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蒙頂山茶文化的歷史
雅安蒙頂山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那么你們知道雅安蒙頂山茶文化歷史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雅安蒙頂山茶文化的歷史,一起來看看。
雅安蒙頂山茶文化的歷史
西漢時期
相傳當?shù)厝藚抢碚嬖诿缮缴?a href='http://www.rzpgrj.com/hobby/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茶樹。吳理真是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0年)人,由于在蒙山種植茶樹,帶動了當?shù)夭枞~生產(chǎn)的發(fā)展,據(jù)說至今蒙山頂 上留下的七株茶樹是當年吳理真所種。
蒙頂山茶發(fā)展到了唐代的時候得到了認可
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蒙頂茶開始入貢皇室。列入貢茶;
憲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嚴道縣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公元816年 楊曄《膳夫經(jīng)手錄》記:“蜀茶得名蒙頂,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頂。”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國史補》: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
文宗開成5年(公元840年) 蒙頂茶傳入日本。
宋代蒙頂山茶的發(fā)展
到了宋代,茶葉成為與鹽、鐵一樣重要的生活物質(zhì)和軍需物質(zhì),對宋代中央財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據(jù)宋代《金石苑》記載: “甘露祖師由西漢出現(xiàn),吳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嶺表來,住蒙山植茶七 株,以濟饑渴。元代京師旱,敕漲秦二相,詔求雨濟時,師入定救旱,少頃,沛澤大通。神宗熙寧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舉茶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設置“茶場”,盡“榷”全縣茶葉。
神宗元豐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詔:“用名山茶易蕃馬”并“定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頂茶創(chuàng)始人吳理真,被封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上清峰的七株“仙茶”,進一步神化,列為正貢茶。并在該處修建石欄圍護,取名“皇茶園”。
明代蒙頂山茶的制作改變
蒙頂貢茶,改制芽茶進貢。蒙餅制藝,開始改為炒青,重色、香、味、形。所制黃芽、石花、芽白、雀舌馳譽全國。創(chuàng)制“甘露”名茶,質(zhì)量超過唐、宋時代的“石花”。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清代蒙頂山茶開始進入平常百姓家
蒙頂“仙茶”演變?yōu)榛适壹漓胩珡R之物,“皇茶園”外所產(chǎn)茶葉,開始列為正貢,副貢和陪貢。
德宗光緒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為抵制印茶侵銷西藏,集資5萬兩白銀籌建“名山茶葉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蒙頂山茶的發(fā)展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名山縣成立茶業(yè)同業(yè)公會,入會會員172人。
新中國蒙頂山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1958 年 中共名山縣委按照毛主席關于“蒙頂茶要發(fā)展,要和群眾見面”的指示,組織800余人上蒙頂山開荒種茶。并以凈居庵為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
1959年 “蒙頂甘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
1979年 國營蒙山茶場李家光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柴山崗婁子巖,發(fā)現(xiàn)四株千年古茶樹。
1981年 “蒙頂”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
2003年 “蒙山茶場”改制為“四川省蒙頂皇茶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在蒙頂山發(fā)表,明確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fā)祥地,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
2012年12月3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布認定2012年度中國馳名商標,名山縣“蒙頂山茶”證明商標順利通過認定,成為四川省首個茶葉類地理標志類馳名商標,雅安首個農(nóng)產(chǎn)品類馳名商標。
蒙山茶,古往今來都是我國名茶中的珍品、茶苑中的奇葩。人們對它愛慕不已,贊揚不絕。蒙山,既滋育了仙茶和蒙頂名茶,也積淀著厚重的茶文化。蒙山茶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具有鮮明的特色。
雅安蒙頂山茶文化的介紹
蒙頂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古稱“西蜀漏天”。蒙頂山下的雅安有“雨城”之雅號,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頂”之說。雨多而形成云多、霧多的景象。雅安地處北緯30度,位于四川盆地的邊緣地帶,西進為青藏高原,向東是成都平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霧繚繞,這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氣候等最適宜茶葉的生長。
蜀中三大名山,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頂天下茶。追溯蒙頂山茶的歷史,始于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飲一杯蒙頂山茶,滋味清甘醇厚,唇齒留香,回味悠長。在常璩《華陽國志·巴志》中,我們可以尋找到蒙頂山茶最初的故跡。當年周武王會合四川的少數(shù)民族共同伐紂,巴蜀之茶就有進貢之記載——“園有芳翦香茗”。
最值得讓人稱道的是,公元前53年,植茶始祖吳理真在蒙頂山上開創(chuàng)人工植茶的先河,7棵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唐代《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到清代時,蒙頂山五峰被辟為禁地,七株仙茶用石欄圍起來,命名為“皇茶園”?,F(xiàn)今,皇茶園遺址仍矗立于蒙頂山之巔。
一片茶葉染綠一個世界,一座圣山延伸一條古道。蒙頂山茶的另一個輝煌是開辟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維系著民族團結的千秋大業(yè),一條茶馬古道貫通古今東西。位于蒙頂山下的茶馬司,則是我國現(xiàn)今僅存的古代官方茶馬貿(mào)易管理機構的唯一遺址。
雅安蒙頂山茶文化的特點
蒙頂山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 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zhàn)國,茶葉已有一定規(guī)模。先秦《詩經(jīng)》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xiàn)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tài),以雅為主,著重于表現(xiàn)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fā)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并演變?yōu)楦髅褡宓亩Y俗,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敬茶之禮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都有客來敬茶之禮。隨著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茶道、茶禮、茶藝已經(jīng)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滲透到了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里不僅開辟了一個別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類名茶、特色茶點也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茶樓。普通百姓家雖然沒有專用的茶室,也結合自身條件, 配備有茶具和茶葉。
綠茶、花茶、白茶、黃茶不需洗茶,否則將損失茶葉有效成分;而經(jīng)發(fā)酵的如紅茶、黑茶、青茶(如鐵觀音、烏龍茶等)都需要經(jīng)過洗茶,保障茶湯的口感和品質(zhì)。茶葉沖泡時,要輕而快,八分滿即可。沖泡后,有禮貌地對客人說:“請用茶。”客人也應表示謝意,待3-4分鐘后,即可品茶。品茶時,若用茶杯,應右手拿杯柄,左手啟杯蓋;如用玻璃杯,則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夾杯,無名指和小指托底;如用蓋碗,則右手持杯,左手啟蓋,客人可以撥去茶湯上的茶葉,慢慢細飲。如感到茶水過熱,應放在茶幾上稍涼后再飲,不要用嘴吹降溫。
猜你感興趣:
3.蒙頂黃芽茶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