊,屬最佳級;依次而下,裝進30、40、50、60只球的,分別叫做30莊、40莊、50莊、60莊?,F(xiàn)在常合四簍的球數(shù),裝進一個大簍中。
看了“水仙花如何種植”的人還看了:
1.如何種植水仙花
5.如何種植石蒜
6.如何種植三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