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種植技術(shù)_黃芩的栽培技術(shù)(2)
黃芩種植技術(shù)_黃芩的栽培技術(shù)
黃芩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種植要選沙質(zhì)或半沙質(zhì)土壤為宜,要有水利條件,一般種前施足底肥,以圈肥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鉀肥,以磷鉀肥多施一些(按種小麥常規(guī)做底肥的數(shù)量)即可。山坡撒播在雨后,用鐵耙摟出小溝,將種子撒后再摟平,6-7天出苗。
應(yīng)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較低的沙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也可種在幼果樹行間等一切閑散土地。每公頃施廄肥37500千克加過磷酸鈣300千克,黃芩為深根植物,要求深耕細(xì)耙,整平作畦,畦寬120厘米,長短不限。
2.繁殖方法:
(1)用種子繁殖:
黃芩花期長達(dá)3個多月,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后可連果枝剪下,曬干打下種子,去凈雜質(zhì)備用。種子發(fā)芽率60%。在15~18℃的溫度下,有足夠的濕度,播種后約11天出苗。播種分直播和育苗兩種,直播好,可節(jié)省勞力,根條長,叉很少,產(chǎn)量較高。小面積種植,為便于管理,節(jié)省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宜開溝條播,按行距30~40厘米開2~3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nèi),覆土蓋平,鎮(zhèn)壓后澆水,每公頃播種量7.5~112.5千克,播種后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
育苗選溫暖、陽光充足的地方作苗床,畦寬120厘米,長可根據(jù)需要來定,施足基肥,深刨細(xì)耬,整平播種,于3月底或4月初,特種子用溫水浸泡5~6小時后,撈出稍晾去水分,立即播種。播種前畦內(nèi)澆一次大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的撒于畦面,然后將糞土混勻后過篩,覆蓋一薄層,約厚2厘米左右,為保持土壤濕潤和提高溫度,促使早出苗,可加塑料薄膜覆蓋,7~10天即可出苗。[3]
(2)分根繁殖:
在采收或春季選擇2~3年生黃芩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未發(fā)芽前的根莖,剪去主根藥用,將根莖按自然形狀用刀劈開,按行株距30厘米*21厘米栽植。此法的優(yōu)點是提前收獲到1~2年,早春栽苗成活率高。
黃芩的管理方法
苗高8-10厘米,去掉擁擠苗,拉開檔就行。苗期注意除草。土壤干旱要及時注意澆水。田間積水過多要及時排放。
直播和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濕潤,苗床在苗出齊后,要適當(dāng)通風(fēng),苗高1厘米時,逐漸把塑料薄膜去掉,以免徒長,結(jié)合拔草間去過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時,定植大田。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栽苗1株,栽后澆水。直播地苗高1厘米時,結(jié)合松土除草按株距2~3厘米定苗,苗期生長緩慢,植株較小,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保持畦內(nèi)表土層松軟無雜草。在6月底或7月初,每公頃追施過磷酸鈣300千克加硫酸銨150千克,在行間開溝施下,施后覆土,若干旱時澆水。如不收種子,為促使根部生長,可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其他管理同第一年。
黃芩的應(yīng)用價值
黃芩用于濕溫發(fā)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癥。對濕溫發(fā)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yīng)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于濕熱蘊(yùn)結(jié)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黃芩黃芩有清熱安胎作用,黃芩可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白術(shù)、竹茹等配合應(yīng)用。
黃芩用于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cè)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1、黃芩與續(xù)斷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動不安。
黃芩藥性寒涼,清熱瀉火,安胎,用治胎熱所致的胎動不安。
續(xù)斷藥性微溫,補(bǔ)肝腎,安胎,用治肝腎不足所致的胎動不安。
2、黃芩分枯芩與子芩:
枯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
子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而堅,質(zhì)重主降,善瀉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溫?zé)岵 ⑸虾粑栏腥?、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
猜你感興趣:
1.艾草的種植方法
6.藥材種植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