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毛峰茶的加工技術
雁蕩毛峰茶的加工技術
雁蕩毛峰的加工技術是很講究的,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雁蕩毛峰茶的加工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雁蕩毛峰茶的加工技術
鮮葉采摘
采摘要求細嫩勻凈,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不采病蟲葉、雨水葉、紫芽葉。鮮葉采回后須立即薄攤在竹匾或篾簸上,時間5~8小時,攤放同時揀除魚葉、單片、損傷芽葉及雜質等。
殺青
采用平鍋殺青,下鍋溫度控制在180℃左右,投葉量0.6kg左右。單手和雙手結合操作,先抖炒到芽葉有燙手感、水汽散發(fā)時馬上轉為悶殺,悶透后再立刻進行抖炒,并伴以扇風驅散水汽。操作過程中手勢要輕,茶葉要撈得凈、抖得勻,悶殺要一次完成。殺青程度以葉色轉暗、葉質柔軟、青草氣散發(fā)完畢、清香顯露為適宜。
揉捻
殺青葉攤涼后放置在竹匾中進行揉捻,揉捻前要先將殺青葉整理整齊,以免揉彎條索。揉捻采用雙手推揉的方法,用力要均勻,整個過程中要輕重輕相結合,中間進行1~2次解塊,揉到茶葉97%以上成條,略有茶汁溢出即可。
烘坯
把揉捻葉抖散后立即上烘籠烘焙,溫度控制在100~150℃,時間8~10分鐘,中間進行兩次翻拌,烘至茶條互不粘結、手捏成團、抖之即散時為適度。
理條提毫
經烘坯工序的茶葉攤涼回軟后開始理條提毫,鍋溫80℃,茶葉下鍋后先推炒,到手握茶葉雖不易成團,但仍有彈性時轉入理條,這時鍋溫要降至60℃左右。理條方法為:手心向下,虎口張開,4指伸直并攏,拇指與4指同時彎曲,將茶葉一部分一部分地抓在手中,同時手腕和手指不停地抖動,使茶葉在手掌中轉動,并使茶葉逐漸從手中出去。理條的過程中抓起茶葉置于手掌中進行搓條提毫,邊理邊搓,至茶葉有刺手感時再改為推炒,以減少斷碎,保證品質。炒至六七成干,白毫顯露時即可起鍋攤涼、回軟。
烘焙
將攤涼葉均勻撒在烘籠上烘焙,溫度控制在60~80℃,在烘焙過程中進行3~4次翻拌,烘至足干后揀除茶梗、簸去黃片、篩去茶末,冷卻后裝箱貯存。
雁蕩毛峰茶有哪些特點
雁蕩毛峰產于雁蕩山的龍湫背、斗蟀室洞以及雁湖崗等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其中尤以龍湫背所產者為佳。龍湫背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兩岸多為沖積灰壤,土層深厚肥沃,茶樹終年在云霧陰蔽下生長,承受云霧滋潤,芽葉肥壯,長勢甚好,另有一些茶樹,生長在懸?guī)r隙縫之間,相傳古代有山僧訓練猿猴攀登絕壁采茶,所采茶葉稱為“猴茶”。
雁蕩毛峰除鮮葉品質優(yōu)越以外,加工特點有三:一是講究鮮葉原料;二是加工精細;三是成茶貯存保藏得法。茶葉在清明、谷雨間采摘,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采回后,先經攤放,再在平鍋內用雙手殺青,投葉量約0.5公斤,當鍋中有水汽蒸騰時,一人從旁用扇子扇去;殺青至適度后,移入大圓匾中輕輕搓揉,然后初烘,初烘葉要經過攤涼,最后復烘干燥。烘干后,去除片末,及時裝箱密封,不使走氣失色。
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芽毫隱藏;湯色淺綠明凈;香氣高雅;滋味甘醇;葉底嫩勻成朵。在品飲時,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滋味頭泡濃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韻。
雁蕩山茶佳,水亦佳,“雁蕩茶,龍湫泉”自古聞名,清代陳朝鄷曾用龍湫水沏雁蕩茶,頓覺其味無窮,旋即賦詩一首,其詩曰:“雁山峰頂露芽鮮;合與龍湫水共煎,相國當年饒雅興,愿從此處種茶田”。不負詩人雅意,這里現在已發(fā)展新茶園數百畝,其中斗室洞、龍湫背等產區(qū),已廣種茶樹,香飄滿山。
對雁蕩毛峰茶的簡單介紹
雁蕩毛峰產于浙江樂清縣境內的雁蕩山。茶葉在清明、谷雨間采摘,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凈,香氣高雅,滋味甘醇,有一飲加“三聞”之說。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
又名雁蕩云霧茶、雁蕩白云茶,俗名雁山茶,屬烘青綠茶,上等雁蕩毛峰實為一種芽茶或毛尖茶。哈里波特高、雨多、氣寒、霧濃,著名產茶區(qū)龍淵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崗等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因氣溫低,茶芽遲發(fā),采摘節(jié)候推遲,為雁山茶之特點,其中以龍淵背所產最佳。
龍淵背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兩岸多為沖積灰壤,土層肥沃深厚,茶樹終年于云霧蔭蔽下生長,芽肥葉厚,色澤綠潤。個別茶樹生長于懸?guī)r隙縫間,人力采摘困難,古時有山僧馴猴采之,所采茶葉稱為“猴茶”。"猴茶"因終年吸取雨露滋潤及巖隙有效礦物質成分,茶味極佳,并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
哈里波特產茶歷史約千年以上,北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以后,名傳四方,明代列為貢品。新中國成立后,大力發(fā)展新茶園,老茶區(qū)又廣為種植茶樹,擴大產量。
看了“雁蕩毛峰茶的加工技術”的人還看了:
1.茶道知識寶典
2.茶葉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