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3篇
慢、閑與靜,是茶道的要點。而在品的過程中,每一次的細膩感受都是相當重要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一起來看看。
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1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說神農氏遍嘗百草的時候,屢次中毒,即以茶解。但是到了西漢時期,中國人喝茶的習慣才在文字里有正式記載,比如楊雄的《方言》與王褒的《童約》。楊雄與王褒是當時頂尖的文人,也只是記錄了四川普通人家喜歡喝茶的歷史,而他們二人并不把喝茶當做一種時尚。甚至到了東漢末年,華佗還在《食經》中說:“苦茶久食,益意思?!边@里也只是提到了茶的提神作用,并沒有把喝茶當成一種文化之“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開始扯淡清談,于是茶與酒一起介入文人士大夫精神核心,并在茶堿與酒精的作用下,清心濁神著文章,為茶道的興起推波助瀾。
“養(yǎng)生,提神,清心”是喝茶的三種功能,然而這三種功能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被逐漸發(fā)掘的,越往后來,茶的精神功能就越來越重要,養(yǎng)生的功能越來越薄弱。到了唐朝,國力空前強盛,經濟繁榮,儒釋道三家店都提倡喝茶,于是喝茶逐漸成為一種風尚,在帝胄貴族、文人雅士、寺院僧侶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規(guī)則,那就是“茶道”。茶道發(fā)展到后來,分為三支:宮廷茶道、文人茶道、寺院茶道。由于宮廷與寺院的特殊性與局限性,實際上在中國廣為發(fā)展的是文人茶道。公元780年,有閑階級文人陸羽根據自己喝茶的經驗,寫了一本《茶經》,標志著茶道的正式形成,陸羽也被后人奉為喝茶的鼻祖。
在我看來,陸羽的《茶經》概括性比較強,還沒有發(fā)展到后來那種鉆牛角尖講究的程度。不過,文人的“雅癖”已經初露端倪。那時候,茶不像現在偏重于 “泡”而偏重于“煮”。第一道茶美其名曰“雋永”,但“雋永”不是用來喝的,要先把它舀出來,用作止沸。茶一定要分為三碗,四碗就不算做“雅事”,五碗次之,再多就不行了。如果喝茶的人恰好不是三五人,那多出來的那個地位最低下的,對不起,請喝“雋永”吧。我一直懷疑這“雋永”二字就是對那個地位低下之人的心理補償。
喝茶越來越講究,其實是越來越畸形,越來越脫離群眾,越來越脫離喝茶的本意。儒家文化提倡“慎獨”,這固然有它積極的一面,但也帶來了物極必反的負面效果。所以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士大夫不是“慎獨”,而是“慎眾”,在大眾面前裝腔作勢,滿口禮儀道德,回到家里或獨自一人的時候原形畢露,什么烏七八糟的念頭都一股腦地冒出來了。這種念頭冒出來怎么辦?壓制住對不起自己,暴露出來對不起政府。所以只好拐彎抹角地釋放,品格差一點的把玩女人的“三寸金蓮”,偷偷摸摸地交結男優(yōu),好一點的賞賞梅,養(yǎng)養(yǎng)鶴,喝喝茶。就像吃飽了需要打嗝一樣,放點氣才會舒服一點。賞梅養(yǎng)鶴條件苛刻,不利于推廣,唯有喝茶天南地北均可為之,于是,茶道先在文人士大夫中間流行,久而久之,只要有錢有閑,管他是帝王或小女子,精通茶道成了一種“自戀”式的非物質時尚。
為什么說茶道是文人士大夫的“慎獨”心理的畸形釋放?那是因為他們喝茶的規(guī)矩太多了,這些規(guī)矩和在一起,就成了所謂的茶道。而且在很多規(guī)矩中,有些是矛盾的、背道而馳的,甚至是違背科學規(guī)律的,并不是有了這個規(guī)矩,茶喝起來會更有味道。比如宋徽宗喝茶一定要用金壺,而有些人一定要用紫砂,也有人一定要白瓷,在四川一帶需要竹品,其實這些都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很多文人喜歡執(zhí)拗于此。明代的朱權就執(zhí)拗得離譜:喝茶的用具都規(guī)定了尺寸,少一分多一分都不行。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翁,身體佝僂得像個“菊”字,朱權給他取了了名字叫“菊翁”,在他看來,只有菊翁煮的茶才是天下最好的,別人的都是次品?!都t樓夢》中妙玉喝的茶水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還用鬼臉青的花甕裝起來,埋在地下。她把雪水當成了陳年老酒,越窖越香。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雪水實際上很臟,有很多有毒的化學物質,更不用說放在地下,讓細菌滋生了。她喝的根本不是茶,而是如梅花雪一樣的純潔。怪不得有學者研究說妙玉有潔癖。而朱權,顯然要喝的是那個“菊”字。
這還不算畸形,有些人喝茶畸形得猥褻。早晨采茶的時候,要讓一些處女沐浴更衣,在太陽出來之前采茶。采茶的時候,要用指甲把芽掐斷,決不能用手指,有汗。采完之后,包在酥胸前,帶下山來。這完全是一種病態(tài)了,自欺欺人,最容易上當受騙,或許他們喝的茶是養(yǎng)了一群孩子的村婦采來的也未可知,上面還有孩子與老公的尿味兒。
河南作協(xié)副主席鄭彥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一個朋友得到了一粒茶,是一個中原刀客的后人從一座懸崖上采摘的,世界上只有那一個人知道這棵茶樹,一年才采摘幾粒,極其珍貴。鄭副主席跋山涉水弄來了這一粒茶,然后層層包裹,珍惜得像太監(jiān)的“寶”。在茶莊里經過嚴格的工序一“泡”,僅有幾杯,算起來每杯價值五千元錢,于是幾個專門喝茶的“雅士”分喝。過了三泡后,施舍給了服務員,得意洋洋地說像他們這個階層的,能夠喝到這粒茶的四泡,也算是祖上積德了,因為天下沒有幾個人能夠品得上這等好茶的。我想這不僅僅是酸腐了,簡直是無恥的炫耀。喝了這等茶后,鄭先生智商也沒有高出幾分,在論戰(zhàn)中,還是敗給了韓寒這個八十后。
我出身貧寒,因而無法接觸那些頂尖的高級茶葉,即使參加工作后有了經濟基礎也是如此。但我從高中開始就喜歡看有關論茶的文章,算是一個沒有實踐基礎的空頭理論家。然而,就我所讀所見,發(fā)現從古至今那些“茶道”中人,別無所長,玩的就是一個味兒。李白、杜甫、蘇東坡,沒有一個是玩“茶”玩出名的。他們喝茶主要是為了清心,在喝茶中體味人生哲理。喜歡玩茶的都是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玩啥藝術都不精,只好在玩茶里鉆牛角尖,因為玩別的東西需要水平,而玩茶只要有錢有閑就行了,不需要水平。這是一個文人混入士大夫階層,貼上“雅士”的標簽最簡捷的途徑。
現在經濟發(fā)展了,喝茶之風也逐漸興盛。與古人相比更為不妙的是,現在的“茶道”是沿著“喝茶、玩茶、炒茶”的方向狂奔而去。比古代玩茶之人還高出了一個等級。他們往往形成一個喝茶的圈子,圈主便是開茶莊之人。這里面關系復雜,給真正的茶道帶來了很多流弊。要知道開賭場的絕不是真正的賭徒,開茶莊的也絕不是真正的茶徒。經濟利益在前,在一圈人喝茶的時候,怎能喝出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妙味。
所以,不就是個茶嗎?何至于那么多古里古怪的規(guī)矩?我羨慕那些古代驛站上的行者,累了,渴了,找到一個茶肆,花上一文錢,咕咚咕咚喝幾口,然后抹抹嘴,跨上馬背,絕塵而去。這才是趙州和尚“禪茶一味”的真諦。
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2
茶道之事,有二,一曰喝茶,二曰品茶。喝茶無須多言,世間喝茶者比比皆是。
品茶有三,一是初品,二是中品,三是上品。
初品茶,運用眼、耳、鼻、舌,是在品茶之表相,專于究茶之色、香、味,此時品茶,易言易諍,樂此道者,多之又多。
中品,則是品茶之性,運用身、意,感于茶之五行、五味,對應人身體五臟六胕、經絡運行,陰陽四時,和于天地,獨得茶之精蘊,得此道者少之又少,此時品茶,言語亦多,假以心意。
上品,方為之禪茶,又謂道茶,不得禪理,不入道者不得其妙也,敘之再多,亦難以明,未免落于弄玄之舉。
然無論喝茶、品茶,多以趣者聚,以樂者融,識者得其妙,融者得其樂,不必太在意也。
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3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從有了人類,中國應該就了“茶”這個名詞。開始遠古的人們可能不是把茶葉用來作為飲料的,而是把茶葉作為祭祀的供品,讓仙逝的人們有所享用。后來慢慢發(fā)展和演變,遠古的人們把茶葉作為藥物來使用。認為茶葉消可以除疾病,增強體質,延延益壽。到了唐宋時期,經濟發(fā)展更加豐富起來了,茶葉就成了人們喜好的飲品,在山村就有專門的生產茶葉的茶農了。唐宋時期,特別是明清時期,經貿發(fā)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國的茶葉就走向了世界。因此許多歷史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茶葉的發(fā)源地,世界茶葉是從中國流傳出去的。也有的人說,茶葉是從印度流向世界的,入侵印度的外國士兵,在印度的土地上找到了茶樹。不管怎么說,中國才是世界茶葉的發(fā)源地,因為茶馬古道就是出現在中國西南。古代的商人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與國外聯(lián)通,這條茶馬古道是中國連接國外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樞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有幸當上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云南的大葉茶,沱茶,普洱茶等茶葉,當時在部隊就是首長們喜歡的飲品。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我參加了老山戰(zhàn)斗,看見邊疆有很多種植茶葉的茶山。雖然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看到就特別喜歡。不過由于越南的炮火不斷地炮擊,有的茶山就被炮火襲擊和摧毀了。我心里就有說不完了的憂傷。據許多資料記載,中國的茶馬古道,就是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去到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進行貿易活動,從南海的船只走向世界各國的。沒有想到的是,中國支援過越南的很多物資,也包括茶葉在內。他們去忘記了之前毛澤東主席締造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居然入侵了我國的老山地區(qū)的領土,我們的神圣領土是不可侵犯的,我們只好奮起還擊。
10年之久的戰(zhàn)爭結束。中國和越南重新確立了邊界線,恢復了之前的友好關系,但是這場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是難以治愈的。特別是我們犧牲的戰(zhàn)友,在犧牲前對我說,兄弟,我不能夠參加戰(zhàn)斗了。我最遺憾的是,我不能給我的父親帶一包云南的普洱茶回家,讓他老人家不能喝到普洱茶了,我拜托你,我的生死兄弟,我的好戰(zhàn)友,你代我完成這個夙愿吧。我含著眼淚直點頭,他在我的懷里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后來,我探親回家,專門帶了三包云南的普洱茶給戰(zhàn)友的父親。我擁抱戰(zhàn)友的父親,我說,請允許我叫你一聲“父親”,當兒子的看望你來了,給你帶來了云南的普洱茶,讓你老人家嘗嘗普洱茶的香味。醇香可口,味道鮮美,比起茉莉花茶,更滋潤肺腑。我說,我的戰(zhàn)友,你的兒子是勇敢的,為了保衛(wèi)祖國的領土完整,為了保護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是好樣的,他是英雄,你培養(yǎng)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好戰(zhàn)士,你應該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戰(zhàn)友的父親眼睛的淚水流了出來,緊握著我的手,說感謝你,兒子,你給我?guī)砹嗽颇系钠斩?。我看到了普洱茶,就仿佛看到了兒子?/p>
為了養(yǎng)家糊口,我只好從家鄉(xiāng)來到了深圳打工。這個時候,我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福建的鐵觀音,稱得上茶中之上品。還有烏龍茶,茉莉花茶。龍井茶,毛尖茶,春茶,臺灣的高山茶,日月潭紅茶,東方美人茶等等,在我的心里增加了很多不知道的茶名。
廣東潮汕地區(qū)的功夫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不過這個功夫茶不是指很有武功,而是指煮茶沏茶的技術。功夫茶有一套專門的茶具,外省的人,對廣東的功夫茶了解甚少,有的人煮茶的程序混亂,往往公司來了客人就是廣東本土的人們擔當主角,給客人煮茶,沏茶,那個熟練程度令我刮目相看。
深圳龍崗國際茶都,匯集了世界上的名茶。那天我去國際茶都購買茶葉,那些漂亮的售茶小姐,聲音甜美,叫賣聲此起彼伏。動作輕盈嫻熟,她們在一個圓圓的茶具里,兩只手不停地選擇茶葉,那個動作仿佛在茶山采茶,讓我激動不已。看看那些攤位上的茶葉,讓我的眼睛眼花繚亂,不知道究竟買哪一種茶葉好。
前不久,為了去看望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園犧牲的戰(zhàn)友。戰(zhàn)友們組織了一批戰(zhàn)友和戰(zhàn)友家屬、孩子及烈士親人,重返老山前線的祭祀活動。他們去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在戰(zhàn)友的墳墓前,倒上一杯茶,倒上一杯酒,點燃一支煙,放上一個蘋果。他們說,三十余年了,我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親愛的好兄弟,我們親愛的好戰(zhàn)友,我們給你帶來了父親母親,帶來了親人,帶來了你們從來沒有喝過的鐵觀音,西湖龍井,你們喝吧,你們用茶水滋潤干渴已久的相思樹吧。我們的生死兄弟,我們的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
祭祀的隊伍里有電視臺廣播電臺的記者,有當年指揮參戰(zhàn)的老首長,有現在80后90后00后的年輕人和小孩。戰(zhàn)友們的活動傳承著我們?yōu)榱诵叛鰹榱俗鎳念I土完整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tǒng)。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記者們用攝像機記錄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
茶樹綠了,茶水香了,采茶姑娘的歌聲響徹天空,飄到了天外。
有關于論茶道的范文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