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繁殖方式
虎(hu),別名:老虎,拉丁學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最大型貓科食肉動物,被人們稱為“萬獸之王”和“森林之王”。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飼養(yǎng)老虎的簡單資料,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飼養(yǎng)老虎的簡單資料
虎的活動范圍較大,一般在100~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覓食活動范圍可達數(shù)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短,捕食野豬、馬鹿、水鹿、狍、麝、鹿等有蹄類動物,偶爾亦捕食野禽,夏秋季亦采摘漿果和大型昆蟲等。虎最精良的攻擊武器就是粗壯的牙齒和可伸縮的利爪。捕食時異常兇猛、迅速而果斷,以消耗最小的能量來獲取盡可能大的收獲為原則。但捕食猛獸時,若沒有足夠的把握絕對不干。老虎在亞洲沒有天敵,每次食肉量為17~22公斤,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0公斤,然后6天里不用吃肉。由于腳上生有很厚的肉墊,老虎在行動時聲響很小,機警隱蔽。它在雪地上行走時,后腳能準確地踩在前腳的足跡上。虎是一種獨居動物,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領(lǐng)地。當雄虎和雌虎巡視領(lǐng)地時,會舉起尾巴將有強烈氣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噴在樹干上或灌木叢中,界定自己的勢力范圍。有時也會用銳利的爪在樹干上抓出痕跡,或在地上打滾,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勢力范圍。只有在四種情況下才會見到幾只虎共同生活一起。
老虎一但發(fā)威勢不可擋,兇猛無比,虎嘯聲如雷鳴般,萬獸都會恐懼,任何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都屈服于老虎,面對如此強大的食肉動物,任何動物都無法抗拒老虎的力量。老虎對環(huán)境要求很高,適應(yīng)環(huán)境能力強,老虎不但是最頂級的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地肉食動物之一。從北方寒冷的南西伯利亞地區(qū),到南亞的熱帶叢林高山峽谷,都能見到其強壯威武的身影,老虎是現(xiàn)代化高貴、王者、力量、權(quán)力及其一身的高級動物。
本性
愛水并且擅于游泳。
晝伏夜出。
只要在植物濃密也有水的地方便可居住。
喜歡以四處撒尿、抓磨樹干、排糞來劃清界線。
生性謹慎 (每次捕獵都小心潛伏接近)、 孤僻(野生老虎從不合群)、 多疑(不會攻擊陌生目標)。
老虎的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虎一向是獨居,只在繁殖期才到一起。發(fā)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fā)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成年雌虎每1~2年產(chǎn)一胎,每胎懷孕期為105天左右,每胎1~5仔,通常2仔。初生虎仔重約0.5~1公斤,10天左右開眼。哺乳期5~6個月左右(東北虎3個月左右),幼虎跟隨母虎2~3年單獨生活(東北虎為18~24個月),一般3年性成熟。最長飼養(yǎng)壽命25年。
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不過它們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間四處尋找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時候女士們可能有好幾個傾慕者追求,當然,只有比武獲勝的一方才能贏得美人的愛情和眷戀。母虎的孕期大約有93~112天,每次通常產(chǎn)下2~3個寶貝,最多可會生下7個小虎。寶寶們通常在6~14天后睜眼,20天左右學會走路,5~6個月斷奶,長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和媽媽一起狩獵了。雖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們通常還會和媽媽待著,直到2歲左右。東北虎可能成長的比較慢,甚至有年輕的孩子在媽媽身邊待四年的記錄。一般當媽媽有了另一群寶寶的時候,這些大孩子就會離開母親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家伙可能仍然賴著就是不肯走。年輕的母虎一般在36~48個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個月。
圈養(yǎng)記錄中,壽命最長的虎活了26年。
老虎的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Endangered A2bcd+4bcd; C1+2a(i))。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京華時報2013年2月6日報道,成龍為美國野生救援協(xié)會拍攝保護老虎的廣告片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成龍帶著新七小福到場助陣,以親身經(jīng)歷呼吁公眾保護瀕臨滅絕的老虎。
成龍激動地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不要迷信商人吹噓虎骨的藥用價值,我小時候受傷買虎骨酒,擦完還是痛。還有犀牛角、鯊魚的功效,都是謊言,你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替代品。這些動物從來沒有欺負過我們,人類卻逼它們走向滅絕。”
老虎的歷史溯源
進化
虎是由古時期食肉類進化而來。在第三紀早期,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有數(shù)個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獵豹,貫穿各地質(zhì)時期而進化為現(xiàn)今的獵豹;一支是犬齒高度特化的古劍齒虎類;一支是與古劍齒虎類相似的偽劍齒虎類;最后一支是古貓類。古劍齒虎類和偽劍齒虎類分別在第三紀早期和晚期滅絕,古貓類得以幸存。其中,類虎古貓就是現(xiàn)今的虎的祖先。后來,古貓類又分化為三支:真貓類、恐貓類和真劍齒虎類。其后二者均在第四紀冰河期滅絕,只有真貓類幸存下來,并分化成貓族和豹族兩大類群而延續(xù)至今,現(xiàn)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員之一。
老虎關(guān)于虎的歷史起源,比較公認的觀點是:200萬年前虎起源于東亞(即現(xiàn)今華南虎的分布區(qū)),然后沿著兩個主要方向擴散,即虎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統(tǒng)進入亞洲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進入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一部分最終進入印度尼西亞群島,在向亞洲其它地域擴散和輻射適應(yīng)的過程中,虎演化為9個亞種,即華南虎、西伯利亞虎(P. t. altaica)、孟加拉虎(P. t. tigris)、印支虎(P. t. corbetti)、馬來虎(P.t.jacksoni)、蘇門答臘虎(P. t. sumatrae)、巴厘虎(P. t. balica)、爪哇虎(P.t.sondaica)和里?;?P.t.virgata)。由此可見,虎曾經(jīng)廣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東至中國和俄羅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遼闊土地上。至20世紀中葉,里?;?、爪哇虎、巴厘虎已經(jīng)滅絕。中國曾經(jīng)分布有華南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東南亞虎)、里?;?新疆虎)(已滅絕)等5個亞種。
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須依靠顱骨化石,尤其是牙齒化石。邱占祥(1998年)認為,在中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化石中,時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華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這個種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學家Zdansky所建,標本是一個保存比較完好的屬于同一個體的頭骨、下牙床和一個寰椎(即第一頸椎),化石是當時在中國政府任礦業(yè)顧問的瑞典地質(zhì)學家Anderson于1920年在河南澠池蘭溝第三十八地點發(fā)現(xiàn)的,這個地點的確切地質(zhì)年代尚不清楚。但是據(jù)有關(guān)專家推斷,其時代至少在距現(xiàn)代200萬年以上,這是因為,第一,含化石的巖性是紅土,據(jù)Zdansky記述,和中國華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馬動物群的紅土很接近,而不像時代比較晚的第四紀的比較松散的黃色或綠色的砂巖或黃土,這表明它的時代可能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第二,在同一地點還發(fā)現(xiàn)過中華長鼻三趾馬化石,這種化石主要發(fā)現(xiàn)于中國距今大約300萬年至200萬年的地層中,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可能殘存至距今100萬年左右。關(guān)于這個種是否應(yīng)該歸入虎,科學界還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國科學家Hemmer著文詳細討論了這個種的性質(zhì)。在很仔細地討論了每一塊骨頭的形態(tài)特征并作了詳細的測量和對比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它的絕大部分特征都和虎更為接近,只是個體比虎小,而稍大于豹,因此應(yīng)為虎的一個亞種(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真正的虎的材料首次出現(xiàn)于陜西藍田公王嶺?;l(fā)現(xiàn)得不多,只有一段上頜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頜。這兩件標本已經(jīng)和虎很難區(qū)別了,在大小上比虎稍微大一點。公王嶺地點的地質(zhì)年代開始時認為可能只比周口店稍稍早一點,為中更新世初期,亦即距今大約60萬年。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古地磁地層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公王嶺含化石層位落在古地磁年表中松山反向期內(nèi)的賈拉米洛正向事件之下,其地質(zhì)年代大約應(yīng)該是距今110萬年左右。因此,我們可以說,至少距今100多萬年前虎就和人類的祖先--藍田人在一起生活。到中更新世時,也就是從距今60萬年左右開始,虎的化石較多,至少在中國的東半部普遍可以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化石最多的,在華北是在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產(chǎn)地;而在華南則是在四川萬縣鹽井溝裂隙堆積中,在鹽井溝發(fā)現(xiàn)的虎化石,據(jù)統(tǒng)計至少有46個個體。