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入門識茶篇
茶道入門識茶篇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入門識茶篇,一起來看看。
茶道入門識茶篇
一、 茶分類:
綠茶 不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零) 龍井茶 碧螺春 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黃茶 微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20m) 君山銀針
紅茶 全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80-90m) 祁門紅茶 荔枝紅茶
青茶 半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30-60m) 鐵觀音 文山包種茶 烏龍茶
白茶 輕度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20-30m) 白毫銀針 白牡丹 安吉白榮
黑茶 后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 100m) 六堡茶 普洱茶
二、以季節(jié)分類:
?、俅翰?---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谙牟?---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矍锊?---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fā)脆,葉色發(fā)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芏?---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三、中國名茶三種情況:
1、傳統(tǒng)名茶。如西湖龍井、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云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單樅)、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祁門紅茶等。
2、歷史名茶。如休寧松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龜山巖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云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3、新創(chuàng)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雨花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娥眉毛峰、雪芽、雪青、仙臺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云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fā)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xiàn)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shù)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嘗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鐵壺保養(yǎng)
分為中日兩種
中國鐵壺保養(yǎng)
使用鐵壺原因:具有陶瓷不容易破碎,導熱速度快,保養(yǎng)目標是養(yǎng)壺如新。需要去掉鐵壺中的沉淀物和鐵銹。
操作方法:
1:利用絲瓜瓤加水,將壺內的銹斑剝落,反復多次直到再無鐵銹脫落。
2:發(fā)酵程度低的茶類為主。例如:高山茶、綠茶、普洱新茶等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加水蒸煮約10分鐘。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繡;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后將壺內水倒掉,每天重復2-3次,持續(xù)15天左右直至水質清澈即可使用。
日本鐵壺保養(yǎng)
使用鐵壺原因:雖然鐵壺很早傳入日本但是一直沒有廣泛傳播。到18世紀中期日本茶道開始形成統(tǒng)一的意識,他們發(fā)現(xiàn)煮茶最好的水源的河床都有大量鐵砂成分,用鐵壺煮水可以提高茶味品質。因此18世紀開始大量仿造唐代鐵壺,并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操作方法:
1:10克御守塩調和200克醋(白醋為佳),放入壺中小火煮,不能干燒。(御守塩與醋混合加熱時產生次氯酸消除壺中細菌群落,御守塩沒有海塩那樣的強腐蝕性所以日本茶道多用)
2: 5克御守塩配合200克清水與15克裙帶菜(或海帶),放入壺文火中煮。(在御守塩促進下海藻會釋放巖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塩鈉,這個本身可以在壺內形成包漿,而且?guī)r藻多糖成分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發(fā)現(xiàn)是抑制和預防癌細胞生長的)
3: 放入竹節(jié)、竹根、竹葉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壺里煮30分鐘。
4:擦干后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飲用
茶道入門識茶篇相關文章:
1.茶道基礎知識
2.中國茶道知識
3.茶藝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